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西门豹惩强扶弱

公元前422年,魏文侯命西门豹治邺。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历史治水名人。曾经立下赫赫功勋。

初到邺城时,西门豹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街道村庄一片冷清,百业萧条。他便立志改善现状。他召集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人,询问邺县民不聊生的原因。有大胆的人就说:“都是因为那些管事的人给河伯娶媳妇害的啊。”

西门豹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个老头回答说:“邺县的管事的三老和官员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之多,可是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剩余的钱都和祝巫分了。”

西门豹说:“竟然有这种事?”再问“给河伯娶媳妇?麻烦你们详细说说。”

有人就说:“每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酒开始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适合作河伯的媳妇。’下聘礼,把人带走。给她洗头沐浴,做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斋戒;在河边上给她做好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然后备办酒肉宴席,热热闹闹十几天。给河伯娶媳妇那天,装饰点缀好那个像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让这个新娘子坐在上面,把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

一个白胡子老头说:“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把女儿选走替河伯做媳妇,其实就是扔到河里淹死,就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走他乡。也因为这个缘故,邺县地荒人稀,没有人种庄稼,没有人做小买卖,以致这地方更加贫困,这种状况已经很长久了。”

西门豹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希望父老乡亲们都到河边去送新娘子。也请你们一定要告诉我这件事,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

这些人都说:“行!”背地里说这个新来的县令也不是好人啊。

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有威望的父老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七十多岁。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老巫婆的后面。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

人们马上扶着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满脸是泪。回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给他送去。”就叫差役们一齐抱起大巫婆,把她抛到河中。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还不回来?叫她的弟子去催催!”又把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中。又过了一会儿,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总共抛了三个弟子。

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又把三老抛到河中。西门豹帽子上插着簪,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站着等了很久,他的脸上没有一点表情。长老、官员等在旁边看着他,摸不清他的套路,都惊慌失措。害怕得直打哆嗦。

西门豹又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呢?要不再派一个官员或者长老到河里去催他们?”

那些平常作威作福的地方官员和土豪劣绅都吓得趴在地上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像死灰一样。说:“大人饶过我们吧。”

西门豹说:“好了,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大家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从此以后,没有人再敢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西门豹接着就带领百姓开挖了十二条灌溉渠,把漳河水引来灌溉农田,老百姓因此而生活富裕,那些离开家的百姓又回来了。十二条河渠横穿御道,到汉朝建立时,地方官吏认为十二条河渠上的桥梁截断了御道,彼此相距又很近,想要合并渠水,水渠将至驰道时,把三条渠道合在一起,架一座桥梁。

邺地的百姓不肯听从地方官吏的意见,认为那些渠道是经西门先生规划开凿的,清官的法度规范是不能更改的。地方长官终于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放弃了并渠计划。

西门豹借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随后颁布律令,禁止巫风。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开围挖掘了十二个水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西门豹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县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西门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的很多事迹在老百姓中广泛流传,受到了当地人们的尊重。

当时,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家磨坊,主人是一对夫妇。这天,夫妇二人推磨磨豆腐,手忙嘴也不闲,唠叨起西门豹来。

老婆说:“西门老爷可真好,破除了河神娶妻的迷信,又引出漳河水浇地,算得上是个好官。”

老头一听:“咳!咱没儿没女,又没田地。他破除迷信也好,引水浇地也好,与咱有啥相干?可与咱们相干的事,在他的眼皮底下,他却不管!”

老婆问:“啥?”

老头气呼呼地说:“城里那个老盐店缺斤少两,坑了多少百姓!今天我称他二斤盐,又少我二两!西门豹不推磨卖豆腐,他知道咱这血汗钱是咋挣来的?老盐店干这号缺德事,他咋不管管?他西门豹究竟好不好,我还说不准哩!”

老婆听他粗声大气地,忙说:“嘿,你小声点儿,这话要是传到西门老爷那里,可是要惹祸的啊!”

老头不在乎地说:“怕啥,他名字虽厉害,总吃不了人吧?”他们哪里知道,这些话被西门豹在窗外听了个一清二楚。原来西门豹来村里私察暗访,恰好路过这里。

第二天,西门豹把老头传到大堂,问道:“卖豆腐的,昨天你们夫妻二人一边推磨,一边对本官说长道短,可有此事?”

“啊?”老头心里大吃一惊:这西门豹可真神!昨天俺在屋里说话,又没有别人,他咋会知道呢?说了就是说了,看你能把我咋着!你西门豹到底好坏,今天便能看个分晓。

老头答道:“有。”

西门豹说:“你是认打认罚?”老头说:“随你的便。”

西门豹说:“好!给你一斤盐钱,罚你替我到老盐店里称一斤盐来。”老头一听松了口气,心想:这还不简单?我就替你称上一斤。

老头把盐称来,西门豹让人用秤一称,只有十五两,便说道:“卖豆腐的,半路上你打拐了吧?咋只有十五两呢?”

老头听说这话,顿时火冒三丈:“西门大人!老盐店的掌柜从来卖盐不给够秤,坑害百姓。在你眼皮底下,你不去管,反说我拐了你的盐。你你你……你罚我称盐原来是一条毒计呀!”

西门豹笑了:“老人家,请不要生气。这是一计,是为民之计,也是为你之计。一会儿你就明白了。”说罢便传老盐店的掌柜上堂。

老盐店的掌柜一到,西门豹拿起那包盐,问道:“掌柜的,这盐是我打发卖豆腐的老头刚才从你店里称来的,没有忘记吧?”

“是!没有忘记!”

“给钱了吗?”

“一个不少!”

“多少盐哪?”

“一斤!一斤!”

“你拿去称称!”老盐店的掌柜把盐一称,“噗通”地跪倒在地:“大老爷!是伙计一时看错了秤,少了一两。”

西门豹把惊堂木一拍:“胡说!百姓骂你自从开店以来,从没看对过秤,每斤总少一两。你卖了多少年盐?又赚了多少银两?你可知罪?”老盐店的掌柜一看形势,知道抵赖不过,连连叩头认罪。

西门豹说:“你认打认罚?认打,重打一百大板;认罚,罚你买头毛驴送来!”老盐店的掌柜怕受皮肉之苦,磕着响头说:“小人罪该万死!小人认罚!”

毛驴送到堂下,西门豹拉着卖豆腐老头的手,说:“老人家,念你夫妻二人上了年纪,推磨劳累,这头毛驴就赠送给你俩啦!”

老头这才明白西门豹的用意,自己原来是错怪他了。老头牵过毛驴,千恩万谢地回家了。

西门豹治河神的事迹曾经广为流传,那件事表现了他的浩然正气。这个惩治不法盐商的事虽然不大,但也反映出他为官清正、关注民生的高贵品质。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