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年,刘秀在建立东汉王朝之初,派大将邓禹和邓弘去征剿赤眉军,但不敌赤眉军的骁勇,大败而归。于是刘秀改派征西大将军冯异领军出征。
冯异出征后,并不急于同赤眉军正面交锋。他分析,邓禹、邓弘二位将军之所以吃败仗,一方面是因为我军疲惫而敌军以逸待劳,另一方面是因为赤眉军能征善战,战斗力很强。他认为,对付赤眉军最好智取。
冯异从军中挑选出一批精壮士兵,统统描上红眉,并换上赤眉军一样的服装,先埋伏起来。其他人马则做好进攻的准备。冯异先派出小股部队前去挑战,交手后,便故意败退逃走。
赤眉军同汉军交战连连告捷,所以十分轻敌,认为汉军简直不堪一击,这会儿见汉军人数不多,而且溃逃,便全军出动追击,想一举消灭冯异的主力部队。汉军边战边往后撤,渐渐将赤眉军引诱到了伏兵处。
突然间,一声炮响,描红眉、穿敌服的汉军伏兵突然杀出,冲进了赤眉军阵中。赤眉军起初还以为这些人马都是自己人,所以不加理会,只顾往前冲杀,追击汉军,直到那些“赤眉军”突然对他们猛砍猛杀时,才省悟过来,但是为时已晚。
赤眉军顿时乱了阵脚,佯败逃走的汉军见状,又迅速冲杀回来。经过一番激战,赤眉军大败,被冯异俘虏了8万人,其余几万人狼狈地向东逃去。逃至宜阳,又遇刘秀率大军堵截,最后全部投降了。
公元29年,耿弇受光武帝刘秀的派遣,去征讨东部割据势力张步,然而耿弇首先要消灭的敌人是张步的部将费邑。
费邑老谋深算,用兵一向谨慎。他屯兵历下拒敌,历下城池坚固,依山临水,易守难攻。强攻取胜肯定是行不通,于是耿弇召集部将商议作战策略。
“将军,对费邑我们只能引蛇出洞,然后加以围歼。”一个部下说。
“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引蛇出洞呢?”
“可以用围魏救赵的战法。我军首先……”那位部将侃侃而谈。他的战术恰与耿弇心里盘算的不谋而合,因此便付诸实施。
而费邑的策略是,屯兵历下,待机而发。他知道耿弇是个不可小觑的劲敌。所以一切须得谨慎从事。费邑命令部队连夜修筑工事,加固营垒,要全体将士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一日,费邑正在军中巡视。忽然,一位偏将赶来禀报说:“俘虏了一批耿弇的人。将军,听那些俘虏回来说,耿弇将攻打巨里,就是将军你弟弟费敢据守的地方。”
费邑心知是对方的故意散布的谣言,于是对部下说:“这定是耿弇的迷军之计,妄图把我们调虎离山。不要轻信这些俘虏的话。关照下属,不得随意散布流言。”
可是,几天后,费邑派出去的密探来报:耿弇的兵马聚集于巨里外。他们看到耿弇每天命令士兵砍伐城外堑壕的树木准备填塞巨里,积极做着攻城的准备工作。诸如云梯之类的攻城器械,耿弇军兵已准备得差不多了。
“这些都是耿弇制造的假象,我们不要去理它,我军的主要任务还是加固工事,囤积粮草。”费邑虽然仍然给下属这样的命令,可心里也确已起疑。难道耿弇真要先攻打巨里。
“报告!”一位隐藏在耿弇军中的坐探赶回来向费邑报告,“将军,巨里城费敢将军已情势危急,今天上午我在耿弇军中亲耳听到了光武帝命令耿弇三天后攻下巨里的圣旨。”
“哦,真有此事?”费邑问。
“小的亲耳所闻,千真万确,如有差错,愿受极刑。”坐探急忙回答。
“再等等看。”费邑已经在改变自己的看法了。
可是,不到三天,费邑又接了弟弟费敢十万火急的求援信。信中说:“巨里若亡,历下岂能独存?请兄火速领兵驰援。”
至此,费邑才明白巨里已危在旦夕了。于是,亲率三万大军赶去救援。然而,部队还没有接近巨里,便陷入了耿弇的重围之中。等到费邑幡然悔悟时,为时已晚。费邑慨然长叹:“我到底还是上了耿弇的当,我不如他啊!”
事实上,耿弇准备攻打巨里是假,把费邑牵引出来消灭是真。费邑最终还是断送了三万兵卒,也断送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