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甄宇谦恭待人

公元25年,也不是东汉初年,有个名叫甄宇的太学博士。他学识渊博,为人憨厚,谦恭礼让,太学里的学生都很尊敬他。

甄宇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对于儒家的经典无所不读。年龄渐长以后,就专门研究孔子编著的《春秋》,在学问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思想上完全尊奉孔子,在行动上也遵照儒家提倡的道德要求去做,因而在乡里有很好的名声。

汉光武帝刘秀听说甄宇很有学问,又待人宽厚,就把他征召到京城洛阳,任命他为博士。博士是教授官,在当时最高学府太学里任职,为太学生讲授儒家经典。

古时候,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日节,是祭祀百神的日子。每至腊日,汉光武帝都要向太学颁诏,表示慰问,并赏赐每个博士一只羊,以资鼓励。

这一年,又到了腊日节,汉光武帝派大臣到太学里去慰问。大臣宣读诏书说:“博士们讲学兢兢业业,焚膏继晷,十分辛苦。现在每位博士赐羊一只,带回家中,与家人团聚,欢度节日。”

诏书宣读完毕,博士们叩谢圣恩。随后,使臣命随从把羊群赶进了太学院中,点过数目,交给太学的长官祭酒,祭酒和博士们高兴地把使臣送出大门外。

祭酒回到院中,细一打量羊群心中就犯了难。原来,皇帝赐的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这怎么往下分发呢?分到肥羊的,当然会高兴,而分到瘦羊的,难免会说分配不公,待人有亲有疏。

祭酒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出个万全的办法来。最后,只好把博士们都召集来,让大家商量,想一个众人都满意的方法。

博士们看到了这种情形,便纷纷想办法,出主意。有一个博士说:“羊本来就有肥有瘦,如果每人领一只,怎么也不会平均。依我看,不如把羊全都宰了,大家分肉,每人一份,肥瘦搭配,就不存在不合理的事了。”

对这个主意,有的人赞同,但多数人不同意,认为血淋淋的肉不好往家拿。

有人主张用投钩的办法来分,也就是抓阄,把大小肥瘦的羊编上号,就凭个人运气来撞。这个主张又引起大家的议论,有人认为这种方法可行,也有人认为不妥。

大家七嘴八舌地吵嚷了老半天,仍然没有商量出一个好办法。这时,站在一边没吱声的甄宇忽然向大家说:“大家不必争吵了,我看还是大家各牵走一只吧,我先牵一只去。”说着,他走向了羊群。

甄宇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齐望了过去,大家都一齐用好奇而又怀疑的目光注视着甄宇,想看看他到底牵什么样的羊。有的人在心里说:要是这样先下手去挑,把大的挑走了,剩下的给谁呀!

此刻的甄宇心里想的是:为人处世,只有不怕吃亏,敢于吃亏,宁可自己吃点亏去照顾大家情面,才能与人和谐相处,并赢取别人的信任,这样才会使自己处处欢迎。想到这些,甄宇走到羊群跟前,左挑右选,仔细观看,最后竟把羊群里最瘦最小的一只羊牵走了。

看到甄宇的所作所为,一些存有私心的博士羞红了脸,深深地感到自己不如甄宇品德高尚。人们不再争执了,大家纷纷来到羊群处,你谦我让,各自牵上一只羊,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这件事很快传了出去,京师洛阳城里的人,纷纷赞扬甄宇,还有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做“瘦羊博士”。从此,这个带有敬意的绰号就在京师传扬开来,人们都这样称呼他了。后来,这件事被汉光武帝知道了,认为甄宇宁愿自己吃亏,也要让同事高兴,保住大家都不伤面子,实为君子之所为,这样的人是最能让人信赖的。于是,就对甄宇进行嘉奖。

甄宇在利益面前做到了克己让人,这既是做人的一种素质,也是一种智慧,更是做人的一块金字招牌,赢得了世人的赞誉。后来,人们就“瘦羊博士”这个典故,来形容那些谦恭有礼的人。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