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养生方式贵在简便易行,确有实效,能被社会大众普遍认同和接受,这样的养生运动方式,才具有生命力。
养生健身运动的方法很多,究竟哪种运动方式适合我们呢?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对步行,中华养生学说中早有论述,如养生延年益寿“安步当车久”、“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等。历代养生家都主张“百练不如一步”。可见中华传统养生极其重视步行运动。
20世纪80年代,慢跑曾作为一种重要的运动方式流行于西方,但后来人们发现慢跑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者,慢跑可诱发心肌梗死或猝死。
根据美国一份调查报告,大约11万个小时就有1次猝死发生。而更常见的则是:由于慢跑者脚部要承受自身体重的3~4倍重量,这对40岁以上的人特别是更年期女性来讲,如经半年慢跑训练,大约有40%的人膝、踝或足部关节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与慢跑相比,步行是全脚着地,只需承受1~1.5倍的重量,十分安全。
所以,有当代运动生理专家认为:“人们无法把慢跑作为一种规律的终生运动方式,因为人体不是为慢跑而设计的”。
所以,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后,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步行。目前仅北美洲,就有8000万人为了心理放松,控制体重,保持美好体形而进行步行运动。在欧洲,步行运动、徒步旅行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人们回归自然的新时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步行在大众中最易普及,有利健康又饶有趣味。许多外国名人说:“人生中没有比步行更美妙的事情了。”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又一次强调:步行是最简便、最有效的体育运动。步行可以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自然界的一些因素进行养生保健锻炼。日光浴、空气浴和冷水浴,简称“三浴运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方式。
“三浴运动”它可以提高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改善体内体温调节功能,经受外界条件的急剧变化,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而且还能增强身体内各系统和组织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过程,防病治病,延年益寿,提高工作能力。对体胖、高血压、糖尿病等还能起到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养生健身中,使人体的皮肤直接暴露在日光之下,或按规定的顺序和时间要求进行的日晒,就叫日光浴运动。它具有杀菌、消炎和增强免疫能力、保持和增强骨骼的弹性、促进创伤组织的愈合、增强造血器官等功能。
①锻炼方式
日光浴的方法通常行两种:一种是全身日光浴,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内,只穿内衣短裤,使皮肉直接接受阳光照射。一般可取坐位和卧位,使阳光照射身体各部位的时间尽量相同。另一种是结合体育锻炼或劳动进行照晒,采用这种方法锻炼时,要注意身体各部位接受日晒的时间要基本相等。日光浴以后最好洗个澡,这对健康有益。
②锻炼时间
进行日光浴的适宜时间与季节有关,春、秋、冬季最好在每天上午9~12点;夏季在上午10点以前,下午5点以后为宜。日光浴锻炼的时间,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特别是夏季温度高,每次照晒5分钟即可,以后逐渐增加。
③注意事项
饭后或空腹时不宜日光浴。因为饭后日晒会影响消化,空腹日晒容易引起头晕等不良反应。
患病的老年人一般不宜日光浴锻炼(除经医生同意的慢性病),特别是发烧、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
日光浴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和眼睛,可戴上草帽、白色帽或用白毛巾包头,应戴上太阳镜。
进行日光浴锻炼时,如发现皮肤明显发红和疼痛,应立即停止,以免皮肤灼伤。
空气浴运动方式是利用冷空气刺激,来提高机体适应的一种保健养生锻炼方式。它不仅能锻炼耐寒能力,也能进一步增加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能治疗许多慢性炎症及代谢性疾病。
①锻炼方法
空气浴应在户外空气新鲜和有树木的地方进行。一般应从夏天开始锻炼,尽量少穿衣服,至秋凉后,秋衣不要穿得太早、待气温进一步降低时再穿。起床前,可在被窝里用两手摩擦全身的皮肤,然后仅穿单衣在室内活动一会儿,再脱去单衣穿短裤到室外跑步、做操或进行其他活动。
②锻炼时间
锻炼时间可根据当时的气温和个人体质决定,一般以不出现寒颤为度。可选用走路、骑车的方法,少穿衣服接受空气的刺激(气温太低或大风天要注意保暖)。最好的锻炼时间在上午10时到下午4时,这时空气较温暖,并有较多的紫外线。
③注意事项
如果天气温度过低、雾天和大风天时,空气浴不宜进行。
空气浴如能结合其他体育锻炼一起进行效果更佳。
进行空气浴时,如皮肤出现“鸡皮疙瘩”,甚至感到寒颤时,应立即停止锻炼。
患有肾病和急性炎症者不宜进行空气浴锻炼。
冷水浴运动方式,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新陈代谢过程,加强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改善消化器官功能,保持皮肤清洁、健美,有利于皮肤的呼吸作用。
①锻炼方法
冷水浴运动方式多在室内进行(也可在室外),用自来水和井水均可,只要水温在20℃左右就可以了。冷水浴锻炼的方法很多,一般有冷水洗脸,冷水擦身、冷水冲淋、冷水浸浴四种方式。不管用哪一种方式锻炼,要做到锻炼前不感到特别勉强,锻炼后感到温暖、舒适。锻炼时可逐渐由局部过渡到全身。
第一种方式,冷水洗脸:先把脸面皮肤搓热,再用毛巾沾冷水摩擦脸、耳和颈项部,直至擦红皮肤。
第二种方式,冷水擦身:这是冷水浴和按摩配合进行的锻炼方法。擦身时,可从脸面、颈部、上肢、背部、胸腹到下肢顺序进行锻炼,擦身时要把皮肤擦红,然后用毛巾擦干。
第三种方式,冷水冲淋:可用喷头或用碗勺盛冷水往身上浇,同时要用力作自我按摩,并用干毛巾擦身。
第四种方式,冷水浸浴:这是冷水中反应最强烈的一种,就是把身体浸没在冷水中。锻炼时,要根据个人的耐受性来调节水温和掌握时间。
②锻炼时间
冷水浴锻炼应从夏天开始,全年坚持。开始锻炼的时间每次为1~2分钟,以后可逐渐增加到10~15分钟。水的温度应根据个人的耐受性而定,一般从温水开始,3~5天水温降低1℃。年龄较大的人要量力而行。
冷水浴还可结合慢跑进行,跑后休息5~10分钟后再进行冷水浴,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③注意事项
从事冷水浴运动需要持之以恒。冷水浴和其他体育锻炼一样,必须持之以恒,一般一年就能见到实效,长期坚持更见效果。
要循序渐进。进行冷水浴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一般是从少到多,从易到难,直到能用冷水冲洗全身,如能适应,就算基本成功。
要做到“四不浴”,即睡觉前、精神萎靡、饥饿和酒后不能进行冷水浴,否则,会对身体不利。
传统养生重视旅游运动。《寿亲养老新书·古今嘉言》中载有:“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麋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高濂《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亦有:“时值春阳,柔风和景,芳树鸣禽,邀朋郊外,踏青载酒,湖头泛棹。问柳寻花,听鸟鸣于茂林,看山弄水。”可见古人对旅游运动养生兴趣极高。
古代许多文学家、大诗人,如王羲之、白居易、苏轼、徐霞客等都是喜欢旅游的,主张通过利用大自然景物为人们的养生长寿服务。
我国幅员广阔,水光山色的胜地不少。如能到风景名胜区游览一番,对身心健康是十分有益的。祖国大好山河,自然风光无限好,烟波浩淼的洞庭湖,风光旖旎的西子湖,山奇峰秀的黄山、泰山,云雾缥缈的庐山,碧波万顷、海滩宜人的海滨城市大连、青岛、北戴河、北海、三亚,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都是景色诱人、闻名遐迩,是适宜于游览的地方。
以郊外漫游为主,有益开阔胸怀,修身养性。如春季柔风和畅,此时应顺应自然之生机,邀友于假日郊游;夏季暑热之气易伤人之阴液,应在阴天或晨时、晚霞前,泛舟湖上或漫游小溪,观赏荷花或浅滩游泳;秋季秋高气爽,是旅游最佳时机,可远足旅游或骑自行车远游,或登山、或戏水,其乐无穷;冬季一般不宜远足,可在室内外散步,可踏雪赏梅,看满天飞絮;或乘车观赏郊外景色;或漫步花园赏菊,游亭台楼榭等,自有其怡人乐趣。
外出旅游,必须作好行前准备工作,并具备一定的旅游基本常识。年老体弱者,应以短途为站,不宜跑得太远,游览安排不宜太紧;备有地图,带好生活用品如手电筒、雨衣、常备药品,以及足够的盘缠,把困难估计足,做到有备无患。要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注意游泳安全,保管好财物,在旅游偏僻地点、人多拥挤地方,特别要提高警惕。
旅游卫生防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生活环境改变,车船颠簸,气候突变,身体疲劳,饮食不周等,容易发生晕车、晕船、便秘、腹泻、感冒、急性肠胃炎以及宿疾复发,因此,要预防为主,以免病伤事故发生。对于走路不便者的老者与小孩及残疾人,必须有家人或友人搀扶,以便及时照顾。晚上要早些睡觉,使机体解除疲劳。对患高血压、脑心血管疾患等慢性病者,要带好急救药品,做到有备无患。
风筝,既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娱乐活动,又是养生健身的运动。它是最早人们用自己双手创造的飞行物,巧妙地利用大自然中空气流动时的能量,把重于空气的物体升向天空,这是人类的一大创造。
在“春风拂面薄如纱”的时节放风筝,是一项有益健康的户外活动,古往今来,一直受到人们特别是小朋友的喜爱。
阳春三月,闲暇之时,或情侣相伴,或阖家外出,或爷孙相携,拎着形态各异、造型逼真的风筝,到郊外山野,寻一片开阔之地,顺风而放,目观心爱的风筝随风飘扬,徐徐而起,扶摇直上,在蓝天白云间自由翱翔,或翩翩起舞,或追云逐鸟,或游弋嬉戏,此时放风筝的人必然悦目赏心,乐而忘忧,趣而忘返,神情陶然。祖孙一起放风筝,可使老人童趣勃发,可使少年儿童自信、自立、自强;情侣、夫妻、阖家老少一起放风筝,可使彼此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使婚姻甜美,阖家同享天伦之乐。而这些均能给人以心境乐然、心情舒畅之感觉。可见,放风筝有利于舒神爽气,拥有健康乐观的心理,是使全家人和睦的健身良方。
放风筝的理想地方是远离城镇的郊外、山野、溪边。这里或芳草青青,或溪水潺潺,或麦苗儿翠菜花儿黄,或山花绚丽烂漫,不仅使人心花怒放,更由于郊外的空气清新爽净,负氧离子含量高,人自然亦是得益匪浅。放风筝时,抛筝、放线、观赏、收线,对脑、心、耳、目是一种良好的刺激,对指、掌、腕、肘乃至臂更是一种全方位的运动,况且,追逐风筝,调整筝线,必然跟着跑动,这对腿、脚、踝等部位又是难得的锻炼。可见,放风筝有利于健肺脏,舒筋骨,壮体魄。
风筝有时需要自己动手制作,风筝的式样形形色色,在这过程中免不了构思、选样、设计、制作,这一系列的过程,无疑是对大脑思维的良好训练。这对于促进儿童乃至青少年的大脑健康发育、对中老年人的大脑细胞延缓衰老是十分有益的。由于放风筝尤其受到儿童的喜爱,因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久居城市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物象,多半是屋里的家具、教室的桌椅,出到外面也大多是房屋建筑、街道树木等,能使视线轻松舒展的机会很少,加之紧张的学习任务,会造成孩子的眼睛疲劳,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古人云:风筝,儿童放之高空,最能清目。放风筝对孩子的视力特别有帮助,放风筝时,眼睛处于远视状态,视线得以向远方舒展,眼睫状肌得以松弛,眼调节功能处于休息状态。这样,不会使眼疲劳,而且能使眼部各组织机能增强,提高视力。
垂钓既是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又是一项高雅、文明的养生保健运动,它可以陶冶身心,锻炼意志,练意养神。
钓鱼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渔猎活动。
钓鱼历来被中华民族认为是一种能养心、养性、治病、给人增添无穷乐趣的高雅活动。民间流传着商周交替时期姜太公垂钓于渭水之滨、东汉高士严子陵不愿入朝为官而宁愿垂钓于富春江畔等传说,成为千古佳话。
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因垂钓而留下的古迹见诸大江南北。江苏淮安县有韩信的钓鱼台;浙江桐庐县有严子陵的钓鱼台;杭州西湖有乾隆皇帝的钓鱼台。此外,还有因钓鱼而得名的钓鱼城、钓鱼山,钓鱼岛等。
古代许多文人学士,也留下了不少描写钓鱼或借钓鱼抒发情感的诗词。李白的“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柳宗元的“万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南北朝时期陈国阳鉴的“林寒正下叶,晚钓欲收纶”;唐代孟浩然的“坐观钓鱼者,徒有羡鱼情”;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老渔翁,一钓竿,扁舟往来无牵绊”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钓鱼还是延年益寿的一种手段。我国古代名医汉末的张仲景、明朝的李时珍,都认为钓鱼能够消除“心脾燥热”。实践证明,不少高血压患者和神经衰弱患者去钓鱼,自我感觉良好。所以,英、法、德、日等国的疗养院专门设有垂钓疗法,我国有条件的疗养院也开展了垂钓疗养项目,以钓鱼治疗慢性病。
当今,正逢政通人和之盛世,人们纷纷把钓鱼作为养生健身活动的兴事,而在许多现代家庭里,钓鱼已成为人们闲暇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娱乐健身活动。
钓鱼的用具包括渔竿、鱼钩、鱼线、鱼漂、铅坠及一些捕鱼的用具(如抄网、支架及鱼护等)。鱼饵常用的有面食、虫食、肉类三大类。面食,大都用细玉米细粉和面粉制作,用开水将面烫到半熟,加香油捏成小饼。虫食主要有蚯蚓、小鱼、小虾,用蚯蚓做鱼饵可以钓很多种鱼,一年四季都可使用。肉食,主要用青蛙、田螺等肉。钓什么鱼,选什么饵,如鲫鱼选面食、蚯蚓;鲤鱼选面食、小虾;鳊鱼选面食、小虾、蚯蚓;鲶鱼选小虾、小活鱼、青蛙;马口鱼选小虾、蚯蚓、鱼肉等。
钓鱼的场地选择也有学问。不同的鱼,各有其喜欢的水域或环境,所以要选择钓鱼场地。如鲫鱼、黑鱼、甲鱼喜欢躲在稠密的芦苇或水草丛中栖息、觅食;鲤鱼喜欢在沙底的水域生活;鲶鱼喜欢在河道排污水口或树根、树桩旁聚集;鳝鱼多在淤泥较厚的坑塘岸边活动。
桥牌,是人们熟悉的一项活动,也许由于它通常被看作是一种较高深的智力游戏而被称之为“绅士运动”。有人说,桥牌、高尔夫球、网球和钓鱼是当今社会的四大“上层体育”,我国上层人士中确有诸多的桥牌爱好者,但与此同时它也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小而言之,我国拥有数十万桥牌迷。大而言之,凡是玩扑克牌的人都可能成为桥牌手,因为桥牌无疑比拱猪、打百分之类的牌戏更具魅力。
桥牌之所以能吸引广大的爱好者,成为人们业余生活中一项具有魅力的健身养生活动,一方面由于它是有益身心的体育运动,为社会所提倡;另一方面,桥牌自身具有广泛内涵,可使不同层次的人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从运动健身养生的角度讲,桥牌有“大脑健美操”之美称。坐在桌上打牌,没有人不想赢。由于桥牌不像其他扑克牌玩法那样,胜负主要取决于牌的好坏,事实上,桥牌使得你不得不尽力用脑子去想。这样一场比赛2个多小时下来,对大脑的保健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从科学的角度讲,桥牌中包含许多方面的知识。打牌中要经常不断地计算每门花色的牌张,这是最简单、数字不超过13的加减法;你要分辨怎样打牌的成功机会大,这要用到数学中的概率计算;你还要假设那些看不见的牌有各种各样的可能,以此而制定打牌方法,这属于逻辑学范畴;有时你还要判断对方的意图,或给对方造成假象,这又用得到心理学。如果想要成为高级牌手,那涉及的科学知识就更多了。
桥牌具有独有的趣味性,让人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棋类相比,桥牌既有很大的技术成分,但又不完全取决于技术因素,其中还有一定的运气。因为敌方的牌你是看不见的,需要你去分析去判断,有时是完全凭运气猜。这就使得水平差距缩小,下手运气好时也有机会赢。而下棋则不是这样,水平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时,低手是没有胜机的。此外桥牌对器材、设施的要求很低,所以容易普及。
与其他一些运动相比较,桥牌在更大程度上用智力代替了体力,这恰恰弥补了体育运动的薄弱环节。同时,桥牌充分体现了一种默契、技巧、理解、机智,也包括勇敢和冒险,称得上真正的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因此,该项养生运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据资料显示,全世界至少有4000万人打桥牌,并被公认为是极其有益身心的健身养生运动。
舞蹈与健美有相通之处,都是比较高雅、文明的健身养生的运动方式,中华民族古已有之,值得提倡。
舞蹈是一种全身心的运动。舞蹈是一种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律的全身运动,手动为舞,脚动为蹈,动作优美,多姿多彩,协调有致,全身各个关节,每块肌肉均参加活动,受到锻炼。随着音乐的节奏,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陶冶情操,改善精神紧张状态。适合于各种年龄的人。
选择不同的舞蹈形式。舞蹈的种类很多,集体舞、双人舞、交谊舞、个人独舞、民间舞等都具有艺术性、趣味性和运动性。应根据自己的爱好、年龄和条件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舞蹈形式。例如年青人选择节奏快、运动量大的迪斯科,中老年人选择节奏慢、优雅的交际舞或集体舞,青少年选择集体舞或民间舞。总之,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才能有锻炼效果。
对青年人,我们推荐节奏快的舞蹈形式,以迪斯科为例,在节奏很强的音乐感召下,扭动腰胯,摆动上肢,蹬跳双腿,全身各关节处于协调运动状态,运动强度大,刺激心跳加快,全身血流加速,呼吸速率加快,神经兴奋,是较好的有氧训练方法。
对中老年人,我们推荐交谊舞,在音乐的影响下以不同速度走动和旋转,可以做出多种优美的花式,回味无穷,达到全身锻炼的作用。由于交谊舞需两人协调运动,因此需要提高两个人大脑的反应能力和灵敏性。
研究认为,足作为人体的支撑器官,有独特的生理功能,能反映人体的功能状态,对足的刺激可对内脏有良好的锻炼作用。中医认为,足底为肾经所在部位,走动可达健足固肾作用。最近流行的足浴法,走石子路法就是通过刺激足部,达到改善内脏功能的作用。
对青少年,我们推荐集体舞和民间舞,这些舞蹈动作简单,活泼多变,有较强的统一性,不但能锻炼身体,而且还培养青少年的统一意志,推行规范动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在舞蹈过程中,逐步增强对美的感受。
为了增加形体美和运动的协调性,推荐健美操、韵律操和迪斯科等活动,这些活动有优美的节奏感强的音乐,伴以优雅的舞姿,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使心肺功能得到锻炼,是良好的有氧锻炼方式。由于同时有多个关节的活动,能增加机体的柔软性,塑造出美的形体。相对于散步和慢跑等有氧运动,健美运动有更强的趣味性。
①迪斯科
迪斯科为一节奏性很强的运动,根据个人的特长和爱好,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有节奏的随心所欲的活动,其动作以自己感到最美的姿势为准,全身运动极为协调。每次随音乐跳动30分钟左右,就可达到健身锻炼所需的运动强度。
②韵律操
韵律操以关节的运动为核心,在音乐的伴随下,按一定顺序作全身诸关节的活动,重复的次数按自己体能决定,通常每个动作重复16~24拍。完成一整套韵律操,可以使全身关节得到活动,运作协调,体型优美。
③健美操
健美操以清除多余的脂肪和增加关节的柔软性和协调性为核心,可以自行编出锻炼方法及步骤,并确定运动量,每次运动时间为30~40分钟。除此之外,应加做一些肌肉的力量练习,即肌肉的阻抗练习。还可配合慢跑、游泳等耐力运动,效果会更好。
养鸟别有一番情趣,小鸟的活泼伶俐又可爱,尤其能在家庭中创造一种恬静和快乐的气氛。在现代社会中,养鸟具有许多其他养生运动所难以取代的好处。
众所周知,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物质需要的相对满足,各种各样的精神需要也日益增长。这些精神需要有的是高雅、积极的,有的是庸俗、消极的。其中,养鸟就是属于一种积极的活动。养一两笼声色俱佳的观赏鸟,在业余时间内喂一喂、听一听、看一看,实在比麻将桌上勾心斗角好得多。
在家庭养的观赏鸟中,有的高亢激昂,有的清灵流畅,有的甜润婉转,有的缠绵悠扬。论羽色,有的艳丽无比,有的纯净如洗。有的鸟鸣声悦耳且羽色悦目,有的能边飞边舞,有的能表演技艺,有的则善学人语……小鸟使人返归自然的潜意识得以实现,小鸟也消除了生活的纯社会化所带来的单调感和烦躁感。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在伏案攻读、埋头写作、苦思冥想之后,走到鸟笼旁耳听、眼看、手动,无疑是最好的休息和娱乐了。这会使你的血压、脉搏、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活动得到良好的休整,因而头脑清醒,思维敏捷,灵感也会悄悄光临。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在紧张劳作之后,坐在鸟笼前小憩片刻,也会使你心旷神怡,倦意全消。对老弱孤寡者来说,以鸟为伴,可以排除孤独感。有许多老年人喜欢养鸟,每天清早经常可以看到他们手提鸟笼,来到路边的花坛,放下鸟笼,一边欣赏美丽的鲜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边谈天说地,倾听着各种鸟儿的歌唱,真是难得的消受!老人每天提鸟笼散步,走来走去,这对于两手、双臂、下肢,以至全身,都是很好的运动,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加快,恢复和增强老人的心肺功能,祛病延年,因此,养鸟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尤其有益。
养鸟不仅是一种生活的乐趣,一种爱好,一种健身养生的运动,而且也是一种学习,一种增进家庭成员和睦的手段。比如家庭成员要学习如何养鸟,选择哪一种鸟,何时饲养,几时喂水,这些都很有讲究,否则就养不好甚至养不活。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成员要齐心协力,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有时要彼此配合……
总之,养鸟的确是一种有益家庭成员身心的养生运动。
练书法、绘画既是艺术享受,又有益身心健康,尤其适合在个人和家庭中展开。
书法、绘画能健身、祛病、益寿,古人云:“寿从笔端来”这笔就是书画之笔。
许多人,特别是老人,把在家练书法、绘画作为自己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在练习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作品不仅受到好评,更有许多人通过这项活动本身,治好了多年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使头晕、头痛、胸痛、精神恍惚等症状逐渐消失。有的治好了长期的失眠、神经衰弱,改善了睡眠,提高了身体健康水平。
绘画也有健身养生功效呢?
第一,尽全身之力,使气血畅达,百脉疏通,精神健旺。练书画须尽全身之力,是人体一种良好的锻炼。“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力而送之”。无论书写和绘画,为了挥洒自如,一般都要悬腕悬肘,并取站立姿势。写字要正,身要直,都要全神贯注,集周身之力达于肩、肘、腕、掌、指以至笔毫之端。这样写出的字,不仅形神俱备,富有韵味,其笔力也凝重充实,入木三分。浓墨挥洒于纸上,动静相随,外练其字,内练其气。练书法与绘画同样是如此,如果每天坚持练书画,从不间断,那么就会使体内气血通畅,五脏和谐,百脉疏通,情志高雅,自然精神健旺,有益于长寿。
第二,书画艺术能调节情趣,使人情志舒畅。书画是一种高尚的爱好和兴趣,它们都有着形象美、情境美和笔端墨趣,可资欣赏和享受。它可以陶冶人的感情,可以使人的业余时间、老年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
如绘画中,山水画的意境,花鸟画的情趣,人物画的神态,无不充满着美和情趣,雅俗共赏。当完成一幅新画挂在家中墙壁上,确是赏心悦目,怡然而乐。
书法的形象性,同样给人以美的力量。如书法风格,有的刚健有力,有的行云流水,有的浑厚古朴,有的粗犷奔放,有的潇洒倜傥,有的秀丽娟美……这无疑也会唤起人们乐趣,使人情志畅泄,精神愉快,能医治各种心理创伤。
第三,书画与太极拳、气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修身养性,祛病延年。
练气功要“心静”“用意”“以意引气”“体松”,书画活动与练气功非常相似。练气功要“刚柔相济”、“沉重中有轻灵,轻灵中有沉重”,而作画写字,坐姿要求正襟危坐,身躯笔挺“上下一条线”;立姿要求两腿分开,稳住身势,也要求“上虚下实”;用笔则“刚柔相济”,“方笔圆笔并用”,“避浮滑忌重,贵涩而迟,贵险而劲,贵战而雄”。太极拳气功都注重神、意、气、势,要意、眼、身、手一起动作,达到形神合一。书画也要意、气、神、势合一,心、手、笔统一。太极拳、气功和书画,它们本质上的共同特点就是“静中动”,这也是它们共同养生价值之所在,它们都是在大脑皮层特殊安静状态下,专心致志地活动,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调节生理机能,进而战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