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5年,姜太公第十二代孙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在继位后攻打保护公子纠的鲁国,鲁国军队失败。齐桓公的谋士鲍叔牙给鲁国君主写信说:“公子纠是齐国君主的兄弟。君主不忍心杀他,你们杀了他吧。至于他的老师召忽、管仲,请把他们送到齐国来。如果你们不照办,我们就要再次讨伐鲁国。”
鲁国就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齐桓公和公子纠争位时,公子纠的谋臣管仲曾射了齐桓公一箭,差点要了齐桓公的命。齐桓公为了这一箭之仇要杀了管仲。
鲍叔牙对齐桓公说:“如果您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我和高傒两个人就足够了。如果您想成就更大的事业,称霸天下,那么就非要招募管仲为谋士不可。我听说管仲这个人很有谋略,他到了那个国家,那个国家就能强大兴盛起来。”
齐桓公是个明白事理的君主,他听了鲍叔牙的建议,对外假装要杀掉仇人,派人把管仲接到了齐国。齐桓公抛弃前嫌和管仲谈论天下大势,称王称霸的远景,管仲都能对答如流并且很有个人见解。齐桓公大喜过望,就任命管仲为大夫,参与国家政事管理。
齐桓公五年,齐、宋、陈、蔡、邾在齐国“北杏会盟”,商量平息宋国争夺君位的内乱。齐桓公以诸侯身份主持会盟,他的威望在诸侯中开始提升。这次会盟曾邀请遂国加盟,但遭了到拒绝。会盟结束后,齐国军队便消灭了遂国。
同年,齐国打败鲁国,鲁庄公请求割让城池平息战争。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地会盟,却被鲁庄公的臣子曹沫拔剑劫持,要求齐国归还鲁国的汶阳土地。齐桓公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
齐桓公回国后却想赖账,不归还土地还要杀掉曹沫。管仲对他说:“汶阳的土地不给鲁国,对于齐国来说,虽然简单也可以做到,但是诸侯们知道这个事后,齐国就失去信誉了!”齐桓公就将汶阳的土地还给了鲁国。诸侯们都认为齐桓公是个讲信誉的人,就开始靠拢齐国了。
公元前680年,齐桓公派人带着丰盛的礼物去朝拜周天子,说宋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随便废立国君,请周天子兴师问罪。周天子想借齐国来树立天子的威望,就派大夫单(shan)伯带兵,和齐、陈、蔡一起伐宋。宋国看到齐桓公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来讨伐,也不愿背负与天子作对的罪名,就请求归顺王室、与诸侯和好。
齐桓公觉得这个办法比自己直接出兵效果好多了,第二年冬天,又拉着周天子的大夫单伯,和卫、郑、宋三国国君一起在鄄(juàn)地会盟。看到周天子支持齐国,诸侯们共推齐桓公为盟主,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齐桓公二十三年,山戎(róng)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出兵讨伐山戎,一直打到孤竹国才班师回朝。燕庄公感激齐桓公,把他一直送到了齐国境内。齐桓公说:“周礼规定除过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啊。”随后就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给了燕国,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像成康时期一样给周朝纳贡。诸侯听说了此事,都来拥护齐国。
齐桓公二十七年春,齐、宋、曹三国之君各率本国兵马共同救邢攻狄。狄人退兵后,三国决定把邢国迁得离狄族远点,齐桓公帮助邢国把都城迁到夷仪,这个地方靠近齐国较为安全。不久,狄人又侵犯卫国,齐桓公考虑到卫国已是君死国灭,要重新建国,便于第二年春在楚丘帮助卫国筑新城,使得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
齐桓公三十年春,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联军,首先对楚国的盟国蔡国实行军事行动。接着,齐桓公率大军联合进攻楚国。两者相持不下,通过外交谈判,楚国答应遵守诸侯的本分,恢复向周天子纳贡。于是,齐桓公和各小国诸侯与楚国在召陵结盟,各自退兵,史称:“召陵之盟”。
齐桓公三十五年,齐桓公与各诸侯国在葵丘会盟。会后发布联合声明:“一是诛杀不孝之人,不改变已确立的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二是尊重贤能的人,培育人才,要大力表彰那些有德行的人。三是尊重老人,爱护孩子,善待来宾和旅客。四是士不能世世为官,官吏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办,不要独揽。做官需要有能力的人,不能由士大夫们说了算;五是不要故意设置障碍,不要阻止别国人来做粮食买卖,也不能不报告天子就封国封邑。”
周惠王死后,齐桓公召集鲁、宋、卫、许、曹、陈等国在洮(táo)会盟,正式将太子郑扶上周天子的宝座,是为周襄王。在这次盟会上,周襄王派宰孔赐给齐桓公祭庙所用的胙(zuò)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这是周天子对诸侯的最高奖赏,等于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会上齐桓公俨然代周天子号令诸侯,标志着齐桓公霸业达到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