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二、人际沟通:一张走向成功的通行证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获得人生成就的重要渠道和必要条件,是创造灿烂理想人生的必备素质之一。可以说,只要具备了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你就拥有了一张通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证。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获得成功的必备素质,是创造属于你自己的人生辉煌的重要条件。可以说,具备了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你就拥有了一张获取成功的通行证。

1. 情感:人际关系的基础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是社会关系系统的一个特殊横截面,受客观社会关系的制约。这种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与联系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如赞赏或不赞赏,满意或不满意等心理体验和心理反应。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特点是它具有情感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亲近与疏远、合作与竞争,友好或敌对等,都是心理上的距离远近的表现形式,都具有情感的色彩。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好感”或“反感”,正反映了个体或群体的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人们进行交往,形成不同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宗教关系、伦理关系及人际关系等等,都是由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的,都是由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决定的。例如,由于人们有生产物质财富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的需要,才进行交往结成生产关系;由于人们有异性生活及繁衍后代的需要,才对异性产生了爱情,结成了婚姻关系;由于人们有获得知识技能,教学相长的需要,才发生了尊师爱生的情感,结成了师生关系。人们的各种需要无一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甚至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阶段中,人们的需要所引起的心理距离的远近、“好感”或“反感”程度是大不相同的。

人际关系系统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其中最主要成分是相互认同,情感相容,行为近似。只有相互认同、情感相容、行为近似,才能产生人际吸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互认同,是通过知觉、表象、想像、思维、注意和记忆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活动而实现的。人们通过信息的交流,取得了相互了解,满足了交往的需要时,才能情感相容,行动一致。因此,相互认同在人际关系系统的结构中是首要的、基本的心理成分。在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距离的远近,往往是随着彼此相互认同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的,在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不可能始终如一,永恒不变。即使长期心心相印,志同道合的极少数人,其心理之间也并非是等距离的。

社会心理学家纽卡姆的研究发现:在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不断地随着情境的变化的。始终保持良好关系的,只有极少数人;在群体中开始时富有吸引力的个体,到后来自己的人际关系优势可能被其他人取而代之;在大型群体稳定之后,多以三人为群;随着时间的消逝,由于彼此的相互了解,自由结合的群体往往排除了个性的多样性;群体中的少数孤立者,既不愿主动参与任何结合群,也不被任何结合群主动容纳。

情感相容是以彼此喜爱、亲切、同情、热心、照顾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凡是能驱使人们接近、合作、联系的情感,都称之为结合性情感。结合性情感越多,彼此之间越相容。凡是能使人们分离开来的情感,如憎恨、厌恶、冷淡、不满等,都称之为分离性情感。分离性情感越强烈,彼此之间则越不相容。因此,情感相容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具有重大的作用。历来社会心理学家就很重视情感成分在人际关系系统中的地位,并把它视作人际关系形成的基础,认为人际关系是在一定情感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

社会心理学家荷尼(Horney),在研究个体与他人的关系时,发现下列三种不同类型——驯顺型、进取型和分离型的人际关系,都与情感直接相关。驯顺型的特征是朝向他人。属于这种类型的人,无论遇到何人,首先想到的是:他喜欢我吗?如社会工作者,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大多是这种类型的人;进取型的特征是对抗他人。属于这种类型的人,所想要知道的是别人力量的大小,或是别人对他有无用处;分离型的特征是疏离别人。属于这种类型的人,常常想到的是别人是不是会干扰或影响自己。如艺术创作者、科学工作者,大多是这种类型的人。

行为相近似是彼此言行举止、交往动作、角色地位、仪表风度等人际行为模式类同。在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模式越近似,越容易产生和形成人际关系。因此行为动作也是构成人际关系系统的一个重要成分。

由相互认同、情感相容、行为近似这三个方面构成的人际关系系统,对于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于维护心理健康,保持正常的社会生活,对于促进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巨大的积极影响作用。但是由相互认同、情感相容、行为近似而形成的心理上的平衡是相对的,而由社会的发展所引起的心理上的不平衡则是绝对的。因此,社会心理学既要研究人们之间的心理上的平衡状态,相容方面;更要探讨人们之间的心理上的不平衡状态、不相容方面,并尽可能使心理上的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由彼此不相容向彼此相容方面转化,从而有助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2. 人际沟通:打通成功之路的关节点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难见到这样的事例:

两个以同样优异成绩毕业的大学生,一个能很快适应社会,四处活动,左右逢源,一个却安于现状,呆在小岗位上,一事无成;两个同样狠抓管理、抓效益的企业,一个销量不断上翻,事业蒸蒸日上,一个却苟延残喘,面临倒闭的危险……这一系列活生生的事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成功仅仅取决于一厢情愿的努力吗?

一份杂志上刊登了这么一个事例:一位大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到一家单位工作。该生性格十分内向、沉默寡言,平时很少和同事交往,而且心高气傲,十分自负。这样一来,同事对这个人均十分反感,处处冷眼相待。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性格日益乖僻,终因一件小事与同事吵了起来,而其他同事都站到对方那边,并扬言要上书领导把他辞退。他怒火中烧,怀恨在心,操起桌面的一把水果刀疯狂向对方捅去……结果,他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刑15年。这位学校里的高材生却落得这般下场,而造成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则是人际交往的长期恶化。

我们羡慕那些成功的创业者,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素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而且能在人际交往中得心应手、稳操胜券。美国卡耐基工业大学对1万人的案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个人“智慧”、“专门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8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调查的结果也证实:数千名被解雇的男女中,人际关系不好的比不称职的高出两倍。

在信息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尤其应克服傲慢和偏见,要具有“T”型的知识结构,要在周围形成具有真正应变能力的智囊团,保持科学决策的自觉性;要和土光敏夫、松下幸之助一样不仅和下属有“硬”沟通,而且要保持极其密切的“软”沟通,以激励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避免对于个人权势的滥用以至产生上下隔离乃至众叛亲离的危险等。反过来,如果你漠视交际的重要功能而采取自我封闭的态度,就会导致自我认知的盲目以及婚恋、家庭和友谊的失望、绝望,从而导致孤独无助、反社会意识的行为以及事业上的必然失败。

麦当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快餐服务集团之一,它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服务点,形成一个庞大的世界性的销售网络。而这个网络是依靠人际交往的优势建立起来。人际交往反映在经济领域里首先表现为集团与集团之间的交往、合作。麦当劳在建立自己的国外连锁店时,也巧妙利用这种协作关系,倾向于采取合资形式。如在沙特,麦当劳即是与沙特王室成员合作。在海外4700家连锁店中,几乎都是采取合资形式,但麦当劳还坚持一个原则:要拥有股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麦当劳还善于利用地方优势,雇佣当地经济管理人才。同时,麦当劳还拥有一个长期盟友:可口可乐公司。可口可乐曾在40年前,扶了一把刚起步的麦当劳,而麦当劳则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麦当劳所有的连锁店里,只销售可口可乐而找不到百事,顾客选购的也“自然是可口可乐”。在这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上,麦当劳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人际交往反映在企业内部,则表现为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一致。与大多数依赖高科技保持通讯联络的公司不同,麦当劳更相信面对面交谈这一最直接的人际交往方式的作用,在电子系统总部中没有电子信件,在公司主管迈克·昆拉的办公室里,甚至没有电脑。高管人员集中开会,互相切磋、交流成功经验。典型麦当劳会议是这样安排的:在悉尼召开亚洲地区连锁店经理会议;在伦敦召开欧洲采购会,世界性交流大会在芝加哥举行。麦当劳又使用了人际交往的技巧成功地管理好一个庞大的集团。

人际交往反映在销售上,表现为销售者与顾客之间的情感沟通。在这一方面,麦当劳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麦当劳销售的就是“服务”,正如公司主管迈克·昆拉自豪地说道:“我们的服务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我们的服务是快速的,侍者们脸带微笑,人人可享受免费空调、免费浴室。我们告诉他们食物的成分,我们希望他们带着孩子来……”麦当劳之所以能风靡全球的奥秘就在于此:微笑、便宜、洁净、统一标准化食品。为了扩大人际交往的交际网,麦当劳还不惜巨款来做广告。大胆推荐自我,这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技巧。据统计:麦当劳每年花在广告上的费用达14亿美元,而且麦当劳还是世界上广告做得最多的单个商标。通过广告,麦当劳树立了热情周到、诚实可信的商标形象,更多的人被吸引到麦当劳当中来。

麦当劳的成功告诉我们:人际关系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无论是企业内还是企业外的人际关系,都对企业的生死存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人际沟通的四大要素

美国学者对人际沟通作了独到的分析,下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瑞奇与罗杰上同一家幼儿园,下课时间他们和其他小朋友在草地上奔跑。瑞奇突然跌倒碰伤膝盖,哭了起来。所有小朋友都照样往前跑,只有罗杰停下来。瑞奇慢慢停止哭泣,这时罗杰弯下腰抚摸自己的膝盖说:“我也受伤了。”

美国情商研究专家汤玛士·海奇认为,罗杰的表现是人际沟通的最佳范例。罗杰对同伴的情感表现出异常地敏感,而且很快地与他建立关系,他是惟一注意到瑞奇的处境而尝试安慰他的人,虽则他的安慰方式不过是抚摸自己的膝盖。这个小动作却显示出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这种技巧是维持任何亲密关系(婚姻、友谊或事业伙伴)的关键。一个稚龄孩童已显出这样的技巧,长大后必发展出更成熟的人际能力。

海奇与嘉纳是实行多元智能教育的宽广学校。海奇与嘉纳还指出人际沟通的四大要素:

(1)组织能力

这是领导者的必备技巧,包括群体的动员与协调能力。剧院的导演与制作人、军队指挥官及任何组织的领导者多具备这种能力,表现在孩子身上则常是游戏场上的带头者。

(2)协商能力

这种人善于仲裁与排解纷争,适于发挥外交、仲裁、事业购并等事业。表现在小孩身上则常为同伴排难解纷。

(3)人际联系

这种人深谙人际关系的艺术,容易认识人而且善体人意,适于团体合作,更是忠实的伴侣、朋友与事业伙伴,事业上是称职的销售员、管理者和教师。像罗杰这样的小孩几乎和任何人都能相处愉快,容易与其他小朋友玩在一起,自己也乐在其中。这种孩子最善于从别人的表情判读其内心情感,也最受同伴的喜爱。

(4)分析能力

敏于察知他人的情感动机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深刻的亲密关系,心理治疗师与咨询人员是这种能力发挥到极致的例子,若再加上文学才华则可能成为优秀的小说家或戏剧家。

这些技巧是人际沟通的润滑油,是构成个人魅力与领袖风范的根本要件。具备这些社交智能的人易与人建立关系,长于察言观色,领导与组织能力俱强,更是鲁仲连式的人才。这种人可说是天生的领导者,能够充任集体情感的代言人,引导群众走向共同的目标。也因为与其共处是如此愉悦自在,这种人总是广受欢迎。

4. 不做空洞的交际人

人际能力其实是建立在其他情商的基础上,譬如说社交能力好的人必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懂得因应对方的招式拆解,进而随时对自己的表现做微调,以达到预计的效果。从这个观点来看,人际沟通能力高明的人实际上与高明的演员无异。

然而你必须清楚掌握个人的需要,才不致成为一个空洞的交际人:虽广受欢迎而内心空虚无主。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史耐德便是持这种看法,他研究发现有些高明的社交变色龙极善于提升自我形象,其心理状态却正如美国文学家奥登所说的,其自我观感“迥异于为使自己受欢迎而营造的形象”。如果你的社交技巧超越自知之明,便可能发生这种现象,社交变色龙原就具备了见鬼说鬼话的本领。史耐德发现这种人通常能给人绝佳的印象,但极少有稳定而满意的亲密关系。当然,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在忠于自我与社交技巧之间取得平衡。

这种人会先观测对方的期望再做回应,而不会坦陈心中的感受,而且会为了维持良好的关系故意对自己不喜欢的人表示友善。在不同的情况下,他们可以有判若两人(或多人)的表现,一会儿是活泼的花蝴蝶,一会儿是保守的谦谦君子。当然,某些行业确实需要这样的技巧,如演艺界、法律、销售、外交、政治等。

有的人会成为随波逐流的变色龙,有的人却能在社交技巧与真实情感间取得平衡,关键因素在于是否能忠于自我,亦即无论如何都能坚持人心深处的感受与价值观,甚至可能为了揭穿谎言不惜与人对立,而这种勇气正是变色龙所缺乏的。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