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有巢氏构木为巢

大约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5300年,大地上的人还很少,但是野兽却很多,人们居无定所,经常受到禽兽的攻击,时时刻刻都活在丧命的恐惧之中。他们看到有的动物住在山洞里,就学起了动物的样子,居住在山洞中,以躲避风雨和野兽的袭击。

虽然利用穴居的方式基本解决了野兽侵扰的问题,但是人们还会遭到狂风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特别是山洞潮湿阴冷,导致人类经常生病。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逼迫下,他们开始考虑居住安全的问题了。

就在这时,有一个部落年轻人受到鸟雀在树上搭窝的启发,他就指导人们用树枝和藤条在高大的树干上建造房屋。房屋的四壁和屋顶都用树枝遮挡得严严实实,用以挡风避雨,又可以防止洪水冲淹,还可以防止禽兽攻击。

大家看到后,都非常高兴,纷纷向这位年轻人学习在树上建起了房子,从此,人们白天采集植物的种子和野果,晚上栖居在树上,再也不必担心突然受到野兽的侵袭了。

人们为了表达对巢居发明者的感激之意,于是就推举他作为部落的领袖,并尊称他为“有巢氏”。有巢氏当了部落领袖后,积极为大家做好事,因此赢得了很高赞誉,很快便名扬天下。

其他部落的人们认为有巢氏德才兼备,便一致推选他为部落总首领,并尊称他为“巢皇”。因此民间传说中有种说法,认为有巢氏是上古圣人“三皇”之一。

有巢氏执政后,他便与手下人一起到处寻找建都的地方,他选择都城的标准就是要避风避水,但又不能远离水源,这样才适宜人居住和生存。

后来,有巢氏来到了晋西的通天山,他发现通天山东依吕梁山,西濒黄河水,从四缘到境内,山环水抱,沟壑纵横,真是一块好地方。

通天山地形东高西低,其图形像似一个摩崖石刻的“人”字。西面是从天际滚滚而来的黄河水,从“人”字一撇的外沿蜿蜒而过,意象苍古,显示着历史的曲折与遥远。东边苍茫叠翠的通天山,恰由“人”字一捺的锋刃处蓄势努起,汇聚着山川的灵气与魅力。

有巢氏就选择了通天山作为都城。传说他最初迁都于此地时,便命人在山上挖了一个洞,他就居住在山洞里处理政事。所以,后人便把通天山看作是有巢氏的都城了。

有巢氏又叫“大巢氏”,简称“有巢”和“巢”,相传年号“巢皇”。有巢氏作为率领原始部落走出洞穴,构木为巢的“中华第一人文圣祖”,被列为五氏之首。

有巢氏使人们从原始的山洞居住发展到建造房屋,代表着当时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构木为巢的功德,是人类进步的一个标志,表明先民坚持生存斗争的文明历史进程。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