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吴起强魏扶楚

公元前412年,齐国进攻鲁国。当时吴起在鲁国,鲁穆公想任用吴起为大将。吴起,战国时期卫国人,曾经在鲁国拜孔子的徒孙曾申为师,后来又去魏国拜“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为师。

当时,这可以说是吴起飞黄腾达绝佳机会,但是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穆公认为他的妻子会为自己国家向吴起求情,于是对吴起有所怀疑。

由于渴望当将领,吴起杀了自己的妻子,向鲁穆公表忠心,史称“杀妻求将”。穆公这才放下心来,任命吴起做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

当吴起率军到达前线时,没有立即同齐军开战,而是佯称愿与齐军谈判;同时,为了向齐国示弱,他让年老体弱的士兵驻守主力部队来麻痹齐军,让他们产生轻敌心理,怠慢备战。

齐军见状,果真放松了警惕。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吴起率领一支精壮之师,突然向齐军发起猛攻。齐军由于仓促应战,一触即溃,伤亡过半。最终鲁国大获全胜。

吴起战胜回国,穆公欣喜若狂,认为吴起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从此对他青睐有加。吴起的得势引起鲁国群臣的非议,一时间流言四起。

有人在鲁穆公面前中伤吴起说:“吴起是个残暴无情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不但在外边一路游说没有成功,而且把家产也荡尽了。乡邻都耻笑他,吴起就杀了三十多个诽谤他的人,逃出卫国一路往东而去。”

这人又继续说:“现在,鲁君对他有所怀疑,他就杀了自己的妻子以争取做将军。鲁国是个小国,一旦有了战胜的名声,就会引起各国都来图谋鲁国。而且鲁国和吴起的家乡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用吴起,就是抛弃了卫国。”

于是,鲁穆公听信谗言,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并且开始疏远吴起。就这样,吴起被迫离开鲁国。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很贤明,想去侍奉文侯。

文侯问大臣李悝说:“吴起为人如何?”

李悝(kuī)说:“吴起贪图荣华,然而,要论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ráng)苴(jū)也不能超过他。”于是魏文侯就任用吴起为主将,攻打秦国。只一战,就连续攻克秦国五座城池。

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行到半途,武侯回过头来对吴起说:“这么壮美的山河又如此险要,真是魏国的宝贝啊!”

吴起对他说:“国家最宝贵的是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同样,治理国家也在于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如果君主不讲德行,就是一艘船中的人也都会成为敌人。”

吴起又说了夏桀、商汤虽然固守险地,但是不施仁政,最后被灭国的例子,武侯听后大为赞同。

吴起任西河的守将时威信很高,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以前对吴起非常畏忌的公叔任国相后,便想陷害吴起。公叔有个仆人很有计谋,他知道公叔想除掉吴起,就说:“吴起很容易除掉。”

公叔问道:“怎么办?”

仆人说:“吴起为人正直,廉洁守信,可以先向武侯说:‘吴起是个贤明的人,我们魏国属于侯一级的小国,又和强秦接壤,据我看,恐怕吴起不想长期留在魏国。’”

仆人思考了一下,又继续说:“如果武侯问计,您就趁机向武侯说:‘请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他,如果吴起有意长期留在魏国,就一定会答应迎娶公主;相反,就一定会推辞。以此就可以试探他的想法。’”

仆人又补充道:“然后您再亲自把吴起邀请到的府上,让公主故意发怒轻谩您。吴起看见公主对您那样傲慢无礼,自然会想到自己也会有如此下场,这样他就一定不会应娶公主了。”

公叔照计行事,吴起果然中计。于是,他推辞了武侯下嫁公主一事,武侯因此对吴起不满。由于吴起害怕招来灾祸,便离开魏国前往楚国。

楚悼(dào)王一向听说吴起很能干,所以吴起一到楚国就被任命为国相。当时的楚国,奴隶主贵族势力很大,操纵了政治经济大权,楚国因此经济衰退,百姓生活困苦。

吴起见此情景,便极力实行变革。他首先严明法令,撤去不重要的官吏,王室家族等非直系者也一律取消爵禄,将节省下来的预算分配给士兵,用来增加士兵人数。

经过吴起的一番改革,楚国的军队日益强大。这时,吴起便开始率军四面出击:南面平定了百越;北面兼并了陈国和蔡国,并击退了韩、赵、魏的扩张;向西征伐了秦国。

楚悼王非常高兴,把一切政事都交给吴起处理。但是,吴起实行的改革,损害了皇孙贵族以及一些官吏的利益,因此他们对吴起恨之入骨。楚悼王却在这时一病不起,很快去世。

公元前381年,那些仇视吴起的人趁机叛乱,杀进宫来。吴起见难以逃命,就趴在楚悼王尸体上不起来。叛军一阵急箭,将吴起活活射死。

吴起在指导战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把这些经验深化为军事理论。《汉书·艺文志》著录《吴起》48篇,已经失传,现今流传的版本《吴子》6篇包括《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是后人所写。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