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文帝皇后独孤伽罗

公元580年,周隋交替之际,独孤伽罗亲自劝勉杨坚定下立隋大计;之后被拜为隋王妃、隋王后;隋朝开国乃为皇后。

独孤伽罗出身名门,为北周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才识出众。独孤家可是一门三皇后。北周明帝宇文毓的明敬皇后;隋文帝杨坚的文献皇后,即独孤伽罗;以及唐高祖李渊之母元贞皇后,都是独孤信的女儿。

独孤家是八柱国之一,而杨坚家则出自十二将军。北周太祖宇文泰创建府兵制,为八柱国之首,而北周元氏因为地位尊崇挂个虚名,实际上仅有六柱国。而这六位柱国麾下各有两位将军,共有十二将军。因此,独孤家的地位,最初比杨坚家高。同时再加上独孤家还是北周宇文皇室的姻亲,杨坚对妻子独孤伽罗是存有敬畏之心的。

而且,鲜卑人因为社会制度进化较慢,保留有母系部落遗风,即“妇持门户”。所以,从心理上而言,独孤伽罗从小就培养了当家做主的秉性。而杨坚也不能不入乡随俗,忍让三分。

其次,独孤伽罗是一位人品、才识出众的女子,还有一点点凶悍,颇有国母风范。

据《隋书》记载,突厥与隋朝互市,带来了一箱价值八百万的上等明珠。幽州总管阴寿告诉独孤皇后,怂恿皇后买下。但是,独孤皇后却说:“非我所须也……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百官闻之,全部前来赞贺独孤皇后。这让隋文帝杨坚是既喜欢,又忌惮,这老婆也太厉害了。

独孤皇后姑姑的儿子崔长仁犯法当死,隋文帝因为皇后的缘故,准备赦免。但是,独孤皇后却坚持:“国家之事,焉可顾私!”之后,崔长仁被依律处死。

独孤皇后对于普通的囚犯,或者仅仅是不利于自己的囚犯,却又非常的仁爱。独孤皇后每次听说大理寺处决囚犯,都不免落泪。而独孤皇后的异母弟独孤陀,曾经以巫蛊诅咒独孤皇后,理应当死。但是,独孤皇后却说:“陀若蠢政害民者,妾不敢言。今坐为妾身,敢请其命。”由此,免了独孤陀的死罪。

然而,独孤皇后毕竟是女人,她也有着自身的缺陷,就是善妒,而且嫉妒心特别强,有“奇妒”之称。为了避免杨坚与别的宫女有染,她几乎寸步不离丈夫身边,上朝同乘一辇,散朝双回后宫。

有的大臣提出选妃之事,杨坚却说,我这样更好,一个母亲生的儿子好团结,将来不能互相迫害。

有一天独孤皇后患病卧床,没法监督皇帝。杨坚趁此机会,独自出宫散步。文帝沿着一条青石小路西行,走着走着,发现一座二层小楼,门额牌匾上书“珠玑楼”三字。

杨坚听说过珠机楼是藏书楼,便想进去看看书。刚走到门口,一位宫女走了出来,向皇帝下跪施礼。

杨坚没见过这位宫女,她长得非常俏丽,不觉心动。随口问她姓氏,宫女回答叫尉迟珠儿。这尉迟珠儿也有些来历,她的爷爷尉迟迥在北周时期与杨坚同在朝廷任宫,杨坚想篡位时,被尉迟迥发觉,起兵讨伐,但被高颎打败,自杀而死。尉迟迥死后,其眷属收入宫中,此事至今已19年,尉迟珠儿当时还在襁褓之中。19年来,她是以奴隶的身份度过的。

尉迟珠儿掀起门帘,请皇帝进屋。杨坚进去,随便拿下几本书翻看,但心不在焉,始终打量尉迟珠儿。尉迟珠儿发现皇帝总看她,脸倏然红了,越发显得妩媚动人。

杨坚控制不住自己,当时就把尉迟珠儿宠幸了。事毕,杨坚表示,要好好赏赐她。第二天赏了尉迟珠儿许多珍珠。

不料,皇帝光顾珠玑楼的事,被皇后的侍女发现,向独孤皇后告了密。皇后一听,怒不可遏,病似乎一下子好了,爬起床,同宫女、太监一行人,奔向珠玑楼。独孤皇后见了尉迟珠儿,妒火中烧,命令太监用竹杖往死里打。

太监把她摔倒在地,便举杖狠打,独孤皇后站在一旁边看边骂,仍不解气。文帝杨坚去仁寿宫回来,不见了皇后,听说皇后出宫门向西走了,不禁又吃一惊,担心珠儿,慌忙往珠玑楼跑。

杨坚三步并做两步,一脚踢开门,只见尉迟珠儿已经血肉模糊,早就死了。杨坚怒火直蹿,但还是忍住,一跺脚离开珠玑楼,信步走到马棚边,要了一匹马,骑着出了宫门。

独孤皇后让太监把尉迟珠儿的尸体丢在山谷喂狼,才算出了口气。她回到后宫,不见皇帝,命令宫女、太监到处寻找也没找到,不禁慌了,忙报告了高颎和杨素。

隋文帝一气之下,骑着马往山上走了20多里,天渐渐黑了,也不理会,高颎一行追了上来,劝他回去,杨坚说:“朕枉为天子,不能保护一区区宫女,真没意思。”高颎安慰道:“陛下乃万乘之尊,岂能为一妇人而不顾江山社稷呢?”

杨坚一听,觉得有理,调转马头,慢慢往回走。文帝杨坚赌气出走,高颎把他劝回来,当时说过一句话:岂能为一妇人而不顾江山社稷。此话并无恶意,但传到独孤皇后耳中,立时来了火,认为用“一妇人”来指皇后,是对自己极大的侮辱,发恨非报负高颎不可。

高颎与独孤皇后两家是世交,独孤氏小时候,她父亲去世以后,高家对她家曾多方照顾,她也常去高家玩耍,她当皇后以来,对高颎也不错,这句话应该无所谓。可今非昔比,皇后的脾气见长,不管是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还有一件事,独孤皇后也对高颎不满。她想废掉太子杨勇,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但高颎不同意,他认为长幼有序,杨勇是长子,应该为太子,不能随便废掉。

这两件事和在一起,使独孤皇后对高颎很憎恨,总想寻找个报负的机会。不久,高颎的夫人去世,独孤皇后想:何不将自己亲戚的女儿嫁给高颎,套上亲戚关系,把他拉过来,为己所用,岂不更好?

皇后把自己的想法对文帝说了,当然只是说续娶之事,以示关心。皇帝自然同意,一天,皇帝亲自对高颎说:“皇后听说你最近丧偶,非常关心,特意让朕给你提媒说亲,你看如何?”高颎含泪推辞道:“臣已老矣!退朝之后,只能在家里读读佛经而已。对‘二圣’(指皇帝和皇后)的垂爱,臣铭记在心。至于续娶,臣已不想。”皇帝一听,也就把续娶之事放下。

几天之后,高颎的妾生了男孩,文帝很替高颎高兴,并对皇后说了。独孤皇后一听,更来了气,她对妾、妃、嫔之类本来就反感,又放在高颎身上,焉能不气?于是说:“前几天,陛下亲口为高颎提亲,他却用一套好听的话来敷衍,现在明白了吧,他是钟爱小妾,所以用假话来欺骗皇上,按说是欺君之罪。这样的人不治他的罪,也不能信任他了。”

文帝觉得皇后说得似乎有理,于是也对高颎有了看法,渐渐地开始对他疏远了。

公元600年,即开皇十九年,凉州(今甘肃武威)总管王世积被人密告,王世积是高颎原来的部下,文帝杀了王世积,借机撤了高颎仆射的职务,让他闲居。

一些大臣知道高颎受了冤枉,便上表求情,然而,不仅没求下来,反而连他们也受了处罚。给高颎讲情不起作用,但对高颎落井下石的,却立竿见影。

有人见高颎落了威,便想揭发他,好立功受奖,于是向皇帝密告。这样,高颎被送进狱中受刑审讯。有司判高颎死刑,皇帝心里明白,高颎没什么罪过,就给了点面子,贬为庶民,免去一死。

高颎出狱,高高兴兴地搬出齐公府,没有半点怨恨情绪。因为,他常想着母亲说过的一句话,那是他刚当上仆射时,母亲说:“你的富贵已达到顶点,再往前一步,就要杀头了,可千万小心呀!”现在,已经下了大狱,又顶着脑袋出来,岂不万幸?

到仁寿年间,文帝杨坚想起了高颎许多好处,又把他封为太常寺卿重新任用。可是,杨广即位以后,在大业三年,编了个罪名,把高颎杀害。她母亲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杨广为什么要杀高高颎呢?那还是隋军刚攻进南朝陈国都城建康时,捉住了陈朝皇帝陈叔宝和贵妃张丽华,杨广见她长得漂亮,便捎信给高颎,不要杀她。

高颎却想,张丽华乃是妲己一样的人物,留着必然后患无穷,便下令把她杀死了,杨广闻听,便说:“我将来一定要报答高公的!”心胸狭窄的杨广一旦得势,又怎能放过对他嗜好于不顾的高颎呢?高颎的结局可想而知。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