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宣布拜登的特赦令无效

3月19日,特朗普一声令下:宣布拜登签署的一批特赦令无效,正式向美国极左激进派和共和党叛徒发起反攻,谁会在这场政治清算中跌倒,甚至进监狱呢?特朗普又为何在这个时候启动新一轮政潮?他的最终政治目的又是什么呢?

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到3月14日,那时美国政府因为没能通过持续拨款,面临着关门的危机。参议院规定,持续拨款法案得有60个赞成票才能通过,而共和党只得52票,所以必须争取民主党8位参议员支持。

当时,民主党中的极左派坚决反对任何支持特朗普的动作,宁愿让政府关门,也要坚守立场。这让民主党与特朗普的对抗愈发白热化。但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却为大局着想,决定和共和党合作,最终让持续拨款法案成功通过,避免了政府关门。然而,这一举动让舒默成为了众矢之的,甚至因为人身安全威胁,不得不取消了新书发布会。

这一事件虽然没有引起大规模风波,但却暴露了特朗普的困境:一方面是激进派随时准备偷袭他,另一方面党内建制派的叛徒也在蠢蠢欲动。

特朗普自上任以来,无论是大刀阔斧的裁员、削减开支,还是在俄乌和谈、贸易战中挑战美国传统政治秩序,都让美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与经济十字路口。全球经济也是扑朔迷离,面临是否进入新的繁荣周期还是深陷危机的选择。

特朗普当然输不起。为了反制激进派,并解决党内问题,他需要新筹码。3月16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称拜登签署的1000多份特赦令无效,理由是这些文件竟然是由自动签字笔签署的!而拜登那时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特赦令的存在。特朗普甚至表示,这些特赦令不仅无效,相关人员可能还要面临法律指控。

自动签字笔的做法源自奥巴马时代,原本是为了方便总统出访时签署非重要文件,但根据美国法律,非亲笔签名的文件没有法律效力。这一发现,让特朗普找到了新的政治筹码。而这些无效的特赦令背后,不仅涉及到福奇、马克·米利等“反特朗普”的前政府高官,还包括了与国会山暴乱调查委员会相关的民主党成员,甚至一些共和党叛徒。

其中,利兹·切尼,作为共和党建制派的未来核心,若被特朗普清算,势必能让党内局势更加复杂。但特朗普深知,只有适度“宽容”切尼,才能维持党内团结。与此同时,那些民主党内的权贵,比如亚当·希夫,本尼·汤普森,佐伊·洛夫格伦等人,如果特赦令作废,他们就将面对特朗普司法部的强力清算,这对特朗普推进他的减税计划、应对美国通胀,乃至为中期选举铺路,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这批特赦令,恰恰是拜登在卸任前为自己与亲属、政敌安排的“预防性特赦”。这些特赦令的对象包括了拜登的亲戚、以及那些在防疫问题上与特朗普针锋相对的福奇和马克·米利等人。可以说,拜登这是为自己系上了“安全带”,不想被特朗普清算。

特朗普则不甘心就这样被动接受,他发文指出,拜登的这些“特赦”是无效的,甚至要求对这些签署行为进行调查。而且,特朗普的这一高调言论,无疑意味着他接下来的反攻已箭在弦上。

不过,这场“清算”也并非没有难题。特朗普的目标不仅是民主党的政客,还有一些传统上被视为共和党支持者的警察群体。在“法律与秩序”的名义下,特朗普曾公开支持警察,但如今,他自己却站在了与警察对立的阵营。这种“黑色幽默”,是否会引发反弹呢?

如果特朗普真的撕毁拜登的特赦令,那么美国的政治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毕竟,“特赦权”是美国总统的一项特殊权利,历来不会轻易打破。而特朗普此举若成真,未来任何总统都可以以此为借口,否决对方的特赦令,美国政治可能会进入一个“清算时代”。

尽管特朗普的动作高调,但最终拜登的特赦令是否有效,依然悬而未决。特朗普也曾公开表示,“这件事由我来决定,最终将由法庭裁定。”

不论结果如何,特朗普的这番“宣战”言论已经为接下来的政治风暴埋下了伏笔。而且,随着这一系列操作的展开,美国的政治局势或许将进入一个更加动荡的时期。

想看特朗普还有哪些“疯狂举动”,我们下回接着说。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