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杨坚接受禅位称帝

公元579年,即大成元年公元宇文阐(周静帝)即位,任命杨坚为丞相。杨坚,弘农郡华阴人,就是后来的陕西省华阴市人。他是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普六茹,在掌权后恢复杨氏。

公元580,宣帝抱病而亡年,当时,周静帝也才8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因此,杨坚就在郑译和刘昉等人的帮助下,以外戚身份就控制了北周的朝政。

公元581年,即大定元年,既要皇位又要名声的杨坚上演了通往皇位的最后一个戏码:受禅。二月,周静帝亲自下诏:

杨坚有天子之相,替天行道,我为了顺应天命,愿意主动出宫居住,禅位于杨坚。

至此,杨坚名正言顺地当上了皇帝。吉日选在了二月十三日甲子。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清晨,京城的大街小巷,一片欢腾。早就得到消息的百姓们一大早就起来了,洒扫庭院,张灯结彩,好事的孩子们燃放着鞭炮,年轻的小伙子还吹起了唢呐。

吉时已到,杨坚身穿黄袍常服,在前呼后拥中威仪地迈出了相府。在通往皇宫的路上,老百姓翘首相望,欢腾雀跃,“万岁,万万岁”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杨坚来到临光殿前,拜殿之后,走上了龙台正中的宝座落座。随后,杨坚动情地说道:

众位爱卿,朕今日登坐大宝,上赖黄天护祐,下蒙诸位襄助。相国司马、渤落公高颎位尚左书仆射兼纳言,相国司录、沁源县公虞庆则为内史兼吏部尚书,相国内部、咸安县男李德林为内史令,此三人分别负责尚书、门下和内史三省,并为新朝的宰相。韦业康任礼部尚书,元晖任都官尚书,元岩任兵部尚书,杨雄任左卫大将军。

因为杨坚为随国公,所以将国号定为随,后来,因为“随”有“走”字,对于王朝的走势不利,于是决定去掉“走”字,是为隋,即建国号为隋。建元开皇元年,史称隋文帝。

随后,杨坚又追尊皇考杨忠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皇妣吕氏为元明皇后。立独孤伽罗为皇后,立杨勇为皇太子,封周静帝为介国公,北周宇文氏的诸藩王一律降低爵位为“公”。其余各王、大小官僚也各有升赏,大赦天下。

隋朝建立后,宇文氏的政权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宇文泰的子孙仍然活着,让位的皇帝宇文阐也在一天天长大,如何对待宇文家的后代,是隋文帝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时,内史虞庆则建议:“陛下,宇文家的后人留在人世,北周就有复辟的可能,必须铲草除根。”而高颎、杨慧等人则认为虞庆则的建议太过于残暴了,并且毫无道理。

隋文帝听后,也极为同意虞庆则的建议。关陇集团的根基就是宇文家打下的,北方的统一更是周武帝的功劳,宇文家的姻亲又遍布朝廷,即使隋文帝尽量任用杨家子弟和自己的亲信,仍然打不破这个局面,倘若宇文家的人有了异心,他们就很容易在自家创业的土地上得到响应,那么,隋朝的政权就会面临覆灭的危机。

随着隋文帝深入地思考,宇文皇族的末日也到来了。周文帝子孙二十五家、孝闵帝和周明帝子孙家、武帝子孙十二家、周宣帝两个还在襁褓之中的儿子,全部都被赶尽杀绝了。

小皇帝宇文阐自然也不会被落下,在禅位之后就不明不白地死了。听说宇文阐去世了,隋文帝还在朝堂之上假惺惺地流着眼泪,又找了个宇文家族的远亲继承了宇文阐的爵位,以此来表示自己对前朝的“尊重”。

宇文皇族的男性被隋文帝杀得一干二净,由此也彻底断送了北周复辟的所有希望。通过这件事,再一次印证了隋文帝的狠毒。也由此,在千百年后,人们在称颂他的种种伟大的政治纲领之时,不得不对他的为人颇有微词。

即使在当时,群臣中也不乏宇文王室的同情者,但是,政治家们为了自保而不得不对政敌严苛,这似乎也是无可厚非的。所以,群臣在杨坚的赏赐之下,也抑制住了心中隐隐约约的不安。

这个时候,只有大才子李德林站了出来,他坚决反对隋文帝的残暴行为。李德林从小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思想的根基是“仁”,为人为君都要符合道义,讲求仁恕。

李德林认为,隋朝取代北周,本来就有不义的因素,如果再去屠杀北周的宗室,那么,这个王朝在建立之初就没有道德可言。一时之间,固然达到了根除后患,震慑四方的目的,但是,长久以后,负面的影响就会逐步地显现出来,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教化也不能够扭转局面了。

其实,李德林的担忧是很有道理的。隋朝并不是靠着君主南征北战建立起来的,而是因为隋文帝有身份上的便利,从而直接窃取了国家。这种篡权行为本来就会让人感到不服气,若是再对宇文家赶尽杀绝的话,那么,在若干年之后,隋王朝如果有了风吹草动,也会有人毫无顾忌地去篡夺这个政权。

李德林主张对宇文家使用宽容的政策,也是为了隋朝能够不被卷入北方政坛几百年来的恶性循环之中。

李德林以为自己一番诚恳的进谏,能够打消杨坚的杀戮之心,可是没有想到,隋文帝听后极为恼怒,他对李德林说:“君书生,不足以议此!”以此来斥责李德林只是个不懂政治的书呆子而已,并且不应该对他指手画脚。

李德林还记得当初隋文帝刚刚辅政时,是如何恭敬地向自己请教;也记得在三方叛乱之时,隋文帝对自己的赞不绝口,而如今,稍有不合,隋文帝就给自己一句“君书生”的评价,这让他感觉有些心冷。

李德林的劝谏并没有让隋文帝回心转意,此后,隋文帝继续杀戮北周王室,直到宇文泰的最后一个子孙也消失在北方的大地上。

其实,隋文帝的骨子里,仍然是个武人,他相信强权和武力,认同阴谋与权术的作用。隋文帝始终认为,能够确保政权在手才是最为重要的。

对于隋文帝来说,所有的一切都要为权力服务,有反对意见的人,即使是曾经的战友,他也会马上翻脸,长期地冷落。通过这件事,也反映出了,在热闹太平的表象下,隋文帝的真实性格,长久的压抑,让他变得刻薄、疑心、冷血,这些本质结合雄才大略、礼让恭谦,构成了一个真实的帝王形象。

这些特质,让杨坚以最快的速度登上了皇位,并且开创了一个盛世,同时,也因为这些特质,为他埋下了危险的伏笔。每当隋文帝坐在皇位上,看着手下的良臣良将时,就感到极为满意。

改朝换代,杨坚只用了八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成为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他将继续用他的智慧和权谋,结束中国一百多年的分裂格局,建立统一的隋王朝。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