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满腹学识的屈原而言,仅仅沉浸在书海中已经不能满足他对知识的需求了,他迫切希望与人交流,希望听见不一样的声音,更希望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大声地讲出来。
于是,屈原不再整日一个人在林间、溪旁、树下游荡了,而是常常邀请好友相伴。大伙儿或漫步或围坐,一同写文吟诗,言志抒怀,纵论天下时势,一个个慷慨激昂,意气风发。
有一天,江北望霞峰麓的景柏与汇南巴村的昭春结伴来访,屈原却不在。姐姐女媭带客人到读书洞、照面井、玉米田,都没有找到,最后在香炉坪背后的山坡上找到了屈原,他正在橘林中培育橘树苗。
这是一处规模壮观的橘林,橘树依山而植,层层叠叠,蓊蓊郁郁。橘树枝叶繁茂,泛着油绿的光。叶片肥厚,苍翠欲滴,青滚滚的枝干显示着它的勃勃生机。
三人亲如兄弟,情同手足,相聚橘林,来到一块林间草坪,他们或坐,或立,或卧,赏橘苗,观橘林,品甘橘,任思绪驰骋,凭激情倾泻。
期间,屈原出了个“试论七雄天下”的题目,三人一起口头作起文章来。在酝酿片刻之后,屈原与昭春一起推荐造诣最深的景柏先说。
景柏这天心绪不佳,本不打算吟诗作赋,但是为了不失礼节,只好借题发挥议论起来,他说:“当今天下,七雄并存,各显神威。为了捷足先登,列国君王争夺能臣谋士,颇费心机。而七雄之中,各具其长,尤以魏国君贤,齐国民富,秦国兵强,而我们楚国,只不过国土辽阔而已……”
听了景柏的这番议论,屈原心中很不是滋味,他那颗极强的自尊心被景柏戳了一刀,简直是流着滴滴殷红的鲜血。
昭春正要插话,景柏又侃侃而谈:“自先灵楚庄王后,我楚国日渐衰弱,现已疮痍满目,危在旦夕……”
屈原觉得,景柏正在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不禁反问道:“纵然如此,又当如何?我辈岂能袖手旁观!富强的祖国可爱,而危难中的祖国呢?”
这一句话勾起了景柏心中的隐秘,他再也不愿将苦闷压在心底折磨自己了,便坦诚地对屈原说:“楚材晋用,此乃常事。我已与昭春弟谈过,以春秋仲尼先师为榜样,游说六国,择贤君而事之,完成统一九州大业,以遂今生宏志!”
听完景柏的一席话,平日里那个不紧不慢的屈原,今天却显得异常沉不住气了,他情结激动,语带责备地说道:“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呢?我们的祖国贫弱,难道就不值得我们为之效力了吗?什么叫‘另择贤君’呢?这跟投敌叛国有什么区别呢?国家越是处于危急存亡之时,我们越是要对它不离不弃,越是要挖空心思为君王出谋划策,好使我们的国家早日渡过难关,这样我们的国土才能不被其他列强侵犯,我们的子民才可以免遭战祸,才能安居乐业,难道不是吗?”
屈原万万没有料到,两位挚友竟然和自己的志趣出现了偌大的分歧,真是水清能见底,镜明难照心。屈原纵然心胸坦荡,也难以容忍这种见异思迁并抛弃祖国的人。他后悔自己过去只是在诗文上交往才华出众的朋友,却忽略了一个人内心秉承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在这时,女媭送来了酒菜,要弟弟陪客人饮酒咏诗,并走进橘林摘橘子给客人尝鲜。
酒真是个好东西,它能使人兴奋激动,让人忘掉痛苦和悲哀,消除人与人间的隔膜与嫌怨。三杯酒下肚,沉寂消解,气氛活跃起来,酒也就喝得心酣意畅了。
三个人喝得兴致正浓,忽然有一条双头蛇从草丛中窜出,直袭屈原而来。景柏眼疾手快,抓起身边屈原培育橘苗的锄头,狠命打去。景柏的手真准,不偏不倚,正好打在两个蛇头上,一个既断且连,另一个则崩离数尺。蛇身先是蜿蜒,继而痉挛,很快便僵直不动了。
三人碰怀相庆,为感谢景柏舍身相救,屈原连敬三怀,景柏全都一饮而尽。然而乐极生悲,酒落愁肠之后,景柏竟然伤心落泪起来。原来,当地有句谚语:“打死双头蛇,活不到天黑。”景柏正为此而忧伤呢!
屈原不信这些,他借题发挥说:“这双头蛇此时爬到这里,彼时就会爬那里,到处害人,实在可恶!景柏兄为民除害,怎么会有灾难降临呢?”
景柏只顾伤心,没听出屈原这话的弦外之音。昭春是个和事佬,他见情势不妙,劝住了两位好友,不再继续喝酒。他以幽默的语言安慰景柏,三言两语便令其破涕为笑了。
恰在这时,女媭摘来了蜜橘,于是三人品橘作诗。昭春颂扬橘树之风貌,景柏赞颂红橘之甘美,屈原则将橘树的形美质优糅合一处,取象立意,咏物托志,写成了一首风格迥异的诗,这就是《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原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诗的开头借助橘树坚贞不移,只适应南国的气候土壤,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而“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今”则表明他想坚持自我,不会轻易改变的志向。
橘树有一个生就的天性,就是只适应于生长在南方的土地上,倘若移植到淮北去,叶子虽然相似,果实的味道却截然不同了。橘树的这一特殊习性,在屈原的心目中显得十分宝贵,因为他是一个爱土爱乡的人,因而后来遭谗,也坚决不肯离开这块养育他的热土。屈原找到了自己品行和橘树习性的共同点,歌颂橘树,寄托了自己爱国守志的情感。
听屈原讲解完这首诗的内涵,两人明白了他这是要以这橘树为榜样,抱定了为楚国鞠躬尽瘁并施展才华的决心,无论时局如何变化都始终不改心中的抱负。这是多么伟大的雄心壮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