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嘉靖帝建造天坛

公元1521年,即正德十六年,朱厚熜继承皇位,他就是明世宗。明世宗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嘉靖”。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史称“嘉靖新政”。

嘉靖在位期间,崇道弃佛,修建了名闻后世的天坛。明朝永乐年间,曾经仿照南京形制修建了一个天地坛,用来合祭皇天后土。嘉靖皇帝继位后,听到大臣们说,古代时候,在圜丘祭天,在方丘祭地,他认为非常有道理,于是决定采取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用以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用以祭地。

嘉靖皇帝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专门下令让自己的军师亲自监督修建。他对军师说:“我是奉天承运的天子,走到哪里,都应该是一呼百应和天下震动,你看怎么才能在祭天的时候找到这种感觉呢?”

军师说:“这得顺应‘天心’才行。臣以为,可以找一块天心石,放在圜丘的中心。这样,陛下祭天的时候,站在上面,就能‘一呼百应’和天下震动了。”

嘉靖皇帝说:“好,这个办法不错!”说完,他立刻传旨,派人到各地去寻找天心石。

领旨的官员跑遍了各地,也没听说过什么天心石,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准备返回京城交差。回家的路上,他经过五台山下,遇见了一个正在雕刻石龟的老石匠。他走上前去,一看这个石龟青里带蓝,还有云层飞绕,就躬身问道:“老师傅,这是什么石头啊?”

老石匠说:“是天星石。”

官员一听,以为是天心石,赶忙问:“它的产地在哪里呀?”

老石匠说:“在五台山。”

官员想,只要有地方就好办了。他又问:“你在雕什么呀?”

“我在雕石龟。”

“给谁雕呀?”

“皇差!”

官员听到“皇差”这两个字,满心欢喜,他对老石匠说:“你不用雕石龟了,现在皇上要的是天心石,你跟我走吧!”

老石匠看了看他,说:“那……石龟呢?”

“这你就不用管了,一齐带上,跟我进京吧!”说完,他硬拉着老石匠就走了。

刚到北京,官员就禀报了军师,说:“天心石找到了!”

军师一听,非常高兴,可是抬头一看,竟是个石龟,脸色立即沉了下来,大声斥道:“亏你还是个禀报官员!这是天心石吗?我要找的是天心石,不是石龟。”

官员说:“这就是天心石,一个老石匠说的。”

军师说:“老石匠在哪儿?”

老石匠来了,军师问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老石匠回答说:“回禀军师,这是我们五台山的天星石,石龟也是我雕的。”

军师也以为这就是天心石,马上就派人去五台山采石了。为了尽快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官员们就让工人们动手修建圜丘了。圜丘的图样很特别,它是个圆圆的大丘台,是用九圈石头砌成的一个圆坛。

第一圈9块石头,第二圈18块石头,第三圈是27块,依次类推,一直到第九圈81块,全都是九的倍数。为什么要用“九”这个数呢?因为这个“九”就象征着天下的九州,有天下九州尽揽怀中的意思。

圜丘的中心就是一块天心石,它位于“九州”的中心。换句话说,这里既是天心,又是地心,象征着皇家的威风。

圜丘修好了,军师来验工了。他站在天心石上,举目一望,果真有居天下之中心的感觉,心想,这可算是顺应“天心”了。可是这地方是否能“一呼百应”呢?他想试试,于是使足了力气,高喊一声,可是等了好久,却没有回声。

这下军师可急了:“这天心石怎么会没有回声呢?”

老石匠听了,挠挠头说:“想要回声不难,只要在圜丘四周修上几层矮墙,回声就出来了。”

于是,军师就下令修建矮墙。圜丘分三级,矮墙也分三级。在这之外,还有一个“南圆北方”的围墙,取“天南地北、天圆地方”的意思。

修完以后,军师再一试,果然回声四起。嘉靖皇帝非常高兴,并将圜丘改名天坛。就这样,圜丘天心石就成了天坛“一呼百应,天下震动”的一个奇迹了。

那么,天星石怎么就成了天心石了呢?其实,天下根本没有什么天心石,只不过是老石匠根据嘉靖皇帝的要求,巧妙运用了回声的原理,产生了“一呼百应,天下震动”的效果。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作回声。发声体无论离障碍物多远,都能产生回声。只不过在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十分之一秒时,我们的耳朵区分不开罢了。

经实验测定,当两个声音传到耳朵里的时间间隔小于十分之一秒时,我们耳朵就不能把这两个声音区分开,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就会加强原声。当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十分之一秒时,我们就能够听到回声。也就是说我们至少要距离障碍物17米才能够区分回声与原声,从而听见回声。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