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勤奋乖巧的童年

小墨翟是一个乖巧的孩子,三四岁时就把父亲的工具当玩具玩,父亲担心那些斧子、凿子一类的东西会弄伤他,可是他很机灵,从来没有出现过被斧凿误伤的事情。

墨翟稍大一点,他就模仿着父亲做器具。父亲做床几、户牖,他就为自己打个小几来置放物品。尽管他打造的小几只有几天就垮倒了,做的小几根本就不牢靠,但是这些丝毫都不影响他的兴致。

有一天,他看到父亲为别人家造车,他就对父亲说他也想要做一辆车。父亲问他你做车干什么,他说,我想做个车,然后再套上马,好让爸爸拉着他出去玩儿。父亲笑了,帮着他做了一个玩具车,圆了他的好梦。

墨翟九岁那年,父亲就把他送到了私塾学校里,从此他就开始了读书生活。墨翟聪明好学,很受老师的喜爱。一放学他就帮着父亲干木匠活。等他长到十几岁时,他不仅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且也像父亲那样是个巧木匠了。

墨子的私塾老师,是一个儒家信徒,老师认为墨子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极力动员墨子去曲阜深造,因为曲阜是鲁国的都城,是老师心目中的圣地。墨翟如果能在曲阜深造几年,一定能够为儒家学派增光添彩。

墨子的父亲没有答应这个事,因为那些年正是鲁国与邾国交战的时候,他担心墨翟的安全。直到后来,父亲听说邾国的都城邹城,有一个很有名的史老师开办了一家私塾学校,才动了心。

这位史老师不仅有名望,而且还有很不一般的来历,他是史角的后代。史角就是被鲁君重用专门研究、传播周王朝的礼仪制度的人,他长期在鲁国定居。

由于史老师在当时因博学多艺而闻名,于是墨翟按照父亲的要求,去邹城拜了这位史老师为师,从此就跟着这位史老师学习。由于墨翟才华出众,求学若渴,又尊重老师,很快就成了老师的得意门生。

有一天,老师和墨翟谈到了《春秋》,老师问他对学习这部书有什么想法。墨翟犹豫了一下终于说:“这部《春秋》是孔子的‘微言大义’,不过有些令人费解。”见老师点头,鼓励他说下去。

墨翟便大胆地说:“老师教导我们以天下为己任,我们应该了解天下,而不能只了解鲁国。”墨翟的意思就是,不能只学鲁国史,还要学习天下各国的历史。当然,他所认为的天下各国,也就是周王朝所统治的领域,即中华民族所生活的范围。

老师笑了,他走进内室,拿出一捆筒书,把它交给墨翟。墨翟打开一看,最前面的简片上是四个墨书篆字:百国春秋。老师说,这部简书是他祖上传下来的,现在世间已很难见到,要墨翟尽快看完还给他。

墨翟谢过老师,如饥似渴地仔细阅读起来,一边读一边还和孔子的《春秋》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他发现两部简书对历史的记载竞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这使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震动,他认为学知识不能只从简编上学,也不能只从老师那里学。

《百国春秋》对他的影响很大,从此墨子就更注重实践知识。邾国当时是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生活在邾国的他又是木匠出身,所以他学习实践知识就具备了优越的条件。

墨子因为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所以有相当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各种生产活动的实践。他除了制作木器外,还对皮革、制陶、冶金、缝衣、织布、制鞋等各种手工艺都特别感兴趣,并且很快就能成了行家里手。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