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阿保机诸弟之乱

公元911年5月,以剌葛为首的四兄弟唆使耶律氏中对阿保机不满的守旧贵族,借口索取俘虏来的汉人奴隶和牲畜,突然向阿保机发难。阿保机的妻子述律平料定此事并非如此简单,便予以拒绝。剌葛四兄弟便借机密谋,准备用武力攻取汗帐,抢夺象征王权的旗鼓和古老的神帐。

阿保机刚开始倒还有点香火情,曾经想要释放卷入叛乱中的一部分亲戚。然而随着第二次叛乱的发生,述律平却帮他下定了斩草除根的决心。

随后,迭剌部进行了一场针对“反阿保机势力”的大清洗。在这场血淋淋的权力斗争结束之时,有上百名皇亲国戚被处死,就连阿保机唯一的同胞亲妹妹余卢者见姑公主夫妇也未能幸免。

迭剌部终于在一片血雨腥风中归于平静和忠心。然而这仅仅是摆平了契丹八部中的一部,另七部贵族仍然在暗中做着推翻阿保机的准备。

公元915年,七部贵族终于等到了机会,在阿保机征讨黄头室韦部返回的路上,七部贵族一鼓而起,将阿保机劫持并要求他下台。一时寡不敌众的阿保机只好自动辞去可汗之职,带着迭剌部和契丹部落中先后被掳掠或归附而来的其他民族迁徙至滦河一带。

就在这里,阿保机用汉族谋士的建议,模仿汉地建起了一座城市,并大力发展农业盐铁。很快迭剌部的军事实力和人口数又雄居契丹八部之首,其他七部反而都要由他提供盐铁。

述律平抓住了这个机会,又向阿保机提出了一个将挡路者一体斩草除根、自己东山再起的主意。这个主意立即被付诸实施。麻痹大意的七部酋长定下一个日子,准备齐聚迭剌部饮宴。

就在七部酋长贵族都喝得醺醺然,宴会气氛最热烈的时候,早已安排好的伏兵一拥而上,所有的来宾都不由分说地被一刀两断。契丹部落联盟中所有的阿保机反对者,在述律平导演的这一场契丹版鸿门宴之后,几乎荡然无存。

阿保机顺利统一契丹八部。建立起辽国,阿保机成为辽国第一位皇帝。述律平不喜欢长子耶律倍,偏爱自己的幼子耶律李胡,一心想让他做将来的皇帝。

在耶律阿保机率部西征的岁月里,次子耶律德光战功卓然,逐渐掌握了契丹国的军事实权;耶律阿保机西征的过程中,建立东丹国,耶律倍被册封为东丹国主“人皇王”。

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机在去世。927年,即天显二年十一月壬申,二十五岁的耶律德光在传统的燔柴礼之后,于宣政殿正式即契丹帝位,是为辽太宗。

然而述律平的偏心眼并不因为长子主动让位就罢休,为了巩固耶律德光的契丹国主地位,她对远避东丹国的耶律倍百般防范戒备。

公元930年,即天显五年十一月,耶律倍带着汉族宠妾高美人等部分眷属随从,泛舟海上,远奔后唐而去。曾经离契丹皇位仅仅一步之遥的耶律倍,就这样被母亲逼上了弃国出走的不归路。

公元947年,即天显二十三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北返途中,身染急病,高烧不退,在栾城死去,年四十六岁。他死后,当地被称为“杀胡林”。

耶律德光死了,辽国高官贵族们都心怀恐惧。不甘坐以待毙的他们决定另奉新主,求个生路。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选中了一个人:述律平长子耶律倍之子永康王耶律阮。

命运实在不济的耶律倍因为母亲的偏心落得个流亡他国,被谋杀的下场。契丹国人都十分愤愤不平,拥戴他的儿子也就是理直气壮之事。何况耶律阮也因父亲的遭遇而与祖母心存芥蒂,当然就更是众人的最佳选择。

耶律德光病死的第二天,耶律阮便在众人的拥戴下,在叔父灵柩前正式即了辽国皇帝之位。

耶律阮即皇帝位的消息很快就传到述律平耳中,一心想要宝贝儿子耶律李胡当皇帝的她勃然大怒,立即派“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李胡率兵“讨逆”。然而她这个宝贝儿子完全是根废柴,不但不得人心而且还毫无本事,很快就被打得大败而归。述律平怒火更盛,亲自整顿兵马,准备和孙子决战。

在这个节骨眼上,出身至戚贵族的耶律屋质挺身而出,劝述律平与耶律阮讲和。耶律屋质对述律平说:“耶律李胡和耶律阮都是太祖与太后您的子孙,国家并没有落入外人之手,您何必如此固执?我愿意代表太后前往议和。”在屋质和大臣的百般劝阻之下,几天后,祖孙俩见面了,但双方各不相让。

在场的耶律屋质正色道:“人皇王舍父母之邦投奔他国,世上有这样做儿子的?至于太后,你为了自己的私心偏爱,就篡改先帝遗命,妄授神器,还至今不肯承认。你们这样还想讲和?赶紧开战是正经!”耶律屋质说着拂袖而去。最终祖孙俩都相互妥协,迫在眉睫的一场内战总算是在剑拔弩张的关头平息了。

述律平不甘心让耶律阮把皇帝一直当下去,同时也没有放弃让心爱的儿子当皇帝的想头,想要利用自己所余的影响力策动一起政变。然而述律平和耶律李胡的政变尚未来得及发动,就被人告发了。耶律阮先下手为强,将祖母述律平和叔父耶律李胡同时捉住,强行迁居到祖州圜土“定居”,也就是把他们幽禁起来了。

953年,述律平去世。与耶律阿保机合葬祖陵。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