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不平凡的家世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众多诸侯国中,有一个小邾国,位于后来的滕州城区及东南一带,后来被称为滥邑。滥邑境内有个小邾庄,是个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地方。

在这个村子里面住着一对夫妻,男的姓墨,是个远近闻名的巧木匠。妻子是个贤惠的农家女,夫妻俩结婚近三十年,却未能生育。于是,俩人经常去占卜打卦叩首求神福佑,同时也吃了不少“祖传秘方”。后来,妻子果然怀孕了。夫妻俩高兴得跳了起来,天天盼着孩儿的出生。

大约公元前480年,或者是公元前476年的一天中午,妻子刚做完家务躺在床上休息,朦胧中听到一阵优美动听的鸟叫声,便抬头一看,只见一只色彩斑润、无比美丽的大鸟飞进了屋里,还在自己的头顶不断盘旋,之后就向着龙山的山峰飞去了。

大鸟飞走不多时,妻子就生下了一个男孩。墨木匠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生了个儿子,遂了他多年的心愿。夫妻俩一商量,给这个孩子起了个名字叫墨翟。因为墨翟出生时他母亲的有一个好梦征兆,龙山南首的山峰后来被人们称为落凤山。

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小墨翟,墨木匠的心里充满了希望,他想起了自己家族的许多往事。原来,这个普普通通的木匠之家却有着不平凡的家世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是一个很大的诸侯国,宋桓公掌权时把他的儿子兹父立为了太子。兹父还有个庶兄叫目夷,与兹父年龄相差无几,两人从小就在一起玩耍,一起读书。这个目夷就是墨子的先祖,墨子就是他的七世孙。

太子兹父深深感到,目夷各方面的才能都远超自己,又比自己年长,于是就想把太子的位置让给目夷。可是目夷却认为,兹父才是法定的国君继承人,能主动把权位让给别人,真是难能可贵,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国君。

宋恒公驾崩之后,兹父成了一国之君,他就是宋襄公,襄公任命目夷为相,辅助自己治国。由于目夷很有才干,而襄公又十分信任他,所以他们配合得很好,宋国日益强盛起来。

宋襄公执政后,宋国一直处于顺境,此时的宋襄公有了当霸主的愿望。目夷极力劝阻,目夷认为以宋国的实力,根本就没有资格去做霸主,如果非要去当这个霸主,肯定对宋国不利。

但是襄公不听,于公元前638年,宋出兵伐郑,郑求救于楚,楚国立即伐宋救郑。目夷认为:楚强宋弱,不如罢兵。但宋襄公却说:“楚国兵力有余,仁义不足;咱们兵力不足,可仁义有余。兵力怎么能抵得上仁义呢?”

宋军驻在泓水河北岸,以逸待劳。楚军到达池水,便开始渡河。就在楚国的军队渡河的时候,目夷就认为这是个歼敌的好机会,请求襄公下令出击。他说:“敌众我寡,趁他们渡河时打他个措手不及,这是天赐良机。”

宋襄公却不同意,他说:“君子做事,不乘人之危。我们要用仁义取胜.不能投机取巧。”在楚军过了河,还未来得及布阵的时候,目夷又向襄公建议,趁其立足末稳,赶紧发起进攻,如果失去战机的话,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襄公说:“不鼓不成列。人家还没布好阵,你就进攻,这是不仁义的。”等到楚国军队作好了战斗准备,宋襄公才下令进攻,结果被楚军打得溃不成军,就连宋襄公自己本人也受了重伤,还差一点送了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宋襄公之仁”的典故。

经过了这一战,宋国元气大伤。目夷也深深地感到国家存在的危机,而自己年事已高,实在是无回天之力,于是就借向襄公问病的机会,委婉地表示了辞职的意思。

襄公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可是目夷既然己决心辞职,强留下来也不会有好的结果,于是就问他有何打算。目夷心想:叶落归根啊。于是他说:“让我去追随我们的祖先去吧。”尽管他说得不是很明白,但宋襄公还是听懂了他的意思。

小邾国当时还是宋国的附庸,所以,宋襄公就把小邾国境内的目夷国封给了他,并决定在那儿建一座目夷亭,以表彰他的功劳。不过到公元前325年,小邾国就被鲁国彻底灭掉了。

墨子的家乡是个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光照时间适度,水陆交通方便的地方,自唐虞以来,其经济文化就领先于其他各地,也一直是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人民的文化教养较其他地区为高。

这个地区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摇遥领先于当时的世界各地。在邾娄文化区这个摇篮里,产生了许多划时代的文化名人和科学巨匠,如吴仲、吉光、公输班等。

另外,孔子也生于邾国的尼山,被称为“邹人之子”,后来才随其母迁居曲阜;孔子的信徒孟子也是邾人。由此可见,这个地方孕育了多少大师级的人物啊!墨子就是在这样一个群英荟萃的地方成长起来的。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