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14年1月1日,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村,客家人,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他7岁起在村中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道光七年,就是1827年,洪秀全第一次到花县参加县试,名列前茅。但是到广州参加府试时,他落第了。

第二年,因为家中经济拮据,洪秀全一面从事农业劳动,一面自学。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中国历史及奇异书籍。其中就有一部基督教布教书《劝世良言》。在研读此书的过程中,他联想到了他之前落第后大病数十日梦中的情景,于是他便自施洗礼,开始自行传教了,当时称之为“拜上帝教”。

经过洪秀全及其表弟冯云山数年的不懈努力和多方经营,拜上帝会的势力迅速壮大起来,逐渐形成了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和石达开六人组成的领导核心。

1850年2月,道光帝去世,民间“清尽明复”的谣言愈演愈炽,加入拜上帝会的人也越来越多。入会者往往一人入会,举家同来。洪秀全等将入会者的财物田产变卖归公,不许私蓄,并进行了军事组织: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各置伍长、两司马、卒长、旅帅、师帅、军帅。军帅之上又有监军、总制、将军、指挥、检点、丞相、主将、军师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当年9月占领了第一座州城永安,在永安停留半年有余,规划设施渐趋完善。洪秀全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天王称万岁,其余各王依次称九千岁、八千岁、七千岁、六千岁、五千岁。天王是万国真主,而其余各王还须受东王节制。此后,太平军在洪秀全的带领下,经蓑衣渡之战,冲出广西,进入湖南。

进入湖南后,东王杨秀清与西王萧朝贵联名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和《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三篇檄文,大谈剃发易服之恨,赞美史可法、瞿式耜誓死不事清的民族气节,宣扬洪秀全乃是奉上帝之命领导世人推翻清朝统治,号召世人响应太平军的起义推翻清朝。诸檄一出,天下震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让中国遭受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动荡。对比同时期的其他国家,没有一个经历过这样巨大的混乱。这场马上就要来临的风暴被远在长沙的左宗棠预感到,他充分估计了此事的严重性。

左宗棠觉得,这一事件并非地域性的,也并非偶然性的。远在恐慌情绪传染到湘北以前,他就和后来的第一任中国驻英国大使、此时他的邻居郭嵩焘考察了湘阴东部的乡间,希望能给各自的家庭找到一个安全所在。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被他们找到了,两年后,太平军进逼长沙的时候,这个地方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左宗棠也将家人迁居至此,直到太平军从湖南离开沿江而下进逼南京。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时,39岁的左宗棠无官无职,也看不到进入仕途的希望,此时,距他获得第二学位已有18年之久。但他依旧有着获取第三学位的想法,因此,此时的左宗棠可能还并未放弃希望。可是,在他的邻居看来,他仅仅是一个有着中等地位的学者,教书和打理小农庄就是他此生的事业,如此而已。

此时,太平军在湘南连克道州、郴州等重镇,清廷为之震惊。湖广总督程矞采得知消息后极为恐惧,他自衡州疾还长沙,想躲到省城避祸,并函请尚在广西的钦差大臣赛尚阿督师湖南,但赛尚阿却把湖南军务推卸给程矞采。

鉴于这种互相推诿的状况,咸丰皇帝一面严旨赛尚阿、程矞采同办湖南军务,一面改任广西、湖南、湖北三省巡抚,想以此来加强防御。于是,此时担任云南巡抚的张亮基被清廷任命为湖南巡抚。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