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蒙古国皇后孛儿帖

公元1180年,在铁木真新婚不久的一天早晨,诃额仑的女仆豁阿黑臣起床做家务。她忽然隐约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便“俯首帖耳”于地面细听,听出是马群在奔驰的声音。

女仆立即起身,先跑到诃额仑的宿处,连声叫道:“阿母,阿母,快快起来!”

诃额仑被女仆叫醒,便命她速去叫醒几个儿子,自己则立即穿衣起床。豁阿黑臣惊慌起来,说:“难道是泰赤乌部落的人又来了?现在如何是好!”转眼之间,全营里的人都起床了。

全营的人刚刚穿衣起床,就远远看见有大队人马像龙卷风似的扑来。不过,这次并不像女仆豁阿黑臣所估计的那样是泰赤乌人来袭,而是蔑儿乞部前来奔袭。

蔑儿乞部也是一个蒙古部落,住在贝加尔湖以南。这次来袭的蔑儿乞骑兵有300人,他们企图采取突然奔袭的办法打击也速该诸子。

蔑儿乞部与也速该一家早已结下怨仇。诃额仑夫人就是也速该生前从一个蔑儿乞惕人那抢来的新娘。自那以后,蔑儿乞部一直想复仇而没有机会,现在他们认为时候到了。

他们想去仇人部落尽掳其妇女,首先要掳去铁木真的新娘孛儿帖,以报蔑儿乞部妇女昔日被掳之仇。

蔑儿乞人策马直奔铁木真的家,途中截获铁木真的妻子孛儿帖。然后,按照踪迹奔向不尔罕山,去追赶铁木真。

蔑儿乞人环绕不尔罕山搜索了三遍,没有发现铁木真,又企图进入山里去寻找,可是泥沼难行,常常连人带马一起深陷下去,茂密的树林,就是蛇也难以钻入。

铁木真在不尔罕山上,派别勒古台、博尔术、者勒蔑三人下山侦察情况,并对他们说:“三姓蔑儿乞人回去了呢,还是埋伏在路上?跟踪他们三天,回来告诉我!”

待确信蔑儿乞人已经退走之后,铁木真一家才走出不尔罕山。

铁木真带上合萨尔、别勒古台来到土拉河黑林,向克烈部脱里汗求援:“我没料到三姓蔑儿乞人把孛儿帖抢掠去了,我的汗父,请您一定帮助我搭救我的妻子。”

脱里汗痛快地答应铁木真的请求。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蔑儿乞人也是脱里汗的仇敌。

这场对蔑儿乞部的战争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因为蔑儿乞部也是一个实力强大的部落联盟。占据的地盘是外贝加尔湖广大的草原和森林地带。

为了有必胜的把握,脱里汗还邀请另一个蒙古部落首领与他们合作,这就是札答阑部的札木合。

蒙古札答阑部在辽代时就很著名,札木合家族是该部世袭的统治者。

札木合与蔑儿乞也是仇敌,因为蔑儿乞曾经劫掠了他的财产和百姓,后来他靠着自己的机智,才得以收回部众。

札木合和铁木真在少年时代还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并两次结为安答,安答之间本来就应当彼此救援,何况这时的札木合正在统治着蒙古的强部,已经是一位草原英雄了。

克烈部脱里汗答应出两万骑兵,作为联军的右翼。他建议铁木真和札木合也出两万骑兵,作为联军的左翼。脱里汗还表示,联军的集合地点由札木合确定。

遵照脱里汗的建议,铁木真派他的两个弟弟合萨尔和别勒古台前往札木合处求援。

札木合当着铁木真派来的两位使者的面制定了作战计划。

铁木真、脱里汗他们抵达了指定的集合地点孛脱罕—孛斡儿只草原。

联军会师以后,即从孛脱罕—孛斡儿只出发,越过今俄国边界,浩浩荡荡地向北挺进。

他们翻过库沐儿山,顺着赤可亦河的蒙扎谷而下,穿过不儿罕山口,突入蔑儿乞部腹地,至勤勒豁河。

他们结筏渡过勤勒豁河,然后便像一股龙卷风似的扑入不兀剌草原。不兀剌草原上有许多树木,位于乌达河流域。

他们原想通过突然袭击,趁脱黑脱阿在睡梦中抓住他。但是在勤勒豁河捕鱼和捕貂的人首先发现了他们,便星夜去禀报,脱黑脱阿遂同兀洼思蔑儿乞部首领答亦儿兀孙带着少数亲信慌忙而逃。

他俩刚刚顺色楞格河谷而下抵达巴儿忽真河,札木合的联军就占领了脱黑脱阿在不兀剌草原上的营地。

脱黑脱阿等人虽保住了性命,却抛下了部落里的一切,蒙古包、各家人丁、食物储备等统统落入了联军之手。

脱黑脱阿数万铁骑,突遭夜袭。蔑儿乞部营地顿时一片混乱,人们纷纷四处逃散。

联军骑兵跟着人群追杀掳掠,掠获人员财产无以计数。但铁木真此时无心顾及战事,一心只想寻找亲爱的孛儿帖。他扑向一群逃跑的人,恰恰就在这一群人中,他发现了孛儿帖,与孛儿帖拥抱在一起。

三方联军完成了预定的作战计划以后就分手了,至少克烈部的脱里汗已率众同友军告别,回到了库伦附近土拉河上游营地黑林。铁木真和札木合一同来到斡难河附近的豁儿豁纳黑川下营。

铁木真和札木合两人是童年时代的朋友,但彼此长大以后没有什么来往,此次共同讨伐蔑儿乞部的战争使他们恢复了童年时的友谊。不过,在群雄争霸草原的年代,像铁木真和札木合这样充满野心的两个豪杰之间,不可能有长久的友谊,他们的分裂,只是迟早的事情。

诚然,论出身,铁木真的门第可能要比札木合高,因为他是王室的后裔。但是,此时此刻,札木合的势力无疑要比铁木真强大,此次讨伐蔑儿乞部的战争由札木合扮演“元帅”角色就足以证明。

但他俩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他俩互赠战利品,铁木真把从脱黑脱阿那里掠获的一条金带和一匹小驹海骝马送与札木合;札木合则把他从答亦儿兀孙那里掠来的一条金带及一匹白色良种牝马送给铁木真。

他俩在豁儿豁纳黑川险如刀削的忽勒答合儿崖前,一棵茂盛的松树下,举行盛筵以缔盟约。

春天又来了,春草萌发,万物复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开始了移营的活动。

铁木真与札木合同车共载,率部前进,长长的车队、遍地牛羊马匹一眼望不到尽头。

面对日益增多的部众,札木合若有所思,回头对铁木真说道:“铁木真安答,我们究竟迁往何处呢?是依山扎营,还是临涧驻扎?依山扎营,牧马人和马群可以在帐房附近活动,行动方便;临涧驻扎,牧羊人可以和羊群在一起,羊儿的咽喉里有吃有喝,饮食方便。”

铁木真一时摸不准札木合说话的用意,便装聋作哑没有立即回答。

两人相对无言。马车碾过青草,队伍继续向前移动。不一会儿,铁木真借故跳下车来,等待着后面的诃额仑和孛儿帖。

母亲和妻子坐在一辆车上,很快来到铁木真面前,铁木真向母亲复述了札木合的话,说:“我不知札木合说这话用意何在,不便表示意见,特来向母亲请教。”

没等诃额仑开口,孛儿帖就抢先发话了:“人们都说札木合喜新厌旧,不可久处。他大概是讨厌我们了吧?他那几句话弦外有音,似乎是要图谋我们。我们别在这里下营了,干脆离开他,让我们的百姓连夜前进吧。”

札木合的话也许本无“图谋”之意,只不过是说“分开过,方便一些”。

而且,随着畜牧业内部分工的日益明确,雄壮的马匹和温顺的牛羊往往需要分头放牧,不同的畜群对牧场有不同的要求。札木合的部落联盟经过多年发展,估计会有相当多的马群。

铁木真的百姓刚刚聚集,他们长期寄人篱下,不可能有多么富足,大概马群不多,或者只有一些牛羊。在一起扎营,对双方都不太方便,这倒是实际情况。而对这个情况采取一些措施,也未尝不可。

但札木合说话含蓄,使人不解其意;孛儿帖也是不求甚解,随意猜测,于是这句话便成了铁木真与札木合分裂的导火线。

这里我们接触到了未来的成吉思汗性格的有趣的一面。在他的一生中,每当事处关键,必须作出重要决断而他又犹豫不决甚至近乎畏首畏尾之时,总是他的夫人孛儿帖出面帮他作出决断。

而一旦孛儿帖发表了看法,他便立即称善,并且不惜以身家性命为代价去按照孛儿帖的意见行动。

当时蒙古各部落的人们都隐约有一种统一的愿望,札木合和铁木真两人都想利用这种愿望。问题在于这两个人中,究竟谁善于利用这种愿望并成为真正的得益者呢?精明的孛儿帖很可能已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她要丈夫及时争得行动自由,以便尽可能早地成为为统一事业而奋斗的人物。

就这样,在夜幕降临之时,铁木真的车队人马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即昏便息,而是继续向前赶路。队伍走了一程,不期来到另一个在迁徙中夜间扎营休息的部落。这个部落不是别的部落,恰恰是铁木真的宿敌泰赤乌人的一个部落。

泰赤乌人被惊醒,黑夜中看到一队人马,以为是有人前来夜袭,顿时一片混乱,仓促拔营,趁夜色逃往札木合营地去了。

铁木真率众通宵而行。天亮之时,人们方看清楚是哪些人跟着年轻的首领铁木真来了,哪些人已留在了札木合处。

离开札木合的人便陆续加入到他的队伍里来。他们二十多个氏族部落有四十多人。这些人的情况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各部、各氏族的散亡分子,他们是以个人身份来投靠铁木真的,其中包括后来成为蒙古国大将的把鲁剌思氏忽必来、兀良合氏速不台者勒蔑的弟弟、巴阿邻氏豁儿赤等二十余人。第二类情况是拥有自己属民的乞颜氏贵族,他们追随铁木真怀有各自的目的,这些人是主儿勤氏,合不勒汗的长支,撒察别乞、泰出,忽图剌汗之子阿勒坛,铁木真的叔父答里台斡赤斤,捏昆太石之子包察儿。

巴阿邻氏豁儿赤的到来使铁木真感到高兴,因为豁儿赤的祖先是孛端察儿,是成吉思汗十世祖掳来的妇人所生的儿子,也就是巴阿邻氏的始祖。而札木合的祖先,也就是札答阑氏的始祖,也是这个妇人所生,他们原本是一家。豁儿赤肯背叛札木合而来,说明札木合内部已经破裂。使铁木真更加高兴的是,豁儿赤给他带来了吉兆。

豁儿赤对铁木真说:“我与札木合是一家,因此不应当背叛札木合,但是神明向我指点了一个情形,有一头惨白色的乳牛围绕着札木合,撞了他的座车,把一只角撞斜了,吼叫着说还我角来,又向札木合撞去。又有一头无角的犍牛,拉来一个大座车,从铁木真身后走来,吼着说,天地神祇都商量了,让铁木真当国王,现在我把国给送来了。因此之故,我先来报知吉兆,铁木真,如果你当了国主,你将怎样使我快活?”

豁儿赤的预言,给了羽翼方张的铁木真以巨大的鼓舞,他立刻回答豁儿赤:“我真的当了国主,封你做万户那颜。”

豁儿赤则摇了摇头,说:“我报知吉兆,你却只封我为万户那颜,还算快活吗?我还要从全国挑选30个美貌女子做我的夫人,并且你要听从我的谋划和建议。”对此铁木真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铁木真带着属于自己的部众,来到了他以前的住地,不儿罕山前的古连勒古山中。在这里,他以崭新的姿态投入激烈的争霸斗争。

从蒙古史诗中所列的名单可以看出,在两个首领分道扬镳时,人们在黑夜中突然根据自己的意愿各投其主,在同一个部落,有时甚至是在同一个氏族中往往出现出人意料的分歧。

到了桑沽儿河原来的营地,那时人多势众,牲畜成群,铁木真胸怀大志,长期招兵养马,想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部落。小有成就,就想建功立业,铁木真萌发了勃勃的雄心。

这时从前离散的部落牧民,也逐渐归来,投靠铁木真。铁木真不计前嫌,对他们加以多方优待,因此远远近近的民众,听到这个消息,都争先恐后,纷纷前来投靠。

自从也速该死后,蒙古各部群龙无首,社会动荡,人畜不宁,人民居危思安,希望过上和平的生活。因此,大众拥戴铁木真,希望立他为全蒙古的汗主。1189年5月的一天,铁木真继承汗位,成为蒙古部的新首领。这一年,铁木真28岁。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