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出生成长于强盛魏国

公元前455年,盛极一时的智家被韩、赵、魏联合消灭,平分其土地,之后一段时间,晋国公室以及一些没有主人的土地也被三家瓜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同时派遣使者到洛邑请求周天子封他们做诸侯。周威烈王于是正式册封他们三家。这一年韩、赵、魏三个国家正式建立,战国兼并的时代从此开始。

魏国当时的君主魏文侯深谋远虑,选贤举能,在众多贤人的辅助下,率先开始变法改革,使得国家实力进步,民富兵强,成为当时诸侯中的第一大国。

在这个时期做魏国大夫的王错仕途平坦,深受重用,官途一帆风顺。人到中年时,王错终于喜得贵子,一时之间,更是风头无两,十分快慰。

王错还请了一位相师给儿子看相。相师出言:“非常相,非常事,非常得,非常失。”王错问相师这是什么意思?相师道:“此子相貌非常,必成非常之事;主人早年无子,40方得,故谓非常之得;非常之得,便为过孝;喜之太过,必有大失,此谓中和。”

这位被相师认为将来会是个奇才,但也可能引起大灾祸的孩子就是王诩,后来因为隐居在鬼儿峪(即鬼谷),而被尊称鬼谷先生。

王诩三岁时,其母因病去世,王错对其更加怜爱,亲自抚养他。王诩四岁的时候,王错教他读书认字,他一学就会,展现出惊人的天资。他还尤其用功,除了每天完成王错布置的课业,还会利用空闲时间阅读家中藏书,对于读不懂的问题更是抄录下来,等到王错空闲时向其请教。大量的阅读和认真地研习使得他学问大增,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也因此更受王错喜爱。

王错是魏国重臣,经常伴君左右,很多国家的大政方针都有参与,也时常将自己琢磨出的为人处世之道或者是做官的道理讲给王诩听。王错还经常请自己的朋友到家中聚会,一起谈论经论或者国政,年幼的王诩也偶尔被允许在一旁倾听,也是因此,王诩自少时起就对政治勾斗和智谋权术很有兴趣。

当时的魏国人才众多,很多人及其变法都深深影响了少时的王诩,使他对权谋有了更多的思路和看法,李悝就是其中之一。

李悝是魏国人,曾经在孔子的徒孙曾申门下学习,是法家著名人物。公元前422年,魏文侯任命李悝为相,开始了第一次变法——李悝变法。

李悝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推行了很多变法举措,不仅将耕地统一分配,使得“耕者有其田”,以此增加粮食生产,还会在丰收的时候,以平价收购百姓手里粮食进行储存,再在几年以平价将这些粮食卖给百姓。他还更加主张法治,废除了贵族特权,加强了君主的权力。种种举措,不仅维护了社会稳定,还促进了农业生产及发展,使得魏国逐渐受到很好的治理,逐渐变得富强,成为战国初期国力最强大的国家。

李悝的变法让王诩意识到,并非一定要走传统的老路来使国家更强大,百姓更幸福,有时候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也许能更快地实现目标。

深受魏文侯赏识的吴起也对王诩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天,王错又邀请同朝的官员把酒议事,这次的焦点是一个叫吴起的人,王诩听出父亲与此人政见不和,并不喜欢此人的为人处世,但是很赞赏他的用兵之道。

原来吴起在军事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还曾经协助李悝变法。也正是因为他加大变法力度,威胁了一些世袭贵族大夫的利益,才受到王错等人的排挤。

公元前409年,吴起被任命为主将,进攻秦国。吴起用兵如神,攻克了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并且修筑了城池进行防卫。后来他又带兵攻打秦国,一直攻打到郑县,攻克洛阴、郃阳等地,秦国无力阻止,只能一直退到洛水边,修建防御工事抵挡。

吴起率领的军队后来完全占领了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魏国在这里设立西河郡,吴起担任西河郡守。在此期间,他对兵制进行改革,创立了“武卒”。他规定能够穿着全副甲胄,手拿12石弓弩,背50个箭矢,并荷戈带剑,携带三日口粮,在半天的时间内跑完百里的人,就能够入选为武卒。而成为武卒的人,全家人的徭役租税都可以被免除。

吴起还创制了一系列的项目来锻炼武卒的作战能力,并使他们最终成为魏国军队中的精锐,对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余力,令各国士兵胆战心惊。据说他在镇守西河郡期间,多次带领将士出征,与各诸侯军队交战多次,无一败绩。

吴起新创的锻炼士兵的方法和他优秀的排兵布阵能力使得王诩在兵道谋略上有了新的收获,让他真正意识到兵事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对其军事思想上的影响是巨大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对王诩产生了很大影响,那就是使封建迷信被破除的西门豹。魏文侯在位期间,曾经命西门豹到邺城任职,那里人烟稀少,土地荒废,经济萧条,百姓还十分封建迷信,西门豹决定要改变这种状态。

当地有给河伯娶亲的风俗,每年都有漂亮的姑娘因此受害,而且因为是给河伯娶亲,仪式盛大,负责此事的人总是借机搜刮百姓财产,有时多达百万钱,令百姓民不聊生,很多人都因此逃走。

西门豹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不满,抓住机会,在又一次给河伯娶妻的时候惩治了这些恶霸,并且随后就颁布律令,禁止给河伯娶亲,废除各种不合理的杂税,百姓的生活才慢慢好了起来。

西门豹也进行了大量改革,使得百姓走向富足。他发动百姓围绕漳河挖掘水渠,用来灌溉田地,使其成为能够获得丰收的良田;他还在政治上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使邺城民富兵强,逐渐成为地位重要的城镇。

除了这些人之外,当时的魏国贤才众多,田子方、段干木、乐羊等都赫赫有名。他们在不同方面都为魏国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王诩也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不断提高在各个方面的眼界。

随着王诩逐渐长大,不论天文地理,还是占卜星象,他都有所涉猎,尤其是当时儒家承传的《周易》,他更是烂熟于心,不仅如此,他还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道理,来察人谈吐,为人卜卦。

《巫咸星经》《春秋》《黄帝内经》《孙子兵法》等书籍的知识也被他熟练运用,尤其是谋略权术方面最为精深。以他当时的学识,不仅在同龄人中拔得头筹,就算是他的父亲也有所不及。

魏国在文侯武侯的带领下,逐渐成为实力强大的国家,但是之后因为争夺王位而导致的内乱使得魏国逐渐走了下坡路,这时的王错几乎没有心神去照顾王诩。

王诩此时已经将家中藏书差不多读完,在看到种种斗争之后,也觉得自己应该找机会出去见一见世面,闯荡一番,于是和王错提出去外面求学。王错虽然有所不舍,但是确实无暇他顾,于是决定让王诩到西河去求学,王诩的漫漫求学路就这样开始了。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