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神农尝百草救人

大约公元前4800年,神农教民种植五谷后,他逐渐发现,人们在采集活动中经常误食某些有毒的动植物,结果发生呕吐、腹疼、昏迷、甚至死亡等现象。

神农同时发现,人们吃了某些动植物,却能消除或者减轻身体的一些病痛,或解除因其他食物而引起的中毒现象。在渔猎生活中,神农又发现,吃了某些动物的肢体、内脏,能产生特殊的反应。

那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混在一起,哪些植物可以吃,哪些植物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人们只能靠打猎生活,但是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也越打越稀,人们只好饿肚子了。同时,人们苦于无医无药,生疮害病时只能忍受病痛的煎熬。

有一回,神农的女儿花蕊病了。水不思,饭不想,浑身难受,腹胀如鼓,怎么调治也不见好,神农帝很为难,他想了想,抓了一些草根、树皮、野果和石头,数了数,共十二味,招呼花蕊吃下,自己因地里的活儿忙,就走了。

花蕊吃了那药以后,肚子疼得像刀绞一样。没多大一会儿,竟生下一只小鸟儿,然后她的病也就好了。这可把周围的人们给吓坏了,都说:“这只鸟儿是个妖怪,赶紧把它弄出去扔了。”

谁知这小鸟通人性,见人们都讨厌它,就飞到地里寻神农。神农正在树下打瞌睡,忽然听到从树上传来的声音:“叽叽,外公!叽叽,外公!”

神农抬头一看,见是一只小鸟儿。嫌它吵人心烦,就一抡胳膊把小鸟儿撵飞了。但是没多大一会儿,这只小鸟儿又飞回到树上,又叫:“叽叽,外公!叽叽,外公!”

神农觉得非常奇怪,拾起一块土坷垃,朝树上一扔,把小鸟儿吓飞了。但又没多大一会儿,小鸟儿又回到树上,又叫:“外公,叽叽!外公,叽叽!”

神农这回没有驱赶小鸟儿,他听清了小鸟儿说的话,就把左胳膊一抬,说:“你要是我的外孙,就落到我的胳膊上!”

那小鸟儿真的扑棱棱飞下来,落在神农的左胳膊上。神农细看这小鸟儿,浑身翠绿,透明,连肚里的肠肚物也能看得一清二楚。神农托着这只玲珑剔透的小鸟儿回到家,大家看神农将小鸟儿带了回来,吓得连连回退,说:“快扔了,妖怪,快扔了……”

神农乐哈哈地说:“这不是妖怪,是宝贝哟!就叫它花蕊鸟吧!”

神农又把花蕊鸟吃过的十二味药分开在锅里熬。熬一味,喂小鸟一味,一边喂,一边观察,看这味药到小鸟肚里往哪走,有啥变化。神农自己再亲口尝一尝,体会这味药在自己肚里是啥滋味。十二味药喂完了,尝完了,发现药一共走了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

神农托着这只鸟儿上大山,钻老林,采摘各种草根、树皮、种子、果实;捕捉各种飞禽走兽、鱼鳖虾虫;挖掘各种石头矿物,一样一样地喂小鸟儿,自己又一样一样地亲口尝。观察体会它们在身子里各走哪一经,各是何性,各治何病。

神农发现哪一味药都只在“十二经脉”的范围里打圈圈,超不出这些脉络。天长日久,神农就制订了人体的“十二经脉”。

神农想想,还不放心,就手托这只鸟继续验证药性,他来到太行山,转悠了九九八十一天,来到小北顶,捉了一个全冠虫喂小鸟儿,没想到这虫子毒性太大,一下子把小鸟儿的肠子打断了,小鸟儿死了。神农真是后悔极了,他悲痛不已,大哭了一场。为了纪念小鸟儿,神农就选上好木料,照样刻了一只鸟儿,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

后来,神农为了能够了解更多草药的药性,他便带着一批人,从家乡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他们走啊,走啊,腿走肿了,脚起茧了,还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走到了一个地方。只见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山上长满了奇花异草,从很远就飘出香气。

神农带领着大家正往前走,突然从峡谷里窜出一群虎豹蟒蛇,把大家团团围住。大家挥舞木棍,向野兽打去。可是打走一批,又来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都赶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木棍抽出的一条条或一块块伤痕,后来就成了它们皮上的斑纹。

大家觉得山里太险恶了,就劝神农回去。但他摇摇头说:“不能回!大家饿了没吃的,病了没草药,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神农说着领头进了峡谷,来到一座茫茫大山脚下。这座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似的悬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很难爬上去。大家又劝神农放弃,还是趁早回去。

神农摇摇头,仍然说:“不能回!大家饿了没吃的,病了没草药,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神农站在一个小石山上,对着高山,上望望,下看看,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办法。神农想着想着,突然,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来爬去。他灵机一动,把大家喊来,叫人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从春天搭到夏天,从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飞雪结冰,都没有停工。

就这样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传说,后来人们用的脚手架,就是学习神农的办法。

神农带着大家攀登木架上了山顶,他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为了防备虎豹狼虫,为了能在这里尝遍百草,他为人们找吃的,找草药,又叫大家在山上栽几排冷杉,当作墙壁防野兽,并在墙内盖茅屋居住。他们当时住的地方就是后来的“木城”。

白天,神农领着人们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把百草详细记载下来。神农尝百草是十分辛苦的事,不仅要爬山走路寻找草木,而且品尝草药还有生命危险。神农为了寻找草药,曾经在一天当中中毒几十次,神农被毒得死去活来,痛苦万分。可是凭着他的强壮的体力,又坚强地站起来,继续品尝更多的草药。

大地上的草木品种多得很,数也数不清,神农为了加强品尝草木的速度,使用了一种工具,叫“神鞭”,也叫“赭鞭”,用来鞭打各种各样的草木,这些草木经过赭鞭一打,它们有毒无毒,或苦或甜,或寒或热,各种药性都自然地显露出来。神农就根据这些草木的不同赋性,给人们治病。

传说有一次,神农在深山老林采药,被一群毒蛇围住。毒蛇一起向神农氏扑去,有的缠腰,有的缠腿,有的缠脖子,想致神农于死地。神农寡不敌众,终被咬伤倒地,血流不止,浑身发肿。他忍痛高喊:“西王母,快来救我。”

王母娘娘闻听呼声后,立即派青鸟衔着她的一颗救命解毒仙丹在天空中盘旋窥探,终于在一片森林里找到了神农。毒蛇见到了王母的使者青鸟,都吓得纷纷逃散。

青鸟将仙丹喂到神农口里,神农逐渐从昏迷中清醒。青鸟完成使命后翩然腾云驾雾回归。神农感激涕零,高声向青鸟道谢,哪知,一张口,仙丹落地,立刻生根发芽长出一棵青草,草顶上长出一颗红珠。

神农仔细一看,与仙丹完全一样,放入口中一尝,身上的余痛全消,神农便高兴地自言自语:“有治毒蛇咬伤的药方了!”

于是,给这味草药取名“头顶一颗珠”。后来,人们给它命名为“延龄草”。

还有一次,神农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突然一头栽倒。大家慌忙扶他坐起来,可是他已经中了毒,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

大家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并喂到神农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后,毒气解了,头不昏了,又能说话了。

人们担心神农这样尝百草太危险了,都劝他还是下山回去吧!但他仍然摇摇头说:“不能回!大家饿了没吃的,病了没草药,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说罢,神农又接着尝百草。神农尝百草时,随身带着一只能看到人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帮助他识别药性的獐鼠。

有一天,獐鼠吃了巴豆,腹泻不止。神农把獐鼠放在一棵青叶树下休息,过了一夜,獐鼠居然奇迹般地康复了,原来是獐鼠吸吮了青树上滴落的露水解了毒。

神农摘下青树的叶子放进嘴里品尝,他顿感神志清爽,还甘润止渴。他就教人们种这种青树,这就是后来的茶树。

神农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还用木杆搭架的办法攀登上去。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甚至登上了具有仙境之称的燕子垭、天门垭,继而攀登回生寨,以便将回生寨的七十二种还阳药记入他的紫竹简《神农本草经》内。

据传说,这回生寨的还阳药能够起死回生,所以称之为“回生寨”。当神农在跨越回生寨中一座独木小桥时,他不慎将《神农本草经》中关于七十二种还阳药的竹简失落桥下,此桥因而得名“失书桥”。而回生寨因为一年四季香气弥漫,遂改名“留香寨”。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而神农撰写的人类最早的医学著作《神农本草》,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的基础,也开创了中医学文化,因此被人们称为医药之圣。

后来在神农架,还有一个流传极广的故事。相传有一次,神农采药尝百草时中毒,生命垂危,他顺手从身旁的灌木丛中扯下几片树叶嚼烂吞下去,用以解毒疗疾。结果奇迹出现了,这几片树叶救了神农的命。于是,神农将这种树叶命名为“茶”,并倡导植茶、喝茶。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