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开闽圣王王审知

公元898年,即光化元年,这年春三月,王审知被唐朝册封为威武军节度留后、检校太保、刑部尚书。冬十月,又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省右仆射、威武军节度使,兼任三司发运使。至此,王审知正式接替王潮掌握福建的军政大权。

王审知是秦名将王翦的后代,琅琊王氏士族。旧居今河南信阳地区(古称光州)的固始县城东60华里外的分水亭乡王堂村。其五代祖王晔为固始令,善政很多,民爱其仁,勉留之,因迁家于此,遂世为固始人。他兄弟三人,长兄王潮,次兄王审邽和他自己。

王审知少年喜爱读书,“周礼之书无不皆览,韬铃之术尤所精致,与昆仲游,未尝不以文武之道诚助焉”。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因而,少年时期就名闻乡里,人称他们兄弟三人为“三龙”。

公元897年,即乾宁四年,王潮病重,他舍弃自己的儿子王延兴、王延虹、王延丰、王延休,而委任王审知掌管军政事务。

王审知继位后,很好地处理了与王潮诸子的关系。王潮有四子王延兴、王延虹、王延丰、王延休,王审知都善待,高官厚禄,但并无实权。王审知任命王延兴为福建观察副使,暗示以后有可能以王延兴为接班人,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以团结家族、安抚人心。

王审知顺利继位还同母亲董氏仍然健在有一定关系。王氏三兄弟十分孝顺,母亲健在时,不会做出令母亲伤心的事。而且随同一起到福建的固始族人乡亲,基本上都支持王审知,这在王审知顺利继位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王审知继位后,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莫过于把局势稳定下来。军阀连年混战,百姓备受蹂瞒,极目千里,不见人烟的情景,都是王审知所亲历过的。王审知不吸取农民起义的教训,采取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想巩固自己在福建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是绝对办不到的。

王审知采取积极的措施,尽快地把局势稳定下来。他说:“大丈夫不能安民济物,岂劳虚生乎”。王审知言行一致,他在处理许多乱民事件中,都是本着这一精神的。如闽西黄连洞(今宁化县南潭飞礁)饥民二万余人围长汀。他亲统大军到该地,但严禁诛杀,而是深入实地去了解情况。当他摸清动乱原因后;就安慰饥民们说:“吏实为虐,尔复何辜?!”

终于在王审知“感之以恩,绥之以德”的真诚抚恤之下,数以万计的饥民无条件地解下了武装。这样,不折一兵一将,不费一络一文,而收到了“干戈息而民心定”的效果。

正是由于王审知能本着“招怀离散”“励精为理,强者抑而弱者抚,老者安而少者怀,使之以时,齐之以礼”,这种安定社会的精神治闽,所以“吏民悦服”,人心归向,“遂使数十年之氛授,邃致廓清”。这个良好安定政治局面的奠定,也为进一步发展福建社会经济创造了有利的前提。

公元900年,即光化三年,这年春二月,王审知被加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又改授光禄大夫、检校司空、特进、检校司徒。

公元902年,即天复二年,唐廷授赐王审知武库戟十二枝,立于私邸大门之前。

公元904年,即天祐元年,这年夏四月,唐朝派遣右拾遗翁承赞前往福州,加王审知为检校太保,封琅琊郡郡王,食邑四千户,实封一百户。

公元907年,即唐昭宗天祐四年,朱温篡夺唐朝政权,建立后梁,史称后梁太祖。

公元907年,即后梁开平元年,这年五月初三日,朱温进封王审知为威武节度使兼侍中。

公元909年,即后梁开平三年,这年四月初四日,后梁太祖朱温加封王审知为中书令、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

公元909年时,即后梁开平三年,当时,杨吴遣使张知远来聘,因其举止倨慢而被王审知斩首。因此闽国与杨吴关系不佳,但是在位期间,两国并未发生军事冲突。王审知于公元916年,即贞明二年,将女儿嫁给吴越国国王钱镠之子钱元珦。翌年,王审知命次子王延钧娶南汉君主刘岩之女。

公元918年,即后梁贞明四年,这年夏六月,吴镇南军节度使、虔州行营招讨使刘信率兵攻打虔州,百胜军防御使谭全播向王审知与楚王马殷求救。王审知出兵鄠都救援,但在秋八月得知南楚战败后,便率军班师。

公元924年,即同光二年,这年夏四月,刘岩领兵犯境,屯兵于汀、漳之境。王审知率军前去迎战,被刘岩击败。

经过王审知的努力,在战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福建相对来说比较安定,逃难的中原人相继迁入福建。史载王审知“为人俭约,好礼下士”“王虽据有一方,府舍卑陋,未常葺;居,恒常蹑麻屡;宽刑薄赋,公私富实,境内以安”。

正因为如此,王审知招揽了不少中原名士前来投奔,其中包括唐朝学士韩偓、王淡(王溥之子)、杨沂(杨涉从弟)、徐寅(进士)等人。他也注重教育,“建学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

王审知积极发展海外贸易,招揽海外商贾,佛齐等国相继前来朝贡。另一方面,他奉中原王朝后梁的正朔,并向后梁朝贡。当时杨吴的杨行密控制了江淮一带,陆路朝贡路线被阻断,王审知每年都遣使自登、莱入贡于后梁。后唐攻灭后梁后,王审知又继续向后唐朝贡。

公元925年,即同光三年,这年五月,王审知患病卧床,命由长子威武节度副使王延翰为“权知军府事”。十二月十二日,王审知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谥号忠懿。其子王延翰嗣位,自称威武留后。

王审知生前有许多人劝他称帝,但他力排众议说:“我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他始终没有为个人割据称霸的野心。

公元933年,即长兴四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称帝,追谥王审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福州城北凤池山。长兴三年,改葬莲花山,即今日晋安区新店镇斗顶村斗顶山。后唐朝廷赐谥忠懿,又赐神道碑,命张文蔚撰文。

翌年,王延翰谥王审知为昭武王。王延钧即位后,追尊庙号太祖,谥号昭武孝皇帝,陵号宣陵。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