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公元前4900年,出生了一个小男孩。说来奇怪,在他刚出世的时候,石洞周围便突然涌现出九眼水井,这九眼井里的水彼此相连,如果从其中一眼井中取水,其他八眼的水也会跟着波动起来。
而且,这个孩子天生异相,头上长有两只角,牛头人身,肚子是透明的,五脏六腑清晰可见。看到的人们都说这是天神下凡,九眼井也一定是他带来的。于是,这个孩子长大后,大家都推举他为部落首领,也就是后人所称的“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因为他的部落生活在姜水的河边,所以他姓“姜”;又因为他重视火,而火的性质是炎热,所以人们又叫他“炎帝”。
在当时,维持生计的主要是猎物和植物果实。随着人口的增长,需要的食物越来越多。可是,天上的飞禽越来越少,地上的走兽也越打越稀少,所得的食物就难以果腹了。怎样才能解决人们的吃食问题呢?神农为此而苦苦思索着。
有一天,有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的谷粒,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九穗谷掉在了地上。神农氏看见了,就小心翼翼地拾起来并把它埋在了土壤里。
过了一段时间,埋九穗谷的地方长出了一棵苗。后来谷苗又结了穗,神农氏把谷穗摘下来,放在手里揉搓,然后把谷粒放在嘴里咀嚼,一股清香沁人心脾。他感到很惊奇,因为从未尝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神农氏从中受到启发了,心想,要是把它埋到土里,年年种植,年年收获,这样人们的食物就会源源不断了,吃食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但是在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于是,神农氏就一样一样地亲口尝,一样一样地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了菽、麦、稷、稻等的果实来种植。
为了让禾苗长好,神农氏就用石片铲除苗地里的草,但是草一铲去,地又被晒干了,而且铲草很费力气。有时铲草劲使猛了,石片铲子也就断了。神农氏就用断了的石片翻土割去草根,这样一试,没想到比铲还省劲。据说锄就是这样产生的。
有一天,忽然刮起大风下起大雨了。神农氏发现吹断的树枝跌落在地上,把地砸成一个又一个的大坑,有的还把泥土翻了出来。
神农氏看到这种现象,就开始琢磨。他把木料砍削成一种翻土的耒耜,先在屋旁翻土,然后试着在种谷的地里翻土。
他回头看看翻过的土地,发现每棵苗的根部都培上了隆起的土包,杂草都被压在了下面。一沟一垄,很有规矩,禾苗生长在垄上,在微风中摇曳,像是很享受沙土的培护。
神农氏觉得这样很好。神农氏这种忘我劳动的精神,感动了众神,天上的玉皇大帝派太阳神、雨神和土地神一起来帮助炎帝种植。在众神的帮助下,经过神农氏的精心侍弄,地里的禾苗茁壮成长。
神农氏马上教会了人们种植五谷和除草的方法。还带领大家制作耒耜,耕翻土地,不断地扩大种植面积。随后,他又教人们打井吸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
春去秋来,收获的季节到了。地里的禾苗已经结出了黄澄澄的果实,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灿灿的光。人们欢声雀跃,庆祝丰收。
炎帝心里格外高兴,他把收获的谷物分给人们吃。大家捧着这些香喷喷的食物,吃在口里,乐在心里,笑在脸上,你一言,我一语,赞叹不已。特别是老年人吃了,身体显得更加硬朗,红光满面,好像年轻了许多。
炎帝也就是神农氏,生于距今6000年前的姜水之岸,就是如今的陕西宝鸡境内,是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因他尝遍百草,有药王之称。他教人医术与农耕,因此他是掌管医药与农业的神,能保佑农业收成,人们健康,因此被药行视为守护神,是为上古“三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