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特朗普把手从巴拿马拿开

2025年4月9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访问巴拿马期间重提“美军重返巴拿马”的可能性,以“确保”巴拿马运河的安全。阿布雷戈“在他的注视下”拒绝了,表示“总统劳尔·穆利诺已明确表示,巴拿马不能接受军事基地或防御设施”。赫格塞思的这一言论,直接引发起巴拿马人民的强烈反感。

赫格塞思的这一举动再次引发巴拿马民众在巴拿马城游行抗议活动,数千名巴拿马民众在首都街头游行,抗议美国在连通两大洋的运河周边加强军事存在。手里高举巴拿马国旗,并高喊:“赫格塞思滚出巴拿马,滚回美国去。”“赫格塞思畜生,别管运河”和“滚开,入侵的外国人”等口号,也有些人举着横幅,上面写着“赫格塞思,巴拿马的公敌”。

同时,愤怒的游行示威人民还聚集在一起焚烧美国国旗和赫格塞思头像。在抗议中游行者坚定地表示:“我们是一个中立国家,不能站在任何一方,我们的国家主权不容出卖。”游行场面一度失控,人们聚集在政府门口,下着雨,举着伞都不肯离开。

示威者包括学生、教师、工人、医疗从业者和环保人士,要求穆利诺放弃重启露天铜矿的计划,以及为运河船闸系统提供淡水的水坝项目。

27岁的伊萨克·阿尔瓦向记者表示:“自从穆利诺掌权以来,所有事情都失控了。”建筑工会领袖萨乌尔·门德斯称:“人民正联合起来,一起抗争,要求废除社保改革以及与美国人的协议。”

这些游行者的目的就是保护得来不易的国家主权。2025年1月9日,巴拿马商场、银行关门,首都公共场合禁酒12小时。这一切,都是为了纪念61年前的“护旗运动”。

自20世纪初起,美国通过与巴拿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国中之国”的形式控制巴拿马运河以及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运河区。这里不能升起巴拿马国旗,巴拿马人被赶出家园,进入运河区受严格限制。随后几十年间,巴拿马人举行多次示威活动,要求美国归还运河及运河区。

1963年1月,巴美两国达成协议,规定巴拿马国旗也应该在运河区内公共场所飘扬。然而,当该协议的生效日期1964年1月1日到来时,运河区内的住户拒绝升起巴拿马国旗。当年1月9日,上百名巴拿马学生护送着巴拿马国旗前往运河区,要求专属美国白人侨民的巴尔博亚高中升起巴拿马国旗。

格拉回忆说:“那是一个陷阱。”运河区内的美国警察只允许5名学生进入学校悬挂旗帜,其余人必须原地等候。然而,他们等来的却是5名同学被殴打,旗帜被撕碎。

消息传出后,数万名巴拿马人带着国旗走上街头抗议,遭到美国军警暴力镇压,最终20余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这就是巴拿马的“护旗运动”。

“他们从高处向我们射击,我们想撤退,但逃不掉。”满头白发的格拉回忆道。在被送到医院时,格拉因失血过多、失去意识,医生直接宣布他已死亡。但在被送往太平间的路上,格拉恢复了意识,起“死”回生。

巴拿马大学教授萨穆埃尔·普拉多·佛朗哥认为,“护旗运动”是巴美关系的“转折点”。这场运动最终促成了《托里霍斯卡特条约》的签署,运河主权于1999年12月回归巴拿马。然而,很多人认为,美国“门罗主义”的阴云仍然笼罩着这座“世界桥梁”。

2025年1月9日,一支游行队伍挥舞着国旗,从城区行进到巴尔博亚高中旧址,在纪念碑旁围成一圈,用高音喇叭控诉美国继任总统特朗普近期“收回巴拿马运河”的言论。“我希望巴拿马人能再学学历史,保卫我们的国家。”格拉说:“我想对未来几代人说,战斗,战斗,继续战斗!”

当天,数百名巴拿马人在首都巴拿马城举行游行并焚烧特朗普肖像,抗议美国试图控制巴拿马运河。抗议者高呼“运河是我们的”“不要插手巴拿马”等口号。

然而,对于特朗普一再威胁“收回”巴拿马运河,巴拿马多次作出强硬驳斥。特朗普要求美国船只免费通行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巴拿马总统穆利诺在社交媒体作出“不点名”回应,表示巴拿马运河通行费事务由巴拿马运河管理局掌控,“不存在相悖的协议”。

美国学者认为,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是对规则、秩序、价值观和多边主义的彻底蔑视,是“强盗思维和交易主义的结合”。

分析人士指出,搅乱世界经济、破坏全球秩序、加剧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已变为祸及世界的“美国风险”。美国保护主义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尤为不利,全球南方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全球挑战。

还有相关人士认为,无论是关税政策还是霸道言行都可以理解为特朗普的一种谈判策略,即用不按常规、极限施压的手段试图迫使对手混乱并主动让步。“美国优先”原则并不符合国际道义和规则,美国应该正视国内外各方理性声音,通过平等对话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