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74年,郑武公去世,太子姬寤生继位,这就是郑庄公。郑庄公继位后,凭借国力强盛,身为周室权臣的条件,竭力扩充领地,侵伐诸侯:拉拢齐、鲁两国,打击和削弱卫、宋、陈、蔡四国,并灭亡了许国,成就了“春秋小霸”的局面。
郑庄公是郑武公姬掘突的长子。郑武公娶申侯女武姜为妻。传说武姜在梦中生下了姬寤生,因此取名寤生。由于生姬寤生时难产,所以武姜不喜欢。
后来武姜生少子段时很容易,武姜十分喜欢。郑武公病危时,武姜想立段为太子,郑武公不同意,而是立姬寤生为太子。
此时,周王室的是周平王姬宜臼在位,他就对郑庄公的势力十分担忧,决定分其权给虢公忌父,郑庄公得知后怨恨周平王。为了缓和双方矛盾,周平王的儿子姬狐与郑庄公的儿子公子忽互换作为人质。
周桓王姬林继位后,欲将朝政大权交予虢公林父,郑庄公得知后,派兵夺取周王室的秋收果实,致使周、郑矛盾更加尖锐。周桓王便任命虢公林父为右卿士,以分郑庄公之权。随后,周桓王又免去郑庄公左卿士职务,郑庄公遂拒绝朝觐周桓王。
公元前707年秋,周桓王为维护王室尊严,亲率王师并征调陈、蔡、卫三国之军联合攻郑,郑庄公则率军迎战周联军于繻葛。
针对周联军的布阵形势和特点,郑庄公令大夫曼伯率一军为右侧方阵,大夫祭足率一军为左侧方阵,分别进攻周军的左翼和右翼;大夫原繁、高渠弥合率一军为中军,随郑庄公配置于两侧方阵中间稍后,相机出击。
在此战中,郑庄公一改传统的车战战斗队形,将通常配置于战车之后的隶属徒兵,以5人为单位,分散配置于每乘战车的左、右、后方,填补车与车间的空隙,形成徒兵与战车相互掩护,密切协同、攻防自如的战阵,谓之“鱼丽之阵”,也就是后来有名的鱼鳞阵法。
战争开始后,郑庄公在中军号令左、右两方阵同时出击,向周军两翼配属的陈、蔡、卫军发起猛攻。
陈军一触即溃,蔡、卫军迅速败退,两翼周军为溃兵所扰,阵势大乱,纷纷溃败。
此时,郑左、右两方阵对孤立无援并已开始动摇的周中军实施钳击,郑庄公乘势将郑中军投入战斗。
周中军遭郑三军合力攻击而大败,周桓王的肩膀中祝聃之箭负伤,引军而退。
郑庄公考虑到周桓王贵为天子,下令禁止祝聃追击,并于当晚派祭足为使者赴周军慰问周桓王及其将领,以示与王室和好之意。
经过繻葛之战,郑庄公的图霸事业达到了顶峰。而鱼鳞阵法的出现,使我国古代车阵战法逐渐趋向严密、灵活,有力地推动了古代战术的革新和演进。
这是古代战争史上极其经典的鱼鳞阵范例,它进可以攻,无坚不摧;退可以守,固若金汤。赵国是战国后期实力仅次于秦国的国家,但在这样的军阵前,赵军也难逃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