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53年,晋国发生内乱,赵、魏、韩三家消灭了智氏,准备瓜分他的土地。谋士段规对韩康子说:“分地时您一定要把成皋弄到手。”
韩康子说:“成皋是个贫瘠到不长庄稼的地方,要它有何用处?”
段规说:“一里方圆的地盘却可以牵动方圆千里的诸侯,是因为地形有利的缘故。如果您能采纳我的意见,韩国将来一定可以消灭郑国。”
韩康子说:“好!”
三家分晋时韩国就要了成皋。后来,韩国消灭郑国时,果然是从成皋开始的。在战国初期,韩国耗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到韩昭侯时才吞并了郑国。郑国的灭亡,奠定了韩国战国七雄的位置。
申不害原本是郑国的一个地位很卑微的小官,郑国灭亡后他向韩昭侯自荐,请求昭侯任用他。韩昭侯很欣赏申不害的才学,就任用他为相国。在韩昭侯的支持下,申不害对内整治政教,对外应付外交,坚持变法十五年,使韩国一直保持着强国的地位。
有一次,申不害为了试探韩昭侯,故意给他的堂兄谋官,韩昭侯拒绝了他。昭侯说:“我在你这里学到了治国的法则,现在你却让我去破坏法则吗?你曾教导我,要严格执行赏罚,用人一定要依照选拔人才的制度。而你却私下里给我出难题。我到底应该听你哪种话呢?”
申不害高兴地说:“您做得对,这才是我心里希望的君主。”申不害和其他法家人物一样讲法治,但他主要强调君主任用官吏之术,即考核、任用、监督官吏的办法。他主张君主任用官吏,要考察他们是不是名副其实,工作是不是称职,言行是不是一致,对君主是不是忠诚,再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拔和罢免。选拔官吏之术的提出,对于当时建立官吏的任免制度,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看着韩国的发展势头,魏国不愿意了。魏惠王容不下自己身边有个越来越强大的韩国。于是,魏国与韩国在梁、赫一带发生战争。魏国目的就是要把韩国消灭。但令魏国没有想到的是,这次韩国军队竟有如此顽强的战斗力。魏国军队不但不能按原计划速战速决,而且还陷入了韩国军民持久战中撤不出来。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多,共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通过这场战争,也从侧面证明了申不害变法的成功。
申不害在韩国变法十几年,国家太平,兵力强盛。韩国在领土扩张上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公元前353年,韩国攻打东周,取得陵观、刑丘、高都、利等地方。公元前346年,韩国联合魏国出兵,攻取了楚国的上蔡。
申不害主持的韩国变法,确实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所以,在韩国历史上,申不害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改革家。
韩昭侯虽然是个懂得利用人才的君主,可是很少注意自己的言行,无意间会把一些重大的机密泄露出去。大臣们都很伤脑筋,却不敢直接告诉韩昭侯。
一个叫堂陼(zhǔ)公的人去对韩昭候说:“一个美玉做的盛酒器,价值连城,可惜的是它的底子掉了,它是否还能盛水?”
韩昭侯回答:“那是不可能的。”
堂陼公又问:“一个瓦罐子,虽然很不值钱,但它的底子完好无损,它是否能盛住美酒?”
韩昭侯回答:“这个肯定能!”
堂陼公接着说:“这就对了!瓦罐虽然不值钱,因为他的底子没有漏洞,就能装美酒;美玉做的酒器,尽管它十分贵重,但由于它底子有漏洞,连水都不能装。人也是一样,作为一个地位至尊的君主,您如果经常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从而泄露国家机密的话,就和这个没有底的玉器一样啊!计划再好,如果泄露出去,就成为泡影了。”
韩昭侯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说:“您说得太对了!”
有一次,韩昭侯酒喝得有点多,醉卧在床上。近臣典冠担心昭侯着凉,找到掌管衣物的典衣要来衣服,盖在他身上。韩昭侯睡醒后感到很舒服,那件衣服很暖和,他想表扬一下给他盖衣服的人。就问身边的侍从:“是谁给我盖的衣服?”
知道是典冠后,他的脸色却阴沉下来。他把典冠找来,问道:“是你给我盖的衣服吗?”
典冠回答说:“是的。”
韩昭侯又问:“衣服是从哪儿拿来的?”
典冠回答说:“从典衣那里拿来的。”
韩昭侯又派人把典衣找来,问道:“衣服是你给他的吗?”
典衣回答说:“是的。”
韩昭侯严厉地批评典冠和典衣道:“你们两人今天都犯了大错,知道吗?”
典冠、典衣两个人面面相觑,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韩昭侯指着他们说:“典冠不是寡人身边的侍从,却擅自离开岗位来干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典衣作为掌管衣物的官员,怎么能随便将衣服给别人呢?你们一个越权,一个失职。如果都像你们这样随心所欲,不是就乱了套吗?因此,必须惩罚你们。”
于是,韩昭侯把典冠典衣二人一起降了职。韩昭侯的做法也许有些过分,但他能严明职责、严格执法、不以感情左右法规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韩昭侯时期,铁制农具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铁耕已是很平常的事情。铁制农具主要有:铁铧、镢、锄、镰等。铁农具的推广和使用,有利于大量荒地的开垦和耕作效率的提高。韩昭侯时期牛耕已经很普遍。铁农具和蓄力的结合,为深耕细作提供了条件。如果没有畜力和铁农具,生产力是不可能提高的。
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如韩国的阳翟;韩国商人们贩运经商于列国之间,扩大了商品交换的范围,各地的特产如北方的马匹,南方的鱼,东方的盐,西方的皮革在中原市场上都可以买到。
韩昭侯时期,韩国商业也很发达,主要表现在商人的活跃,城市的繁荣和货币的流通等方面。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金属货币的流通更加广泛了。金属货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城市的繁荣是工商业发达的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