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一、心商是心理健康的商数与尺度

1. 什么是心商(PQ)

心商是心理商数(PQ,Psychology Quotient)的简称,是指人的心理素质水平和健康程度状况,简单地说,心商就是测试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尺度。

从心商的角度看,心理健康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1)有安全感

心理健康的人可以接纳自己的一切方面,不受情绪的支配,能承受挫折、恐惧和不幸,不会惶惶不可终日。

(2)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心理健康的人总是满意、宁静等积极情绪多于忧伤、痛苦等消极情绪。情绪本身具有波动性等特点,健康人能够适度调节、控制情绪情感,避免狂喜狂怒、忽悲忽喜,心情多数时间保持乐观、开朗、平和。

(3)意志健全

心理健康的人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有理想,不怕困苦、不怕艰难。意志健全,能克服人生征途上的种种困难。

(4)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作出恰当的评价

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情感体验、正确的评估。如果摸不清自己的底细,把自己估计得太高或太低,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估计太低则自卑感强烈,估计过高,可能实现不了自己确定的目标。

(5)适应能力强

心理健康的人,不怕到新环境中去学习、工作、生活,能够积极主动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心理不健康的人,如果面临一个新环境,则会恐慌、束手无策。

(6)能够面对现实、正视现实,乐于学习、工作、社交

心理健康的人能对现实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对自己充满信心,能够妥善处理遇到的困难、麻烦。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逃避现实,或者用幻想代替现实,不敢接受现实提出的挑战。

(7)人际关系和谐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帮助人、关心人,相应地得到别人的帮助、关心。与人相处融洽愉快,心中感到安全,讲话有人听、做事有人帮忙。人际关系紧张的人,随时担心别人整自己、害自己,心理负担极重,性格外向的人紧张不安,内向者则孤独苦闷。

(8)人格完整和谐

心理健康的人人格完整和谐,能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全作共事,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9)心理和行为与年龄相符合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有不同的人生任务。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有与相同年龄段多数人相同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2. 什么样的心商才算得上心理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人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能够对外界做出正确的、良好的适应,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在的功能。

评价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和检查一个人的生理是否有问题截然不同,因为它毕竟没有一个绝对准确的客观标准。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力求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加以界定。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具有下列品质:

√ 对现实具有有效的知觉;

√ 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

√ 能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接受自然;

√ 在其环境中能保持自立,能欣赏宁静;

√ 注意基本的哲学和道德伦理;

√ 对平常的事物能经常保持兴趣;

√ 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并有乐于助人的热情;

√ 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并能承受欢乐和忧伤。

显然,马斯洛所界定的标准适用于美国人。对于中国人,特别是中国青少年来讲,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人的心理健康以什么为标准呢?

综合国内外专家们的观点与看法,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条件。因为,只有智力正常的人,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才能完整准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怎样才算智力正常呢?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可分三个等级:超常(智商130以上),中常(智商100左右),低常(智商在70以下),前两个等级都属于智力正常,最后一个等级属于智力不正常,因而不具备正常人的心理机能。

(2)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并悦纳自己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不仅包括对自己身体、智慧、品质和性格特征的全部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而且也还包括对自身与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例如,一个中学生,有自知之明,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缺点,既不自卑也不自负。不但对自己能公正客观的评价,而且对别人也能正确评价,并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学识、品德不断向高水平发展,我们就认为他有明确的自我意识。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但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而且还要悦纳自己,不能把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当成包袱总是挂在心上,以致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样会使自己的精神被缺点和弱点所压倒,而使得自己的聪明才智无法发挥。实践证明:不能接纳自己的人总是担心自己被别人看不起,从而表现出自卑、自贱的心理状态,所以他们是难以成功的。每一个同学不但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还要悦纳自己。

(3)情绪稳定、乐观

情绪因素对于协调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心理作用。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以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为主导,并保持愉快、满意、开朗等情绪的。因为这种心理活动使人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而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处于消极悲观、闷闷不乐的精神状态中,而这种情绪体验会使人丧失信心、反应迟钝,对前途感到黯淡、渺茫。

例如,某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小学五年级时,母亲不幸去世,从此,他为失去母亲而心情非常沉重,整日闷闷不乐,愁眉不展,长期的郁闷和痛苦,使得他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成绩下降,最后没有考上理想的中学。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不愉快的体验会常常发生,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经受住逆境和困难的考验,沉着应付、心胸开朗、情绪稳定,就能顺利地渡过难关,到达胜利的彼岸。

(4)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是人们通过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学生的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家长及同学。心理健康的同学在与不同对象的交往中,能够扮演好不同的交往角色,把握好自己在学校、家庭及班级中的位置。

例如,在学校,能够努力学习,尊师爱校,努力做个好学生;在家里,能够尊敬父母,尊敬长辈,争取做个好孩子;在班里,同学之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努力做个好朋友。

在交往中,如果缺乏必要的、经常性的思想交流,时间久了,就会对他人产生陌生感,自己就会感到孤独、苦恼。因此,作为中学生,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与别人交往,并在交往中以诚恳、谦虚、宽厚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人,相信你会有一个很好的人际关系的。

(5)心理行为符合青少年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其心理行为模式不同,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严重偏离其年龄特征,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青少年应该朝气蓬勃,活泼好动,生龙活虎,求知欲强。如果他表现为缺乏朝气,精于世故,或仍像孩童那样喜怒易变,思行无常,就说明他心理行为不完全符合年龄特点,就可以认为他的心理不完全健康。

总之,心理健康的学生,智力、自我意识、情绪、人格等各项指标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在一个或几个方面明显表现出严重偏离常态,那么,就意味着他心理不健康。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