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9年,即应历十九年二月二十二日,辽穆宗被侍从杀死,耶律贤率领飞龙使女里、侍中萧思温、南院枢密使高勋带领骑兵千人飞奔赶往。同月,在契丹和汉族大臣们的拥戴下,耶律贤即位,尊号天赞皇帝,改年号为保宁,是为辽景宗。
辽景宗耶律贤是世宗第二子,生于公元948年,即天禄二年。穆宗即位后,将他养在永兴宫。这是穆宗生父太宗的行宫。太宗死后,永兴宫由穆宗继承,穆宗即位后,在该宫成长起来的耶律贤就成了这个宫卫的新主人。穆宗无子,视贤如己出。
耶律贤一直受到穆宗的钟爱,但成年之后,他对穆宗却非常不满,主要是不满意穆宗酗酒怠政。他经常向身边的两个亲信女里和韩匡嗣流露这种情绪。这两人原是积庆宫的当差者,该宫原属耶律贤生父辽世宗,穆宗即位后,他俩随耶律贤一起转入永兴宫,因此,与耶律贤的关系格外亲密。
李胡之子喜隐早就发现了耶律贤对穆宗的不满,并试图加以利用。公元960年,即应历十年,韩匡嗣出任太祖庙详稳,这一年十月“赵王喜隐谋叛,辞引匡嗣,上置不问”。
本来,辽穆宗不惜为任何一点小事就可以对宫分人大开杀戒,但这一次却放过了韩匡嗣。匡嗣幸免于一死,并不是因为穆宗与他有什么特殊关系。穆宗不再深究此事,他不愿此事涉及耶律贤。
尽管这样,耶律贤和韩匡嗣等人还是受到了震动,他们更加小心谨慎了。耶律贤在并未明确作为皇位继承人的情况下,随时准备应付各种事变,以便时机到来,参与争夺皇位的斗争。
公元969年,即应历十九年二月,穆宗遇弑,由于事先耶律贤早就做了应变的准备,所以事情发生后,他能马上召来女里帮他集结五百禁兵以自卫。这时,他又召来另外两个亲信:侍中萧思温和南院枢密使高勋,他们率甲骑千人,连夜奔赴行在。黎明时分,这一队人马赶到,耶律贤为穆宗痛哭一场,经群臣“劝进”,在柩前即位,改元“保宁”。
景宗即位的经过几乎就是穆宗即位过程的再现。只是由于景宗事先有备,且掌握了较强大的武力,所以才比较顺利地继承了皇位。但即位之后不久,拥立他的几个主要人物之间很快又爆发了权力之争,并且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当时高勋由于拥立之功,已经当上了大丞相,同样,女里也据有契丹行宫都部署的高位,他们自以为受到景宗宠爱,于是就恣意妄为,与景宗姨母、保母结成一伙,权势炙手可热,贿赂公行,门庭若市。
景宗心腹耶律贤适认为这种情况很值得忧虑,提醒景宗注意,但无可奈何。首先,高勋与女里联合反对萧思温。思温是景宗睿智皇后的父亲,因皇后的关系,景宗即位后地位迅速跃居高勋、女里之上,成为掌握兵权的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而且获准世预其选。
这种情况,使高勋和女里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因此,公元970年,即保宁二年五月,他们合谋将萧思温杀害了。思温是在跟随景宗出猎时遇害的,案发后,直至八年后的保宁十年才查清。当时由于女里私藏甲胄被发觉,按问过程中竟从其衣袖中搜出了当年与谋杀萧思温有关的一封密信,于是真相大白,女里和高勋均被处死。
女里、高勋被杀后不久,公元980年,即乾亨二年,又发生李胡之子喜隐谋反事件。喜隐在穆宗之世曾一再谋反,后被囚禁。景宗即位后,喜隐听说有赦免令,便自去刑具前往朝见,景宗怒曰:“汝罪人,何得擅离禁所。”为此,下诏杀了不负责任的看守,并重新把喜隐囚禁起来。
但是,改元保宁之后,景宗很快就饶恕了这个罪犯,不仅放他出狱,并且为他娶皇后之姐姐为妻,恢复爵位,仍封宋王。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显然是有原因的。景宗即位之初,需要有更多的亲信帮助他巩固统治地位,因此用尽一切办法拉拢喜隐。
然而,喜隐却是个稍一得志即忘乎所以的狂妄之徒,就连景宗召见,亦敢怠慢,结果被鞭打一顿,他由此对景宗心怀不满,伺机谋反。公元974年,即保宁六年四月,已经被改封为宋王喜隐“坐谋反废”。但是,鉴于女里、高勋事件的教训,景宗除宗室、外戚以外,很少有信得过的人,故喜隐在公元977年,即保宁九年又被起用为西南面招讨使,并被派遣去向河东的北汉政权索还逃户。
公元980年,即乾亨二年六月,喜隐再次引诱一群小人谋叛,事发后,景宗下令将其手足戴械,囚禁于祖州。
景宗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为后来辽圣宗时的全盛奠定了基础。首先对政敌采取宽容政策,以缓和统治上层的矛盾。如追尊耶律李胡为皇帝、不对政敌大肆杀戮等。二是任用耶律屋质、耶律贤适、高勋、郭袭、耶律休哥、耶律沙等贤臣良将,与民休息,虚心纳谏求治。三清吏治、宽减刑法。复设登闻鼓院,令百姓有申冤之地,对百姓加以安抚。
因而,在景宗统治期间,辽朝内部政治稳定,农牧业兴旺,对宋的战争略占上风。乾亨二年十月,辽景宗曾亲率大军攻宋,于瓦桥关大败宋军,俘宋将数名,斩杀甚众。辽朝由此重新走向强盛,景宗是辽朝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