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二、运动养生方法分类

运动养生的方法繁多庞杂,分类方法也不相同,这里从新潮和易行的角度分类,择其要予以介绍。

1. 时尚的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的全称为有氧代谢运动。它的必备条件有三:运动所需的能量主要通过氧化体内的脂肪或糖等物质来提供;运动时全身三分之二的肌肉群都参与;运动强度在中低等之间,持续时间为15~40分钟或更长。

有氧运动的形式很多,如快走、慢跑、健身操、游泳、骑自行车、跳绳等。据测,在有氧运动时,人体吸入的氧是安静状态下的8倍。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机体抵抗力,抗衰老,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防止动脉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有氧运动并非老年人的专利,中青年人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同样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那些上班族,很少时间进行锻炼,如果每天抽半个小时至1个小时的时间跑跑步,或练练健身操,基本上就能达到健身的要求了。

据医生长期观察发现,减肥者如果在合理安排食物的同时,结合有氧运动,不仅减肥能成功,并且减肥后的体重也会得到巩固。

有氧运动对于脑力劳动者也是非常有益的。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健康教育家莱斯通过对800人的长期观察和300多个有关实验发现,当人们感到大脑疲劳时,到室外跑步,可以使大脑的功能恢复到58%,而不做运动而选择吃药的话,大脑的功能只能恢复到40%到50%。

有人总结出来,慢跑是最佳有氧运动,对醒脑有奇效。

另外,有氧运动还具备恢复体能的功效。这种积极的恢复方式,如果在非常疲劳的时候,加入到一个令人兴奋的健康群体里进行健身运动,对未来的情绪及体力的调整最为明显。如在健身房中伴着优美的音乐做有节奏的健身运动等。

运动量究竟要有多大才算适宜呢?最简单的方法是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以170减去你的年龄数,如你40岁,其运动量应该是心速每分钟130次。

慢跑、快走、爬山、游泳、划船、骑自行车、跳健美操,都属于有氧的健身运动。它的好处是安全性高。虽然有氧运动是安全的,但若不遵守运动原则仍然会受伤。因此,为安全健身,应了解和掌握一些健身前、健身后及健身中应该注意的知识。

2. 有益健康的随意运动

有一些日常生活中随时可做的动作,其保健作用却常常被忽视。打哈欠、伸懒腰、踢踢腿、捶捶背,这些都是可以在有意无意之中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好处的随意动作,如果在平时有意识地坚持下来,日久定见成效。

伸懒腰可助血运。长时间采取固定姿势工作、学习的人,肌肉组织内的血管会松弛,血液淤积,循环量减少,使人感到疲劳。如果人们习惯伸伸懒腰,可以强制性地使肌肉收缩,使得淤积的血液快速循环,增大了全身的血流量,也带走了积聚在体内的垃圾,对于消除疲劳很有益处。

打哈欠改善脑细胞供血状况。人的大脑疲劳时,血液中积聚的二氧化碳就会刺激人不由自主地通过打哈欠排出废物,吸进氧气,以改善精神状态。知道了这个道理,人们可以有意识地“制造”哈欠,促使颈部血管血流加快,改善脑细胞的供血,排出体内废气,加快新陈代谢,使自己减轻压力,振奋精神。脑力劳动者尤需以此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健康。

甩手踢腿助血运。久坐不动病叩门,这已成为社会共识。在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和学习时,要每隔40分钟站起来活动活动腰部、颈部,甩手踢腿这类随意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甩手、踢腿,使全身血流畅快,供氧能力加强,有利于清除体内垃圾。也由于改变了体位而使肌肉、骨骼、内脏器官得到运动和松弛,减轻了一部分组织器官所受的压力。甩手、踢脚、活动腰部和颈部不需要场地,居家、在办公室都可随时进行,坚持下来,必有益于身心。

捶背可行气通窍,促进全身气血运行。中医认为经常捶背,可助阳调阴,使正气守内,邪不可犯。捶背一可振动呼吸器官帮助排痰;二可帮助排出肺泡中的废气;三可通过身体振动调和脏腑、疏通经络、放松肌肉、促进气血运动。常伏案工作的人、长时间学习的人、有呼吸器官炎症的人以及中老年人,都应该有意识地每天捶捶背,以达到上述目的。捶背最好是两个人互相帮助进行,快慢、力度应适中,捶10~20分钟最宜。

3. 新潮的反常运动

反常运动是指一反常态的不符合人的正常行为的运动。

反常运动包括爬行、赤足走、倒走、倒立、悬挂等项目。这些一反常态的运动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得到全面锻炼,从而在建立新平衡的基础上,提高机体的灵活性和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及其协调作用,血液循环也由此得到改善。

(1)爬行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爬行改为直立,其垂直运动使所有脏器的位置都不同程度地升高,心脏不得不更多地依靠消耗能量来克服血液重力。为了保证头部及上肢的血液供应,心血管要付出较大的力量来做好调节工作。

爬行对人体直立的姿势进行了换位锻炼,使人回到原始状态,能够保持人体各个部位承受地心引力的一致和血液循环分配的均衡,对调节心血管功能、增强脑部血管的抗压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医学实验证实,爬行不仅对心脏病、脑血栓等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可治疗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关节炎、下肢静脉曲张、颈椎病、肌肉萎缩、消化不良、痔疮等。孕妇爬行还可减轻腿部浮肿,避免难产。

爬行可在地板、地毯、床上或垫上进行。爬行时四肢着地,向前、向后或转圈,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因地制宜。

(2)赤足走

脚不仅支撑人体的全部重量,还要负责行走、跳跃等各种活动,人的一生中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用脚,以至脚被现代医学家誉为“第二心脏”。足底具有各个敏感点,与人体各器官紧密相连,当光脚行走时,足底各敏感区直接与地面接触而接受刺激,该刺激引起“足底反射”,作为信息迅速传入相应的内脏器官与大脑皮层,经过皮层综合分析后形成新的反应信息传至相关效应器官,发挥协调作用,从而起到消除疲劳、治疗疾病、健身强体的作用。

(3)倒走

倒走一反向前行的自然习惯,给不常活动的肌肉以刺激,使全身的腰脊肌、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以及骨四头肌得到锻炼,致使血液循环和机体处于平衡状态。倒走迫使人意识高度集中,能够训练神经的安定和自律性,有利于提高小脑的平衡功能,对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对于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等也有良好的疗效,对慢性肌劳损、腰腿疼、关节炎、肌萎缩等都有防治作用。从解剖学和生理学观点来看,倒走可对人体起到意想不到的健身作用。倒走健身每天做2~3次,每次100~200步,往复3~5次。倒走要选择安全场所,要防摔倒,预防相撞,在操场中进行为好,可两人面对倒行,互相观察身后障碍物。

(4)倒立

倒立是对人体的逆反,倒立时各器官、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和肌肉的紧张度都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关节间压力的减弱和消除,以及某些部位肌肉的松弛,对防止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和关节炎都有一定的疗效。倒立对内脏和神经系统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防止内脏下垂、脑供血不足,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机能。

倒立时浑身血液加快涌向头部,可使大脑清醒,改善大脑血液循环、镇静神经,从而使视觉、听觉、记忆、睡眠得到改善。许多国家提倡倒立运动,有的还通过对少年儿童的倒立锻炼,提高学习水平。

(5)悬挂

悬挂运动是用两手握住比自己高的单杠,两手用力向上拉,身体尽量向上,两脚离开地面。

悬挂运动属于拉张负荷,骨的两端受到反方向的拉力作用,同脊柱常受的压缩相对抗,脊柱得以拉长,使受压的椎间盘得以舒缓,韧带得以拉伸,因而可以预防脊柱缩短,防止椎间盘退行性变化。

悬挂可使全身肌肉得到牵伸,减轻腰部的压力,改善血液循环,使肩部和腰部的功能增强,减少肌肉萎缩和骨质增生,对于预防和治疗中老年人易患的肩周炎、腰背酸痛、驼背等都有较好的功效。

悬挂能够扩张肺部,吸进更多的氧气,增强新陈代谢,使生命力旺盛。

悬挂的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弱者用脚尖着地即可(两脚后跟提起来)。每日锻炼2~3次,每次3~5分钟。强者则增加难度,如做摆动动作,增加脊柱和全身肌肉伸展的幅度。

4. 健身防衰的交替运动

交替运动,是根据相对医学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健身观念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脑交替

体力锻炼和脑力锻炼交替进行,不仅增强体力,而且可使脑力经久不衰。

(2)动静交替

人们一方面不断进行体力和脑力的活动锻炼;另一方面每天又要抽出一定时间使体脑都静下来,全身肌肉放松,去掉一切杂念,将意念集中于肚脐。这样可以调节人的全身脏器活动。

(3)左右交替

要求人们右侧肢体和左侧肢体做交替活动。如果你习惯于用右手,就应有意识地活动左手。手是外部的“脑”。如果你很少用左手,那么大部分右侧大脑皮层就会“荒芜”。

(4)上下交替

上下交替运动除了坚持上肢活动外,特别要求经常运动“脚趾”做一些精巧动作,如夹东西。还可酌情做一些倒立动作,这样可增强机敏性。

(5)前后交替

向前行走和“向后退”的动作交替进行,不仅可使下关节灵活、思维敏捷,还可防治某些腰腿痛。

此外,还有心肺交替锻炼、冷热交替锻炼以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交替锻炼等。根据本身情况和交替运动的原则,自己去设想创造,如能经常锻炼,你的反馈、控制、调节能力将大大增强,身心更健康。

5. 易行的器械运动

现在国家大力普及群众性体育运动,各个生活小区大都建立了运动场所,提供了运动所需要的器械,为开展群众性的器械运动奠定了物质基础。适合养生保健的器械运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平衡木

①器械功能

平衡木能够发展平衡器官,增强人体各器官的协调性。

②运动方法

站在平衡木上做向前、向侧、向后走,两臂侧举以维持身体平衡。如果走得比较熟练可以增加难度,把走变成提踵行走或小跑。

③运动功效

此项运动主要锻炼小脑,增进肢体的平衡能力、灵活性和协调性。

(2)梅花桩

①器械功能

主要是为了增强人体下肢的动作协调能力。

②运动方法

运动方法一,桩上行:左脚踏上A桩开始,按英文字母顺序行走到OK桩,再从OK桩返回到A桩。这种运动方法主要增强人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及灵敏性,同时锻炼人的集中注意力能力。

运动方法二,交叉走步:右脚踏上A桩开始,两腿交叉行进。到OK桩后,再返回到A桩。这种运动方法主要增强人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及灵敏性,同时增强人的集中注意力能力。

(3)肋木架

①器械功能

主要提高运动者的腰腹力量、下肢以及脚腕的力量和四肢的灵活性、协调性。

②运动方法

运动方法一,扶肋木蹲起:面对肋木双手扶横杆,两脚与肩同宽,反复进行蹲、起练习。

这项运动方法主要增强下肢和腰腹肌的力量,以及全身协调能力。

运动方法二,扶肋木上下走:面对肋木双手扶横杆站立,两腿交换上下蹬踏。可以快速练习,亦可做双腿跳上跳下练习。

这种运动方法主要增强下肢和腰腹肌的力量,以及全身协调能力。

运动方法三,扶肋木摆腿:侧向肋木架,单手扶肋木摆腿。

这种运动方法主要增强下肢的柔韧性和肌肉弹性,以及全身协调能力。

(4)跑跳横梁

①器械功能

主要增强腰腹力量、上肢力量和柔韧性。

②运动方法

斜体俯卧撑。面对高粱斜面站立,双手与肩同宽,手臂做屈伸练习。

这种运动方法主要增强上肢和胸肌力量。

(5)伸腰训练器

①器械功能

动用伸腰训练器主要是锻炼腹部肌肉和大腿肌肉,还可以锻炼上肢力量和四肢的灵活性及弹跳力。

②运动方法

运动方法一,直角支撑练习:练习者坐在伸腰器上,两手抓住栏杆,双臂支撑,成空中直角姿势。

这种运动主要增强腰腹肌和上肢支撑力量。

运动方法二,后翘练习(可伸直腿或屈腿做练习):两腿伸直坐在练习器前斜面上,两手抓栏杆,然后向后伸腰。

这种运动方法主要增强人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发展背肌和腹肌力量。

运动方法三,高位俯卧撑练习:练习者面对伸腰器,两手抓栏杆,做俯卧撑练习。

这种运动方法主要增强上肢和胸肌力量。

(6)下腰训练器

①器械功能

主要锻炼腰腹力量、上肢力量。

②运动方法

运动方法一,仰卧起腰练习:坐在平板上,上体躺在凸起的部位,腰部悬空,做起腰练习。

这种运动方法主要增强腰部的柔韧性和腰腹力量。

运动方法二,伸腰练习:背靠下腰训练器凸起部位一端站立,两臂上举,由前向后用力摆动,使腰部贴压在训练器凸起部位,然后迅速还原。

这种运动方法主要增强腰部的柔韧性和腰腹力量。

运动方法三:仰卧举腿练习。人体仰卧训练器上,两手抓训练器凸起部位,然后进行收腹举腿练习。

这种运动方法主要增强腰部的柔韧性和腰腹力量。

6. 办公室里的运动

在办公室工作整日坐着工作,很容易使体内脂肪凝聚。小腹、臀、大腿等部位是脂肪易于积聚的部位。坐办公室的人特别是女性,应当充分利用班间休息时间,做一做健身运动。

以下健身运动是专家们为坐办公室的人设计的,简单易学,尤其适合女性运动健身。

具体方法如下:

§ 坐在椅子上,腰背伸直,脚尖触地,然后将颈骨放松,轻轻垂下至45度角;随之,自然地将腰背移向膝盖部位,直至手可以接触脚尖为止。这个动作最重要的环节是,将腹部尽量紧贴大腿。这样可以锻炼腹肌,防止肚腩出现。

§ 坐在椅子上,脚尖触地,手触脚踝骨,下颏尽可能接近胸部,腰背略弯曲;然后,双臂轻轻向高空伸展,腰背渐渐直立。当腰背伸直时,尽量吸进空气,挺胸收腹。这样可以锻炼臀肌,防止臀部松垂。

§ 坐在椅子上,脚尖触地,右手按右耳;然后尽量将身子向左侧倾斜,直至左手指可以触及地面。做这个动作,切勿使身体前倾。这样,有助于除去腰部积存的脂肪。

§ 将双手按在小腹部位,做深呼吸,同时收腹并用手轻轻后压;然后,手放松,缓缓呼气。这样反复数次。这个动作可以锻炼胸部和腹部。

§ 坐在椅子上,上身向左方做30度旋转,双臂垂直;然后,将身体尽量朝后弯下,直至使左手指能触及地面为止。这个动作可以锻炼大腿肌,并有助于消除腰部的脂肪。做这个动作过程中,脚尖始终不能离开地面。

7. 名人推崇的运动

翻阅中外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事业先锋、名家巨匠造就辉煌的业绩,成为成功的典范,靠的不仅仅是历史的机遇,非凡的智慧,还有年轻的心态、坚定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这其中不乏有积极运动、强身健体的身影。

(1)游泳

游泳是一项极好的体育运动。对人的身心锻炼极有价值,不仅能锻炼人的四肢,促进心肺功能发育,而且对陶冶情操、丰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都非常有益。

许多人可能都听说过我们新中国的创立者毛泽东锻炼身体的故事。毛泽东年轻时代在湖南长沙求学时,就把锻炼身体和学习文化知识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爱晚亭边、橘子洲头、岳麓山顶、湘江两岸都留下了他刻苦锻炼身体的足迹。毛泽东喜爱游泳,无论寒冬和酷暑,锻炼的脚步从未间断过,不仅提高了体质,也培养了意志和品质,为他今后在艰苦的革命活动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斗志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即使在晚年70岁高龄之际,他老人家依然能畅游长江。

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四届总统的杰出领袖罗斯福(1882—1945),18岁就考进了美国有名的哈佛大学。但在39岁的时候,罗斯福在坎波贝洛休假期间,不幸患了脊髓灰质炎症。一位叫洛维特的医生建议:用游泳来治疗他的疾病。罗斯福按照大夫的意见,试一试。当他第一次下水时,四肢感到舒服,十分兴奋,因此天天进行游泳治疗。后来,同事介绍他到亚特兰大附近的温泉治疗。他来到这里,不用撑木,也能在水中站立,慢慢地走动。1925年夏天,他丢去拐杖,开始慢走。当时的报刊用显眼的大字标题“游回健康”来报道他战胜疾病的事迹。

罗斯福任总统后,仍然坚持游泳。耶鲁大学著名教练沃尔特·坎普说,罗斯福“体形优美,像一个运动员那样肌肉发达”。显然,这是跟罗斯福酷爱游泳分不开的。

(2)登山

登山是一项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的活动。重阳佳节,秋高气爽,正是登山观景的好时候。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是喜爱登山的。

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在浙江省永嘉任太守时,遍游浙南名山大川。他为了登山方便,特地制了一种登山木履,鞋底前后装有活铁齿,上山时去前齿,下坡时去后齿。穿上这种鞋登山时,不怕山陡路滑,爬山稳当,下坡省力,人们称它为“谢公履”。“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登山时穿的就是这种特制鞋。

徐特立对登山特别喜欢,他曾说:“爬山有上有下,有攀有登,练的劲更全面。”他在长沙教书的时候,经常登上岳麓山;有一次,他虽已年逾八旬还登上了北京香山的险峰“鬼见愁”;1963年,86岁高龄的徐特立同朱德一起登上了桂林叠彩山的明月峰,而且行走迅速,不用手杖,这是一般老人难以做到的。

邓小平的体育爱好很广泛,登山也是他喜爱的一项活动,在北京,他经常去景山、香山等地攀登。1979年7月12日,当时已是75岁高龄的邓小平,兴致勃勃地登上了海拔1800米的黄山,他曾满怀情趣地说:“爬上了黄山,天下的名山都不在话下了。”

登山的过程就是磨炼自己意志的过程,也是征服自己、征服衰老的过程。登山还可以锻炼下肢,舒筋活血,锻炼心肺功能。另外,登山可以使人开阔胸怀,心情愉快,自然就会减少疾病,达到长寿的目的。

(3)打网球

打网球也是一项很好的运动方式。很多名人热衷于此项运动。

有“国母”之称的宋庆龄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也是一位倡导体育、热爱体育并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士。她少年时就爱好打网球、游泳,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工作后,和孙中山先生一道更是在不同条件下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散步、越野、登山、游泳、网球、武术等;因工作需要还学会了骑马;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起组织了赈灾足球义赛;到了晚年还寄语孩子们“勤奋学习”、“练好身体”。

原铁道部部长吕正操在年逾80岁之后,还能打网球,在球场上奔跑跳跃,轻捷灵敏,跟他的年龄有些不相称。他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正是锻炼身体与活动脑子双管齐下。他说:“人体各部门都是用则进、不用则退,因而平时既要注意锻炼身体,又要注意活动脑子,这样才能有效地延缓衰老。”

(4)步行

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它绝对不是高尔夫球、保龄球、游泳所能比的。因为人类花了100万年,从猿到人,整个人的身体结构就为步行设计的。

步行是可以使动脉硬化变软化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研究证明,只要步行坚持一年以上,包块就自行消除。经过步行运动锻炼,可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

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先生总结了一套科学的步行方法,归结起来就是“三、五、七”:

“三”:指每次步行3公里,30分钟以上,一次走完最好。最新研究表明,分为二三次走完,效果基本相同。

“五”:指每周运动5次左右。如能每天都运动,那就是有规律的健身运动。

“七”:指运动剂量达到中等量运动。中等量运动是指心率加年龄等于170次/分,比如某人50岁,运动时心跳要达到120次/分;某人70岁,运动时心跳达到100次/分即可。

步行运动总的来说就是要“三有”:有恒——持之以恒,有序——循序渐进,有度——适度运动。

(5)保健操

三国时代著名的医生华佗是位了不起的医学家,同时又是一位了不起的养生专家,据说他为曹操所杀时还是耳聪目明、满头黑发呢!他的弟子吴普、樊阿等都活到100岁。那么华佗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有这样一个故事:

据说华佗年轻时去公宜山采药,爬到半山腰时发现了一个洞穴,他很好奇,正想进去,忽然听到里面有人在谈论医道,他就站在洞外听。他听得入了神,听着听着,听见那两个人谈起了华佗,这可把他吓坏了,他正要转身跑去,忽然听见一个人叫道:“华生既已来了,何不入内一叙!”华佗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去,原来是两位白发长须的仙人。他们向华佗传授了许多奇妙的医术,还传给他一套健身功法:模仿虎、鹿、熊、猿、鹤的姿态去运动,这就是著名的“五禽戏”。

华佗下山之后,依教行善,不但救治了众多的病人,也增进了自己的健康。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老先生,年届90高龄仍然精神矍铄,鹤发童颜,脸上总是带着慈祥的微笑。他的养生秘诀就是“动脚、动手、动动脑”。他曾经在一年里足迹遍及广东、上海、江苏、江西等十多个省市,并写成40余万字的专著《行行重行行》,记录他考察乡镇企业发展的情况。费老还自编了一套保健操,每天清晨锻炼15分钟,坚持了20多年。

(6)用左肢锻炼右脑

13岁的克林顿和大多数美国孩子一样,一边上学,一边打工。一次,他找到一份食品店的工作,老板嫌左手不吉利,非让这个小左撇子用右手干活,结果一团糟,不仅活没干好,还摔了不少盘子。老板扣了他的工钱,还生气的骂道:一个左撇子是绝不会有出息的!

40年后,克林顿访问中国。他与当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徐匡迪见面时,徐看到克林顿总统用左手写字,开玩笑地说:布什总统也用左手,看来左撇子容易当总统。克林顿讲了这个故事,并自嘲地说:其实左撇子也常把事情做坏。

就是这个拒不改用右手的小男孩,成了美国最年轻的总统。

事实上,左撇子中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军事家,天才的演员、运动员,也有的左撇子改变了历史,这却是不争的事实:亚历山大大帝、恺撒、拿破仑、达·芬奇、贝多芬、毕加索、马克·吐温、比尔·盖茨、马拉多纳、卓别林、玛丽莲·梦露,看看这一串耀眼的名字!

人的大脑皮层是既分工又合作的。人的左侧大脑主管逻辑思维,如读书、写文章、计算等;右侧大脑主管艺术思维,如美术、音乐、工艺等。每个人均各有侧重。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