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采取“威胁”口吻扬言开疆拓土

随着特朗普的白宫入主日益临近,外界对他的第二任期充满了好奇,而他自己也用一系列荒唐的言论刷新了人们的预期。1月7日,特朗普在海湖庄园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提出了几条令人瞠目结舌的观点:强行夺取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推动美加合并,甚至想把墨西哥湾改名为“美国湾”……

不久前,特朗普的次子埃里克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了一张恶搞图,展示出特朗普准备清空装有加拿大、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的“购物车”,并幽默地写道:“我们回来了!”

这一系列挑衅性的言论引发了加拿大、巴拿马、丹麦等国家领导人的迅速回应,他们毫不妥协地表明,领土主权问题绝不容谈判。墨西哥总统辛鲍姆更是以一种轻松的语气回应道,建议不如把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美洲重新命名为“墨西哥美洲”。

大家都在猜测,特朗普是随口一说,还是准备付诸行动?外界的普遍担忧是,特朗普是否在试图动摇国际秩序,让大国间的争斗重新爆发,甚至为“弱肉强食”的大国政治重归舞台打开大门。

还没上任,特朗普就挑了两个邻居下手。他不仅威胁要在上任的第一天,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所有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还把加拿大的主权纳入了他的计划。特朗普多次提到,加拿大可以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话音刚落,加拿大政坛传来震动:1月6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将在自由党选出新领袖后辞职,这意味着加拿大会进入一段“群龙无首”的时期。

几小时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冷嘲热讽道:“很多加拿大人都想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美国已经受够了加拿大依赖贸易逆差和补贴过活。特鲁多知道这一点,所以辞职了。”

1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又大谈美加合并的可能性,称两国230多年前的边界只是“人为的分界线”,抹去这条线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大有裨益。在他看来,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逆差其实就是在“补贴”加拿大。他的想法是,美国会通过经济手段,而不是武力,来实现对加拿大的吞并。

据加拿大财政部长多米尼克·勒布朗透露,特朗普在与特鲁多共进晚餐时就曾提出过美加合并的想法,并开玩笑地称特鲁多为“州长”。对于这些惊人的言论,特鲁多马上回应说,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的一部分简直是“痴心妄想”。

接着,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长道格·福特也站出来反击特朗普的威胁。他表示,如果特朗普真的对加拿大商品征收关税,安大略省将切断对美国的电力供应。福特还幽默地反击道:“我倒是有个反建议:不如让我们买下阿拉斯加,再把明尼苏达州也一起打包?”

加拿大移民部长马克·米勒则更直接地讽刺道,特朗普作为总统发表这种言论,简直就是“失态”。他还补充道:“他们得先找到加拿大在哪儿才行。”

除了加拿大,特朗普还想在墨西哥湾下手,提议将其改名为“美国湾”。他觉得这个名字很响亮,同时还指出,墨西哥应该停止任由数百万非法移民涌入美国。共和党内的玛乔丽·泰勒·格林议员更是提出了法案,计划推动墨西哥湾更名。如果法案通过,“美国湾”就有可能成为正式称呼。

即便特朗普单方面改名,其他国家可能并不会跟随。毕竟,墨西哥湾这一名称自1607年以来就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克·舒默对此回应道,他愿意与特朗普合作讨论这一问题,但更多美国人希望政府能专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浪费时间改名。

特朗普这一“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引发了美国网民的调侃:“你们投票给特朗普是想让鸡蛋便宜,结果却得到了‘美国湾’。”

至于巴拿马运河,特朗普又开始口出狂言了。巴拿马运河作为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重要水道,具有突出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1903年,美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使用权。二战后,受民族解放运动鼓舞,巴拿马人民掀起收回运河的斗争,巴拿马政府甚至为此一度与美国断交。

1977年,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与巴拿马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并在1999年将运河控制权移交给巴拿马。这一行为曾被视作东西方冷战缓和的一个里程碑式合作。妥善解决巴拿马运河问题,被普遍视为“好人卡特”的一大政绩,当然也有一些美国人指责他归还运河是卖国行为。

卡特刚刚去世,特朗普就闹出如此大的动静。在1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表示,巴拿马运河对美国至关重要,将其交给巴拿马是一个错误:“你看,卡特是个好人……但那是个大错误。”

特朗普还把矛头指向中国,认为巴拿马运河正在“被中国控制”。巴拿马总统何塞·劳尔·穆利诺迅速驳斥了特朗普的无稽之谈,并称中国“绝对没有干预”运河的管理。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对巴拿马的此番施压并非真的要“收回”运河,而是剑指运河使用费问题。“如果美国不第二次入侵巴拿马,要想夺回巴拿马运河的实际控制权,回旋余地非常小。”美国威尔逊国际中心美洲项目主任本杰明·格丹如此评价。

特朗普曾多次抱怨巴拿马向美国船只收取高昂运河使用费,他认为,巴拿马应该向美国支付修建运河的费用。2024年11月5日,赢得选举后的首场大型集会上,特朗普公开指责巴拿马运河的收费问题,威胁称新政府可能会试图夺回美国“愚蠢”割让给巴拿马的运河控制权。

12月,特朗普再次喊话称,一旦自己上台,“我们将要求巴拿马运河全额、迅速、毫无疑问地归还给美利坚合众国”。他随后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一张美国国旗飘扬在运河上的照片,并附上文案:“欢迎来到美国运河!”

巴拿马政府对使用运河的船只收取从5000美元到30万美元不等的关税,费用根据船只大小和用途计算。巴拿马总统穆利诺无奈表示:“这些费用并不是心血来潮定下的,而是通过公开听证会制定的,考虑到了市场条件、国际竞争、运营成本以及跨洋航线的维护和现代化需求。”

“巴拿马人在许多问题上可能有不同想法,但在运河和主权问题上,我们都会团结在巴拿马这面旗帜下。对我来说,这一点不容谈判。”穆利诺补充道。

此次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还提到,为了美国的“经济安全”,他不排除动用军事手段或者关税威胁,“夺取”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大家都知道,格陵兰岛距离美国本土可不是近邻,它位于极北之地,怎么会突然和美国联系在一起呢?这让人不禁疑惑,特朗普为什么对格陵兰岛情有独钟?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之间,正好位于北美和欧洲之间的最短航线上。多年来,美国一直把它视为保障跨大西洋运输的关键支点。美国甚至在这儿建立了空军基地,还是美军最北端的那个,主要支持北美防空司令部、美国太空部队和盟友的行动。近些年,格陵兰岛被视为“北极之眼”,尤其在俄罗斯和西方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成了美国监视大西洋航路的重地。

当然,格陵兰岛不仅有着重要的地理和战略位置,还有丰富的资源。大量稀土矿物、铀、未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藏量,都让这个岛屿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美国早就注意到这一点,特朗普甚至把格陵兰岛“纳入囊中”当作一项现实需求。有分析认为,美国可能正在通过掌控格陵兰岛,来对抗中国在非洲铜矿带的影响力。

事实上,特朗普觊觎格陵兰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2019年,他就曾向媒体表态,想从丹麦购买格陵兰岛,他还将这个计划比作“大型房地产交易”。当时,丹麦首相弗雷德里克森明确表示,格陵兰是“非卖品”,属于格陵兰人民,丹麦和美国都无权决定。而丹麦的前首相拉斯穆森则打趣道,特朗普的这番话“肯定是愚人节的玩笑”。

但是特朗普的想法似乎并没有就此打住。2025年,即将开启第二任期的特朗普,提名了PayPal创始人、曾任驻瑞典大使的肯·豪厄里担任驻丹麦大使,并在声明中表示,“为了国家安全和全球自由,美国认为拥有和控制格陵兰岛是绝对必要的。”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大儿子小唐纳德·特朗普也急忙访问了格陵兰岛,虽然他说这只是一次“私人一日游”,但大家都猜测,这次旅行可能是为了为未来的“收购”行动做铺垫。

特朗普甚至放言,他听说格陵兰人是“MAGA支持者”。他说,“当格陵兰岛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部分时,那里的人们将从中受益匪浅。我们会保护它,珍惜它,免受外界的威胁。让格陵兰再次伟大!”

不过,格陵兰人显然对特朗普的“收购”计划并不买账。格陵兰总理穆特·布鲁普·埃格德在与丹麦首相弗雷德里克森联合举行的记者会上表态,“维持现状不是选项”,他坚决拒绝特朗普的收购提议,并希望格陵兰能脱离丹麦独立,拥有“自己的声音”。而丹麦也毫不示弱,近日公布了全新的国家徽章设计,强调格陵兰岛在国徽中的位置,向特朗普的收购提议做出了回应。

尽管如此,据美国Axios网站的报道,丹麦政府还是表示愿意就加强格陵兰岛安全、增加美国军事存在等问题与特朗普团队展开讨论,但是已经明确拒绝出售格陵兰岛。

在特朗普的强硬态度面前,丹麦的回应看似强硬,却又充满了无奈。毕竟,作为美国的北约盟国,丹麦既不愿意让格陵兰岛拱手让人,也不敢在俄罗斯威胁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轻易破坏与美国的关系。特朗普的经济和安全保障压力让格陵兰岛的未来充满变数。

特朗普此举,如同一位霸道总裁,摆出一副强势姿态,提出了收购、吞并、改名等一系列令人大跌眼镜的主张。这不仅让外界感到震惊,更让人担忧:强权政治是否正在以赤裸裸的姿态回归国际秩序?世界会不会因此倒退回19世纪?那个时代,美国通过金钱和战争扩张版图,而欧洲列强也忙于协调大国关系、加速殖民扩张。

回顾美国的门罗主义,它长期视美洲为“后院”,坚持“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理念。而如今,特朗普却在试图打破这一框架,向遥远的格陵兰岛伸出觊觎之手。这不仅是美国势力版图的扩张,也意味着美国在极地推动大国竞争的决心。

特朗普的举动,似乎还在改写与美洲邻国的关系规则。他提出的“美国人的美洲”口号,直接将扩张主义和强权控制摆在了台面上。这背后隐藏的,更深层的问题是,特朗普正在以无视规则的方式撼动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他提出,主权可以购买,国家可以吞并,这让联合国宪章中的主权平等原则岌岌可危,取而代之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或许,特朗普的言辞更多是用来施压合作伙伴的策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认为,特朗普的激进提议可能只是为了在谈判桌上赢得更大的筹码。不过,特朗普通过这种“惊世之语”吸引关注的方式,的确让国际社会对他的言辞真假难辨,许多国家领导人都不得不小心应对。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四年里,特朗普依然是国际舞台上的“搅局者”。他的每一次出击,都可能加剧大国博弈,让美国与盟友的关系更加紧张。那些与美国有隔阂的邻国,恐怕也会感受到更多的冷意。而这一切,是否能实现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愿景,或许还得由新一届特朗普政府自己来仔细掂量。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