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阴皇后母仪天下

公元25年,刘秀即帝位后,曾先后和两个女人结过婚,先后封这两女人为皇后。这两个女人,就是出身于富人之家的阴丽华和出身于贵族之门的郭圣通。她们两个的命运,和刘秀的中兴帝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但是,在立谁为皇后这个问题上,他却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一个出身于乡里富家,一个是贵族之裔;一个曾占据过他年轻时的爱情和梦想,一个却与他帝业的创建有着血肉联系。感情的因素大于其他的选择,刘秀终于决定立阴丽华为皇后。

谁知却遭到了阴丽华的拒绝。阴丽华拒绝的理由是,自己尚未为刘秀生育,而郭圣通已经有了一个儿子。由于阴丽华的态度很坚决,刘秀不得已于次年,即建武二年,就是公元26年,立郭圣通为皇后,立圣通之子刘疆为皇太子。

刘秀虽立郭圣通为皇后,但他对阴丽华谦让的美德更加敬重,对阴丽华更亲近了。建武四年四月,刘秀率军北征。今非昔比,他已经不是几年前和阴丽华初婚时的一个普通的起义军军官,而是一个万人拥戴的皇帝,有条件带着爱妻出征了。到了元氏这个地方,阴丽华为刘秀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汉明帝刘庄。

此时刘秀开始考虑究竟立谁为皇后。决定二人命运的当然是刘秀。现在他考虑的除了阴、郭二人的长短外,还品评着两个儿子的优劣。长子刘疆虽饱读经书,才德俱佳,但对实际问题的判断能力看来远远不及小儿子刘庄。

刘秀对阴丽华母子的偏爱,难免使郭皇后时有怨言。而反过来,郭皇后偶尔发出的怨言,又成了她被废黜的罪状。建武十七年十月十九日,刘秀下达诏书:

皇后心怀怨恨,数次违背教令,不能作后宫的典范。收回皇后玺绶。阴贵人出身于乡里良家,我微贱时就和她结成伴侣,我现在封她为皇后,作天下的主母。

郭圣通不作任何分辩,恩爱已绝,毅然地离开了后宫。

刘疆对母亲的被废感到十分伤心,表示愿意退去皇太子位。刘秀宣布:改封皇太子刘疆为东海王,立原东海王刘庄为皇太子。在彬彬有礼的气氛下,刘秀终于完成了这一重大的政治变动。

阴丽华做皇后时,已经三十七岁了。虽然地位变了,她仍然保持着谦恭退让的美德,作风朴实,不喜浮华。东汉是以孝治天下的。阴丽华的这方面堪称榜样。阴丽华娘家的弟兄们,也不因她当了贵人、皇后,而变得趾高气扬。

例如阴识,他跟随刘秀南征北战,屡建功勋,官至骑都尉,封阴乡侯。建武二年,因又立新功,光武帝要增封他的食邑。阴识却叩首辞让说:“天下初定,将帅们有功之人很多。我的妹妹在陛下身边,因此而加封,不可以示天下以公。”

又有一次,刘秀要封丽华的弟弟阴兴为侯,阴兴也辞让说:“我没有登城陷阵之功而受爵土,会为天下人所轻。”

阴丽华感到奇怪,问弟弟为何如此固执。阴兴回答说:“姐姐难道记不得经书上的话吗?‘亢龙有悔’,荣宠到极点,就会走下坡路。我看前朝外戚,不知谦退,我心中就觉得不安定。富贵总有极处,人应感到知足。奢侈过了就会为天下讥笑。”阴丽华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不再为亲戚求官爵。

公元57年,就是建武中元二年,刘秀逝世,明帝刘庄即位。因皇太子刘疆无罪被废,大臣、宗室们多少有些意见,局势不太稳定。为缓和局势,抚慰人心,明帝对阴、郭二后的娘家同等礼敬,“恩宠俱渥,每事必均”,缓解了刘秀废郭立阴引起的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