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一场关键性对话。这次对话涉及俄乌冲突,而最为核心的问题是两个字——停火!
而这场看似“破冰”的对话,却被外媒调侃为——普京让特朗普干等了一小时。俄方没透露细节,通话结束后,发布的成果又让人感到“雷声大雨点小”,完全是一场妙趣横生的博弈。
这场破纪录的对话究竟说了什么呢?为什么让欧洲和乌克兰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据双方公布的纪要,四项“共识”显得十分关键:
首先,俄罗斯和乌克兰承诺在30天内不攻击对方的能源设施。特朗普提了个建议,普京立马下令执行,还宣布第二天将交换350名战俘——175对175,包含23名重伤的乌军。普京放话,俄方愿意和平解决冲突,也愿意与美方一起拟定调解方案,保证这个方案是全面、稳定且长期的,并且能解决根本问题,兼顾俄罗斯的安全利益。
接着,黑海航运安全也进入了谈判议程。双方同意开启技术谈判,但具体细节还得再商量,普京对特朗普关于黑海提案表示积极回应。
接下来是“冰球外交”,特朗普支持普京的建议,举办一场美俄冰球比赛,借体育缓解政治紧张。
最后是核不扩散合作,双方强调了全球安全合作的必要性,虽然具体的行动计划没有提到,但气氛似乎有点“积极”。
双方的通话谈到了停火与和平的重要性。两位领导人都认为,俄乌冲突本不该爆发,现在该结束了,且必须以持久和平为目标。声明中说,停火可以从能源和基础设施开始,接着就进入黑海航行的停火谈判。两国领导人还表示,美俄关系改善将对双方带来巨大利益。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这通电话“非常好且富有成效”。他说,双方已经同意停止攻击能源设施,并迅速推动全面停火,最终结束俄乌冲突。特朗普甚至透露,普京和泽连斯基都希望战争尽快结束——而他,当然也希望能够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
不过,泽连斯基似乎没那么乐观。虽然他表示支持停止攻击能源设施,但一旦俄罗斯继续打击乌克兰的能源设施,乌方肯定会做出反击。他也指出,俄罗斯一直拖延冲突,泽连斯基强调,只有乌克兰参与的谈判才能有效果。
其实,自2月美俄的首次对话以来,外交接触就一直在加速:2月12日,特朗普和普京的破冰电话长达1.5小时,为接下来的谈判奠定基础;2月18日,美俄在沙特达成协议,推动冲突结束;3月11日,乌美在沙特达成了一个30天的临时停火协议——不过,俄方似乎在停火之后仍然强硬。
这些紧锣密鼓的外交努力为接下来的高层通话做了铺垫,但这次看似积极的成果却被欧洲媒体笑称为“象征性表演”。“冰球外交”被网友讽刺:“战场上打不赢,改去球场了?”而那30天的停火协议,看起来不过是为持久多年的俄乌冲突按下了“暂停键”,甚至连前线的全面停火都没能涵盖。
这场通话最引人深思的地方,是它巧妙地避开了所有的关键问题:北约东扩、对乌军援、领土问题……这些在通话中都未提及。而普京和特朗普似乎各取所需:普京通过停火展现“和平姿态”,特朗普借机塑造“调解者”形象,为国内选举加分。然而,这场“塑料共识”,连欧洲盟友都看不下去——法国总统马克龙明确指出,停火必须是“可核查”的,泽连斯基更是直言:“没有乌克兰参与的谈判,根本不会有结果!”
可即便如此,俄乌战场的火并没有因此降温。就在通话前,俄乌战场仍然硝烟四起。俄罗斯官员宣布,在库尔斯克地区,俄军已经几乎控制了所有定居点。就在通话当天,乌军袭击了俄罗斯的别尔哥罗德州,而俄罗斯则对乌克兰的苏梅州进行了报复性轰炸,双方依旧用炮火互“通话”。
俄罗斯方面讽刺乌军袭击破坏了特朗普的和平倡议,而特朗普自己则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富有成效”的声明,看似是给国内选民打了个强心针。这场对话唯一确定的“成果”,或许就是让世界明白:俄乌冲突的解决,似乎从来不是由乌克兰来决定的。普京和特朗普一放下电话,欧洲的焦虑与乌克兰的炮火依旧在继续。
历史一再证明,大国博弈的“塑料友谊”背后,小国的命运往往只是谈判桌上的筹码。真正的和平,或许得等到某一天,欧洲能够清晰地说:“我们的安全,我们自己做主。”
特朗普的行为与其说是“调解者”,倒不如是一个横插进来的乐子人,看似有逻辑的行为背后是他的”疯狂”思维,那么,他还有什么“疯狂”举动呢?让我们下回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