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特朗普威胁伊朗再遭打脸

2025年7月25日,清晨,外面的天还没完全亮起来的时候,特朗普就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引人注目的言论。他威胁称如果有必要,将再次对伊朗的核设施采取军事打击。

此言一出,不仅伊朗感到紧张,整个中东地区都为之震动。更为有趣的是,特朗普发表此番言论付出后同一天,中国、俄罗斯和伊朗三国就紧急召开了一个会议,显然这是在讨论如何应对当前局势,力图寻找破解之道。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再一次向伊朗发出战争威胁,说“如果有必要,美国将再次摧毁伊朗核设施”。特朗普的这番话,必将引起伊朗的高度警觉。因为事实已经证明,美军是真有动手的胆子的。但伊朗的态度依旧强硬,说伊朗不可能会放弃铀浓缩项目。既然美伊谈不拢,那么美伊两军会大打出手吗?

对于这个问题,分成两点来看。第一,是美国视角。美军上次空袭伊朗核设施,自称取得了成功,但伊朗随后的反应却显得很反常,既没有袭击美国本土,甚至在报复打击美军基地前还提前“打招呼”,结果不出意外的,导弹被拦截,美军零伤亡。

这种潦草收场的报复,可能让特朗普产生误判:伊朗只敢假打美国,不敢真和美军正面硬刚。另一方面,距离美国的中期选举越来越近,特朗普需要把关税战扣的分,通过在伊朗面前示强的方式重新加上去。

更关键的是,现在以色列在叙利亚的动作很大,捞到了很多好处,但这种来路不正的好处,是国际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所以特朗普这时候扬言打击伊朗,或许是为了释放一个烟雾弹,让以色列在美伊大战的掩护下继续捞好处。

第二,那自然是伊朗视角。作为中东“抵抗轴心”的核心,放弃铀浓缩对伊朗而言意味着战略威慑力的崩塌,更无法给国内一个交代。可以看到,伊朗外长就直接将核技术和民族尊严挂钩,表明了伊朗在这件事上的妥协空间没有多大。但如果可以的话,伊朗也不希望和美军直接杠上,上次核设施被炸,伊朗并未使出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等终极手段,显示其红线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因此,即便美军再次打击核设施,美伊两国爆发大规模战争的风险,相对还是较低的。

其实,早在伊以冲突结束后,特朗普很想与伊朗方面进行谈判,但在表达的时候,他依然深入贯彻“赢学”思想,硬要说是伊朗“非常希望”恢复核谈判,美方也愿意进行这种对话。

很快特朗普就被打脸了。伊朗外长阿拉格奇在接受美媒采访直言,当前伊朗与美方的谈判只能以间接的方式进行,除非美方愿意接受互惠和均衡性质的核协议,且表现出平等态度,伊朗才愿意进行直接对话,但目前不具备这样的对话条件。

特朗普想与伊朗进行直接谈判,伊朗外长算是拒绝得很干脆了,美方达不到伊朗提出的前提条件,就没得谈。站在伊朗的角度非常容易理解,跟美国谈了这么多年,即便达成了伊核协议,伊朗按照美西方的要求不寻求研制核武器,最终美方还是联合以色列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谈判反而被打,那还不如不谈。

伊朗态度如此强硬,特朗普可就不乐意了。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如果有必要,美国准备再次打击伊朗核设施。特朗普这是赤裸裸的军事威胁,如果特朗普真的命令美军再次打击伊朗,中国和俄罗斯不准备袖手旁观。

就在特朗普威胁打击伊朗的当天,中俄包机同时直飞德黑兰。伊朗外交部发布的消息称,伊朗将与到访的中俄高官举行核问题三边会议。中俄高官此行主谈伊核问题,虽然不是外长级别的磋商会议,但中俄选择在如此关键的时刻,飞往德黑兰。三方应该是有紧急的要事相商,结合特朗普要打击伊朗核设施的说法,不排除中俄这次来是向伊朗传授如何保障核基地的策略,或者向伊朗推销各自的防空、电磁干扰武器等装备。

总之,这一次中俄不打算再袖手旁观。伊朗外长前不久来华参加上合组织外长会时,中方已经作出承诺。王毅外长单独会见伊朗外长阿拉格奇时,坚定表明中方对伊朗的“四大支持”:继续支持伊方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支持伊方抵御强权政治和霸凌行径,支持伊方通过政治谈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支持伊方秉持睦邻友好原则,同周边邻国持续改善发展关系。

中方一向是说到做到,对伊朗的支持可不止一场会议,未来应该还会有更多应对之策出台,关键在于,伊朗自己要争气,不要再以“绥靖”的态度面对美以,丢掉幻想,准备战斗,包括中俄在内上合成员国,将与其一道反对美国的军事霸凌。

不过,伊朗现在正在增强自己手上的筹码。在外交层面,伊朗采取“双线突围”策略:一边火速拉拢中俄举行三方会谈,直指应对制裁与核计划;另一边通过上合组织等多边平台寻求声援,力图打破孤立,援手全到齐。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前脚刚发出威胁,伊朗后脚就预告了中俄伊将举行三方会谈,这种“时间差”所展现出的战略默契,本身就对美国构成压力。而在国际层面,伊朗还改变了它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之间的合作模式,未来该机构在伊朗的任何核查活动,都必须先得到伊朗最高国安委的批准,这大大削弱了国际社会对伊朗核活动的监控能力。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