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民族英雄邓世昌

公元1849年,邓世昌生于今广州市。他原名永昌,字正卿。原籍广东东莞,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公元1867年,邓世昌考入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公元1871年,又被派至“建威舰”练习航海,公元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嘉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舰”运船帮带,第二年任“海东云舰”管带。

公元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其后人多为仁人志士。

邓世昌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

少年时,邓世昌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

在此期间,邓世昌目睹清政府腐败,任帝国主义瓜分、掠夺中国的土地、财富,逐渐萌发了他反侵略的爱国思想。在随父飘泊上海的日子里,他还亲眼看到外国兵舰在黄浦江上横冲直撞,胡作非为,更使他感到国家要有强大的海军,才能不受外人欺凌。

公元1868年,邓世昌怀着救国的志愿,以各门课程考核皆优的成绩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成为该学堂驾驶班第一届学生。

三年后,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的邓世昌被派到“建威舰”练习驾驶,随舰巡历南洋各岛。

公元1874年,他被任命为“琛海舰”兵船大副,以后历任“海东云舰”、“振威舰”、“飞霆舰”等兵船管。

公元1880年军机大臣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招聘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舰”、“镇南舰”管带。

公元1880年冬天,北洋水师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舰”、“超勇舰”两艘巡洋舰完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

公元1881年11月,北洋水师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此次航行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公元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舰”、“靖远舰”、“经远舰”、“来远舰”4艘巡洋舰,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途安排舰队操演练习。

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

公元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公元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

战中,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舰”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舰”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

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

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这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

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他的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5岁。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