听到冰冷的声音,锦衣卫指挥使连忙将准备好的罪证,一股脑全都拿出,交给一旁的宫人。
宫人也不敢怠慢,飞快的呈递给了洛倾仙。
只是匆匆扫了一眼,洛倾仙眼底的怒意就压不下去了。
这些该死的门阀,简直就是在找死。
比起这些士党们嚣张的言论,很明显他们的罪行,更加恶劣。抄家灭族,诛十族都没冤枉了这些狗东西。
她手上的这一份秘折,就详细的记录了户部侍郎陈禄和的罪证,前年西南地龙翻身,被她派去西南赈济灾情,结果赈灾粮款被贪墨九层。
回来还跟她粉饰太平,掩盖了百姓伤亡人数。
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因为此贼流离失所。
当初她也察觉到了不对,可惜那个时候朝廷还在动荡之中,新法推行并不顺利,也就搁置了对陈禄和的调查。
如今这份罪证,在她看来也有些太迟了。
林川的贪腐之事,跟这个一比较,简直就是小巫见了大巫。
“难怪林川说,士人不去,大梁的百姓永远都吃不饱,谁给他们的胆子的?是不是哪一天朕的皇位都要被他们贪掉?当真是罪该万死。”
看完完整的罪证,洛倾仙心中更加愤恨难平了。
之前她命锦衣卫指挥使收集的罪证,涉及数十朝堂,各地的官吏。其罪证,说是沁竹难馨也不为过。
这一刻,甚至都忘了一开始只是想让百官投鼠忌器。
让他们不敢过分顶撞,好能将林川放出来。
但面对这些罪证,她还真是有点忍不下去了。
要不是她这几年大力发展锦衣卫,着手兵权,将权利都集中回到了手里,都害怕哪天一睡醒,就会被这些该死的蛀虫给绑了送上断头台。
“呼。”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洛倾仙才冷静了下来。
目光直视着锦衣卫指挥使,冷冷的开口说到:
“你说,朕能信你么?”
“陛下,臣惶恐。”
锦衣卫指挥使直接跪了下来,表现的十分激动:“若非陛下施恩天下,臣早就冻死路边了,愿为陛下肝脑涂地,便是陛下要臣的头颅也绝无二话。”
“行了。”
洛倾仙摆了摆手,转身走向了金銮殿:
“给朕调集三千锦衣卫,彻查百官,关于他们的一切,朕全都要了如指掌,事无巨细。”
“偌。”
锦衣卫指挥使微微愣神,反应过来才倒吸一口凉气。
陛下这次,恐怕要对文武百官下手了。
但他的眼中并没有任何恐惧,相反,他还十分的兴奋,因为朝堂势力的洗牌,他们也会跟随陛下水涨船高。
以前不能查,没法查的事情,也能大肆搜查了。
从真正的意义之上,能够制衡监察百官了。
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对他们来说算是不需此生了。
另一边。
随着金乌东升,朝阳破晓。文武百官们也陆续赶往皇宫,大梁数日的一朝,也是这些人最得意的日子。
因为他们可以制衡女帝,体会把控朝堂的快乐。
所以一进入大殿,全都表现的十分随意。
丝毫没有将端坐龙椅的女帝,给放在眼里。
在他们看来,女帝就是一只司晨的牝鸡,要不是掌握着部分军权,上位之时,大梁皇室子弟全都死于祸乱,没有办法,才捏鼻子认下了。
但让他们对女帝有什么敬意,那就不可能了。
别看女帝手段狠辣,动辄剥皮萱草,血流成河,但也就那样。
他们都十分自信这种手段,怎么也不会落到他们的身上,除非女帝不想当这个皇帝,也不想要这江山了。
古往今来,失去士人支持的王朝,就没有不被推翻的。
想到了这里,在场的一众文武百官,态度就更加的嚣张了一些,眼底也多出了几分不屑。
立刻,就有人上前一步,拱手奏谏:
“陛下,这新科状元,安抚司主官林川,实在罪大恶极,都已经证据确凿了,是不是该立刻枭首,以示世人。”
“此獠不杀,民愤何平?”
“让天下的百姓如何看待朝廷?如何看待陛下?”
“还请陛下速速下旨,将林川此獠头颅悬于午门,也能让天下为官者看看,这就是当贪官的下场。”
说着,他的目光直视女帝,面上全都是正气。
当然了,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出来。
那就是不跟他们士人合作,还想要贪墨银钱?简直就是在找死,哪怕贪墨了一枚铜板都罪大恶极。
这些年他们用这种手段,简直屡试不爽。
那个什么狗屁新科状元怎么样?农家出身,就不配拥有这个位置。
拥有了这个位置,还跟他们作对?
这怎么行?这怎么能被允许?
真以为仗着女帝信重,就可以肆无忌惮了?
当然了,他们也知道这个林川,就是女帝推出来,为了打破士人平衡的棋子。但这又怎么样?
该死的不还是要死?还是死在女帝自己制定的规则之上。
他们就是要毁掉女帝重视的,也让女帝明白,离开了士人,别说一个小小的农门泥腿子,便是整个大梁的山河社稷,倾覆也只在转瞬。
所以还没等洛倾仙回应,就陆续有文武大臣站了出来。
纷纷上前,举起了奏折谏书:
“陛下,林川此獠罪大恶极,万不可轻饶了。”
“否则日后定成大患,毁了朝廷新法啊。”
“若是今日放了林川,日后人人效仿,陛下又该如何自处?陛下又该如何惩处这些贪官污吏?”
“此獠实在该死,枉顾陛下信重。”
“就说了,这些泥腿子,黎庶贱民,就不配为官,让他们入了朝堂,便是玷污了神圣之地。”
“便是这科举,也有着诸多的问题存在。”
说着,这些文武百官便开始抨击科举弊病。
这让龙椅之上的洛倾仙,眼底顿时透出一丝杀意。
对于大梁来说,科举就是根基,是打破门阀垄断的希望,虽然现在科举被文官把持,但总归是有希望的。
任何人敢动科举,都是在自寻死路。
“看来林川说的太对了,士人不除。大梁永无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