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劝父起兵的李世民

旧历四月中旬,正是草长莺飞、蜂绕蝶舞的春末夏初。晋阳宫的后苑里,竹木蓊郁,生机勃发,百卉争艳,五彩纷呈。雕梁画栋、亭台楼榭都掩映在绿荫丛中。人工湖里假山突兀,怪石峥嵘,碧波荡漾,涟漪阵阵。

从湖中蜿蜒伸展出的石渠里,小桥流水,游鱼嬉戏追逐。青翠如茵的草地上,曲径飞花,这里那里点缀着一丛丛一蓬蓬艳紫的丁香、藤萝,火红的月季,嫩黄的迎春……

夜幕降临之后,无数的纱灯更为这里染上了一层橘红色的神秘色彩,阵阵花香清冽宜人,扑鼻而来。花丛间、草棵里虫鸣蝶舞,弹琴鼓瑟,为这座落寞空旷的离宫平添了不少生气。

在后苑的几间布置优雅的客室里,副宫监裴寂正与唐公李渊围着一张漆金小桌,对坐畅饮。从下午开始,李渊便被裴寂邀到这里,一面弈棋,一面品茶,你来我往地拼杀了整整一个下午,只杀得天昏地暗,难分难解。

看看天色将晚,李渊便要告辞回府。裴寂却执意不放他走,说:“今日与唐公对弈未分胜负,夜间由我做东,再与大人在酒桌上论个输赢如何?”

李渊略觉诧异,以前两人常常聚饮,以为人生一大乐事,但不是在李渊府上,就是在裴寂家中,却从未在这晋阳宫里喝过酒。

这晋阳宫可不是一般的地方。东魏孝静帝武定三年,权臣高欢开始在晋阳县修筑晋阳宫,并在天龙山开凿石窟,建避暑宫。隋文帝开皇九年,晋王杨广扩建晋阳宫,并在晋阳宫外筑上长七里、高四丈的宫墙,初名“宫城”,隋文帝更名为“新城”,以区别于原有的大明城。

开皇十六年,杨广又下令建筑仓城,城周八里、高四丈,东城墙与新城西城墙相连。杨广继位后,大业三年北巡路经晋阳,下诏重建东魏晋阳宫,并设晋阳宫监管理,有正监、副监各一名。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李渊拜太原留守,领晋阳宫监,裴寂为副监。这一年四月,李世民的密友、晋阳县令刘文静因与瓦岗寨起义军首领李密联姻而被捕入狱,李世民前去探望,趁机商讨起兵方案。

刘文静说:“如今天下大乱,没有商汤、周武那样的才能和汉高祖、光武帝那样的志向,是不能挽救危局的。”

李世民便向他说出了共图大计的意思:“你怎么知道没有这样的人才呢?只是一般人不能觉察罢了。我来探望你,就是要与你共图大计,请你统筹谋划。”

于是,刘文静就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如今李密的瓦岗军围攻洛阳,隋炀帝避难江南,起义军大者攻城陷郡,小者入山泽自保,他们各自为战,势单力薄,需要一个英明之主来驾驭。”

刘文静还对晋阳一带的局势作了精辟分析:“我刘文静在晋阳多年,了解当地豪杰的情况。如果举旗召集,可以立即得到十余万人。令尊大人为太原留守,领兵数万,您若出面号令,谁敢不从?”

接着刘文静胸有成竹道:“如今关中空虚,趁机入关,号令天下,不出半年,帝业可成。”

李世民听完刘文静的分析大喜,他笑着说:“您的话正合我意!”起兵计划,就此拟订。

这个起兵计划虽好,但如果没有太原留守李渊的支持和参与,是不会成功的。为了弄清李渊的态度,刘文静将裴寂介绍给李世民,参与谋划。

晋阳宫是皇帝的行宫,皇帝如果到太原,就住在晋阳宫中。皇帝虽然很少来,但是皇帝的威仪不可少,时刻准备着迎驾。因此,晋阳宫在太原,实际上是一个小皇宫。

裴寂与李渊交情深厚,两人常在晋阳宫宴饮通宵,无话不谈。为了拉拢裴寂,李渊不惜拿出自己的数百万积蓄,让他的密友高斌廉与之博弈赌钱,故意让裴寂赢钱数百万。

裴寂得知原委后,与李世民关系日益亲密。待时机成熟时,李世民便将起兵计划全部告诉了他,请他帮助做李渊的工作。裴寂心领神会,决定邀请李渊到晋阳宫进行试探。

当天两个人在这里下棋,裴寂乘机邀请他留下饮酒。李渊当然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便正色说:“这是什么地方,也是我辈饮酒之处?若是酒后口无遮拦,有失检点,岂不徒惹祸事?”

裴寂却笑道:“唐公也太过小心。你是留守兼宫监,堂堂三品大员。我虽官职卑微,好歹也身居副监。你我二人在这里喝顿酒算得了什么?再说我们只管饮酒,不谈国事,能惹出什么祸事?我已命厨下烹制了大人最爱吃的几样好菜,还请大人赏脸。”这样说着,太监们早已端上了一桌丰盛的肴馔。

李渊也不好再推托,于是两个人你一杯、我一杯,一面喝酒,一面说古道今,东拉西扯,除了不言国事,家长里短,奇闻趣事,乡间绯闻,几乎无所不谈。

说来说去,两个人就谈到了英雄美人的话题。裴寂说:“唐公说到英雄美人,倒使裴某想起来了,大人您与嫂夫人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金玉良缘,实在称得上是一段英雄美人的佳话。”

提起这段往事,李渊激动得脸颊发红,两眼放光,他抿口酒咽下去,不无自豪地说:“我李渊宦海浮沉三十多年,屡经风浪,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只有这段姻缘,却让我如鱼得水,从心底里感谢上苍。”说着,他双眼微眯,眼神变得渺茫空蒙起来,陷入了一种短暂的沉思。

想起往事,李渊的双眼仍有些发潮,神色黯然,好久以后,他长长地叹口气道:“家有贤妻,男儿不遭官司!可惜啊,天予其德才而不假其寿,我李渊中年丧妻,鸿雁失伴,也算是人生一大不幸。”

一看李渊突然变得哀伤颓丧起来,裴寂慌忙说:“都是裴某该死,不该提起这些往事,徒惹唐公伤心。来,咱们喝酒,一杯解千愁。”

李渊喝过一杯酒,冲裴寂不自然地笑笑说:“这没什么,你也不必自责,都是几年前的事了。唉,人生在世,谁不经受个七灾八难。大丈夫应拾得起、放得下,以事业为重才是。”

裴寂忙接口道:“唐公虽是性情中人,但毕竟是心胸豁达、可包容天地的当世豪杰,岂能长久沉湎于丧偶失伴的哀伤之中?对了,今日咱们在这儿饮酒,当有红粉佳人侍酒作陪才是。”

李渊听他突然转了话题,稍稍一怔,但此时,酒精在他浑身的血液中流动、燃烧,正是一半清醒一半醉、极度亢奋的时候,也不推拒,只顾独自饮酒。

裴寂见李渊已经默许,于是便转身走了出去,一会儿领来了两个年轻俏丽的美人儿。面对美酒佳人,李渊一会儿就被灌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等他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早上,当他看到身边躺着的两个美人时,脑子一下子清醒了。这时,突然“哐啷”一声,房门大开,裴寂一步闯了进来。

裴寂大声惊呼道:“唐公,这……这可如何是好?这两个女子,可是当今皇上的心尖子,你倒好,只顾自己快活,却害我裴寂犯下了灭门之罪。”

李渊可不傻,他怪眼看看裴寂,哂笑道:“裴寂,你用美人计,陷我于不忠不义,如今还在这里演戏、撇清。你且到外面等我,我正有话要说呢。”裴寂见自己的把戏早被李渊看破,略显尴尬,只好讪讪地退了出来。

李渊穿好衣服走出外间,对裴寂说:“你如此费尽心机,不就是要逼我举兵吗?好了,你的目的达到了,我李某如今是反也得反,不反也得反。”

裴寂却笑着说:“唐公过奖了,只我裴寂,哪有如此胆识?这其实都是令郎世民安排的。这几个月来,世民暗交豪杰,密聚兵马,欲举大事,急切问又不知唐公意向,才恳请裴某居中劝说。裴某不得已以二妃侍公,正是要唐公快刀斩乱麻,痛下决心。今普天之下,皆是盗贼,若守小节,旦夕危亡,若举义兵,必得大位。”

听说是自己儿子李世民参与筹划此事,李渊长叹一声说:“这小子胆识过于乃父。罢了,就依他的,家破人亡由他,化家为国也由他。你速去告知世民,今日夜间,带上他的那班朋友,悄悄去我府上议事,切勿走漏风声。”

这天夜里,留守府议事厅里灯火通明,人影幢幢。仆役、侍婢们一律回避,前后大门皆由亲信侍卫把守,陌生人等一个不得放入。裴寂先到,他是府上的常客,用不着避嫌,此时正坐在那里慢慢地品茶。

当天色变得越来越浓重,大街上的行人渐渐稀少之后,长孙顺德、刘弘基、唐俭、武士彟等先后来到了府上。最后到来的,是李世民和刘文静。李世民带着李渊的手令,刚刚去太原大狱中放出了刘文静,二人一路轻声密谈着,快步来到留守府。

待得众人一一到齐、落座,李渊面色凝重地看着大家,说道:“当今天子杨广贪图享乐,残暴无道,致使天下生灵涂炭、江山动荡。多方英雄豪杰不忍百姓陷入这危险境地,纷纷起义。为除暴虐,讨伐无道,扫清妖邪,解救民众于水火,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我李渊决定即日起,起兵讨隋,匡正社稷。如今在座各位,都是胸有丘壑、心怀苍生之辈,今日有幸共聚一堂,该如何行事,大家皆可畅所欲言。”

待得李渊话毕,李世民随即应声说道:“想要图谋大事,最重要的就是招兵买马,若是只靠我们现在兵马,恐难以成事。对于如何招募人手,我与刘文静已经暗谈多次,可由文静伪造一份当今圣上敕书,谎称将要从太远、西河、雁门等郡,征收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男丁,定于岁暮在涿郡集结,再次东征高丽。此敕书一发,定会引得人心思变,思变则必然会生乱。我等便可趁此机会,兴正义之师,举救命之大旗。到时候,必然是从者如云,招得十万兵马,亦是手到擒来。”

刘文静说:“凡举大事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如今万事俱备,天意人心皆归唐公。唯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乃当今皇上的两条狗,不能不防。若有必要,应相机除之。”

李渊点头道:“文静所言极是,此事我已记在心里。”

裴寂说:“唐公的长子建成、四子元吉及众家眷尚在河东,女儿女婿皆居长安,起事之前,应派人急召他们前来太原。”

李渊道:“我早已命令建成、元吉秘密聚集豪杰之士,这次派人前往,可命他们一并前来。就由世民安派可靠之人分往河东、长安走一趟,速去速回。”

武士彟说:“唐公举大事,少不得钱财粮草。虽说晋阳宫里不乏金银珠宝,但十几万人马一聚集,军需不是小数。我武士彟累年经商,集得万贯家财,今日情愿举家变卖,以供军饷。”

听他说完,众人一片啧啧称叹。李渊欣然道:“万众一心,力可断金。有众位义士如此竭诚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就这样,李世民父子决定起兵反隋,战争一触即发。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