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王诩开始在韩国登上政治舞台。他的才能卓越,多次跟随外相出使各国,并把每次外交经过都记录下来,积累了上百卷外交说辞和智谋策略,成为韩国外交的经典之作,君臣同僚争相传阅。此后,王诩的外交才能日渐显露,他分析了战国的基本形势,初步确立了强国合纵、弱国连横的斗争策略,奠定了纵横学术的基础。
不久之后,韩哀侯召集大臣商议攻打郑国之事。郑国与韩国相近,如果能够将其吞并,那么韩国的实力又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只是郑国的地理位置险要,处韩国之外,魏楚两国也都想要将它收入囊中,一时之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攻占它。
韩国也曾多次向郑国出兵,但是郑国一直不曾屈从,双方对战多次,各有胜负。公元前400年时,郑国甚至还发兵包围了韩国国都阳翟,幸好当时郑国内部混乱,韩国趁此机会打了几场胜仗,才不至于被郑国灭掉。
如今韩哀侯又想攻打郑国,增强自己的实力,但是国相韩傀并不赞同,他认为郑国实力并不弱,背后还有楚国撑腰,一旦攻打郑国,楚国也会出兵,如此受到双方打击,对韩国不利。
韩哀侯心中其实已经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尽管明白韩傀的话很有道理,也不愿意暂时保持和平,于是他又征求王诩的建议。所幸王诩和他的想法相同,认为既然要攻打郑国,那么早打比晚打更好,并且提出了魏楚相争,韩国得利的想法。他还主动向韩哀侯请缨,让魏楚互相攻伐。
王诩先是派人到魏国去游说魏侯,说:“此时正是魏国向楚国报仇的大好时机。楚国一直想要将魏楚两国吞并,楚人不过是南部蛮族,竟然也敢自立为王,实在贻笑大方。如果我们韩国有对战之力,早就兴兵南下,攻打楚国。只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魏国愿意出兵攻打楚国,韩国一定率先响应,以全国之力倾囊相助。”
魏侯听后十分开心,正好他原本就有攻打楚国的打算,毕竟从吴起叛魏投楚后,魏国已经很久没有占上风了,这次有韩国相助,拿下楚国一定不是问题,于是他高兴地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魏国义不容辞!”
见魏侯确实想要攻打楚国,王诩又派人到楚王跟前说:“魏国实力强劲,一直想要当霸主。再加上吴起之事,魏国一直将楚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总是想办法要吞并楚国。现在他以为吴起已死,楚国实力大减,一定来攻打。楚国一定要有所防备,魏国之前早就想吞并楚韩两国,如果楚国出兵攻打魏国,韩国一定会以全国之力相助。”
楚肃王认为这番话很有道理,心中着急,赶忙命令群臣商议抗魏。因为王诩的轮番游说,魏楚两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只差一个时机就会爆发大战。
不久之后,自觉万事俱备的魏侯就打出天子旗号,出兵伐楚。各诸侯国纷纷响应,不过并没有几个国家出兵相助。楚国赶忙迎战,楚国的盟友郑国也出兵对战。双方在楚魏边境的榆关相遇,大战瞬间开始。
而韩国就在此时偷偷地集结军队,趁着魏楚两国杀得难分难解时,突然攻击郑国。郑国守边军队猝不及防,根本无力阻挡,韩国的军队直接冲向郑国国都。
正在参与魏楚大战的郑国上将军听到此消息后,立即向楚国求援,但是此时的楚国正与魏国大战,尚且自顾不暇,哪里能分出兵力来救援郑国呢?
郑国上将军没有办法,只能带领自己的全部兵马回去援救郑国,经过几番征战,最终无力回天,郑国的所有兵士几乎全部阵亡,抵抗力量基本消耗殆尽。很快,韩国军队就向各个地方,平定了郑国全境。
这一段时期,王诩经常需要在列国之间奔波,金公主只能自己生活,对于热闹惯了的公主这一切都很不适应,深感寂寞,司空大夫的二公子庞喜乘机进入了金公主的生活。庞喜垂涎公主美色,总是想方设法逗她开心,到后来更是将公主勾搭到手,两人如胶似漆,恨不得时时刻刻都在一起,只是担心被王诩知道,才不敢过于放肆。
这年秋天,秦国借口楚、韩联合对已形成威胁,出兵伐韩,形势骤然紧张。韩侯急派王诩出使魏国和齐国,请兵解围。王诩走后,庞喜与金公主频频幽会,很快他们二人偷情之事就被传了出来,王错也从程好为的口中得知这个消息,一时之间,羞愤难忍,不久就病倒在床。
王诩辗转各国,游说大获成功,魏、齐、楚三国都愿助韩抗秦。回到国内,禀报韩侯,韩侯大喜,重赏王诩。
凯旋的王诩,万万没想到,离家月余,后院失火,父亲病倒,劫难接踵而至。没过几天,几日后,王错溘然长逝。伤心之余,王诩竟然也病倒在床。
庞喜十分高兴,与金公主计议,欲乘机除掉王诩,取而代之。幸好王诩心中早有防备,才没有中计。只是他心中也明白,韩国已经不再是他的乐土,为避免遭遇不测,王诩便悄悄收拾钱财衣物,让人准备好车马,离开韩国,经魏国来到了宋国,投奔父亲生前的好友——宋国的高欣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