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仙悉心教育下,小杨坚在佛寺中成长得很快,直到十三岁时才离开,这是他人生当中重要的十三年。单调、清静、安宁的童年使他养成了严肃老成的性格。
在和平年代的人看来,杨坚的童年似乎少了孩子们应当有的玩耍与喧闹。但在当时的战乱年代,在这样一成不变的环境中成长,已经是极其难得的幸运了。
杨坚虽然生于贵族之家,但是他的母亲是贫寒出身,缺少文化上的修养。因此,她不可能在这方面给予儿子良好的影响。作为关陇贵族家庭的子弟,习武是流行的风尚。因此,杨坚在青少年时代便练就了一身骑射的本领。
同时,杨坚也因其贵族子弟的身份,得以入京城太学读书。杨坚性格颇为内向,他举止庄重,加上相貌非凡,不苟言笑,同学们对他都十分尊重。
有些和杨坚比较亲近的朋友,也不敢同他随意地开玩笑。那个时候的杨坚只喜欢与他的姐夫窦定荣聊天,因为窦定荣这个人为人稳重,从无轻薄无聊的言辞。
进入太学,对杨坚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他必须融入其他学生中去,与他们做朋友,为的是自己的家族未来的前途。在这一点上,杨坚做得很好,结识了许多伙伴,其中当然也有日后对他很有帮助的人。
杨坚也有自己的爱好,他喜爱音乐,少年时期时常怀抱着琵琶自弹自唱,他还曾自编了两首歌曲,名为《天高》《地厚》。
杨坚的出生,给父亲带来了自信和福气。自杨坚出生后,杨忠的官阶与爵位不断晋升。
大统九年,也就是杨坚三岁时,杨忠在邙山之战中,因“先登陷阵”有功,被委任为大都督,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不久,杨忠又被委任为都督朔、燕、显、蔚四州诸军事,加侍中、骡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杨坚用整个童年见证了杨氏一门的崛起,凭借着父亲杨忠的势力,从小便接受了贵族的精英教育,使他早早地放下了自己的青涩与幼稚,取而代之的便是沉稳与谨慎。
大统十五年,也就是杨坚九岁时。杨忠被委任都督三荆、二襄、二广、南雍、平信、随江、二郢、浙十五州军事,镇守穰城。
冬十一月,杨忠受命率兵与行台仆射长孙俭讨伐柳仲礼叛乱,并俘虏了其全部兵众,晋爵为陈留郡公。
大统十七年,也就是杨坚十一岁时,西魏文帝崩,皇太子嗣位,是为魏废帝。宇文泰以“冢宰”总揽朝政。梁朝邵陵王萧纶入侵安陆,宇文泰派大将军杨忠前往讨伐。杨忠凌晨攻城,下午攻克,生擒了萧纶,汉水以东尽为西魏占有。
魏恭帝元年,杨坚十四岁。朝廷赐杨忠姓普六茹氏,行同州事。十一月,杨忠和柱国于谨、中山公宇文护、韦孝宽等人率步骑兵五万讨伐江陵。同月,大军渡过汉水,中山公宇文护与杨忠为前锋,率锐骑抵达并扎营在江陵城下。
丙申日,于谨率大军到达江陵,列营围城。辛亥日,魏军攻城,当日攻克,生擒梁元帝萧绎,并杀之。同时,还俘虏了百官及士民北归,没为奴婢者十余万人,免者仅二百余家。立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为帝,也就是梁敬帝。
在攻克江陵的战役中,杨忠驻守江津,负责断绝梁军的退路。梁军把利刃束缚在大象的鼻子上,用其冲锋陷阵,杨忠以箭射之。江陵攻克之后,杨忠又受命镇守穰城。
魏恭帝三年十月,宇文泰死了。魏恭帝被迫禅位,宇文觉登上宝座,并改国号为周,也就是孝闵帝,史称北周。这一年,杨坚十六岁。
杨坚的贵族世家背景和父亲杨忠的加官晋爵,为他在以后的仕途中能够平步青云提供了优越的政治条件。
十四岁那年,杨坚从太学毕业后,被任命为京兆功曹。这个官职虽然只是长官征召,而不是政府任命,不算是正式的官员,但是,从这个岗位上,杨坚毕竟迈出了他仕途的第一步,成为他不平凡一生中的起始点。
十五岁时,杨坚由于父亲杨忠的功勋,被授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
十六岁时,杨坚又被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杨坚在刚刚步入仕途的青少年时代,便依靠父亲的功勋获得了如此之高的官爵,这既是宇文泰笼络关陇军人的一种方法,同时也表现出了宇文泰对杨坚的极大赏识。
杨坚全身上下都散发出了一种威慑力,年纪不大,性格却是非常沉稳,做事也是非常有条理,其言谈举止大气、得体,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年龄,为人处世也自有威仪和高贵,隐隐有一种领袖的风范,就连宇文泰看到杨坚时,都不禁对杨忠说:“你的儿子,可一点都不像是从武川镇出来的人。”杨忠也为有这样一个儿子而感到非常自豪。
杨坚十七岁时,晋国公宇文护以大冢宰的身份专断国家大权。后来,孝闵帝在密谋诛杀宇文护时因事情泄露而大败,并被逼逊位,过了不久便被杀害。此后,宇文泰长子宇文毓被立为帝,也就是周明帝。
周明帝即位后,杨坚被晋封为大兴郡公。可是,杨坚的举止以及宇文泰对杨坚的评价,使明帝产生了极大的戒心。于是,周明帝便委派善于相面的赵昭为杨坚看相。
当赵昭看到杨坚的相貌时,大为惊讶,认为是真龙天子的骨相。赵昭对于自己看相,是深信不疑的,这就使他有些为难了,他深知明帝令他给杨坚看相的用意,如果如实回禀的话,杨坚必将招致明帝的迫害,而真龙天子又是不可以迫害的。
为了应付眼前的情况,又有一个好的未来,善于明哲保身的赵昭当即作出了抉择。首先,他向周明帝汇报说:“臣观看杨坚的相貌,不过是做个柱国而已。”以此消除了明帝对杨坚的戒心。
随后,赵昭又在私下对杨坚说:“以相公的骨相,当做天下的君主,必定在大诛杀之后始能安定。请您留心记住鄙人的这句话。”
杨坚二十一岁时,被调任左小宫伯,进位大将军。后来,他又被征召回长安。在母亲吕氏得病之时,杨坚昼夜守护,不离左右,在母亲身边侍候了三年,被世人称为“纯孝之人”。
这时,掌握北周大权的宇文护对杨坚也是十分猜忌,他认为杨坚是北周政权的一大威胁,所以多次要加害杨坚。后来,由于大将军侯伏、侯寿等人的保护,杨坚才免于祸难。
杨坚的非凡相貌以及入仕以来极佳的表现,得到了鲜卑族大贵族、柱国大将军、卫国公独孤信的赏识,对他赞不绝口。独孤信认为杨坚前途无量,于是将自己最爱的女儿独孤伽罗嫁给杨坚为妻。
独孤信不仅在关陇军人集团很早就享有了显赫的地位,而且还是西魏、北周朝廷的重臣,他的长女又是周明帝的皇后,可见,他的地位是非同一般的。
独孤家的地位远远高过杨家,娶了这样一位儿媳,杨忠喜出望外。杨坚也听过独孤小姐的芳名,因此对这桩婚事也十分满意。
西魏的贵族们都知道,独孤信家的女儿各个貌美优秀。独孤信本人就是个美男子,他优良的基因传到了女儿身上,她们不但容貌姣好,更在父亲的教育下颇有智慧,加上西北女性的独立刚强,实在是难得的优秀女性。
宇文泰为他的儿子宇文毓娶了独孤家的一个女儿,独孤家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了李渊的父亲李昞,加上杨坚娶到的独孤伽罗,独孤家有三个女儿后来成了皇后。
由于独孤信在北周政权中所享有的特殊地位,因而这门姻亲的缔结,对于杨坚日后的显赫有着重要的作用。
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是一位聪颖的女性,她不但貌美,还有着由父亲独孤信培养出来的非凡的政治眼光。
当初,父亲将自己嫁给杨坚时,独孤伽罗便对这个不苟言笑的丈夫倾心以待。独孤家的地位大大超过杨家,因此,独孤伽罗嫁给杨坚也算是下嫁,但是,独孤伽罗相信父亲的眼光,也相信自己的丈夫肯定是人中之龙。
新婚之夜,面对貌美如花的妻子,杨坚很是欣喜。喝过了交杯酒后,独孤伽罗对他说:“你我今日结为夫妻,从此,我会一心一意地对待你,不论你是高官厚禄,还是仕途坎坷,或者是落魄贫穷,我都不会离开你。我将我唯一的心意付给你,希望你也能和我一样,不然,这一生真是毫无滋味可言。”
杨坚没有想到妻子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在古代,男子以多子为贵,良妻美妾也是不能少的。但是,杨坚一来不能得罪有权势的独孤家,二来对如此有个性的独孤伽罗也是心生爱慕,于是答应了她的要求,并且发誓只与伽罗生儿育女。
独孤伽罗大胆的要求,使她成了那个时代的异类。杨坚说到做到,一辈子只让独孤伽罗生育了他的孩子,他对这位夫人又爱又敬。
独孤伽罗的确不是一般的妇人,她不但为杨坚料理家事,还是杨坚在政事上的左右手。即使后来杨坚被“雪藏”多年,她也没有因此数落丈夫,反而会时时帮助丈夫开解心结,鼓励丈夫要沉住气。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贤内助的存在,让杨坚在人生最低谷时,还能够保持乐观平和的心境,不至于因为颓废而失去动力。而女儿和儿子的相继出生,更是给他的人生填满了新的欢乐和希望。为了给妻子和儿女一个更好的家庭,他已经有了勇敢面对一切的决心和信心。
所以,不论在外面如何辛苦,如何遭受挫折,只要回到家里,杨坚就能感受到快乐,就能够找到依托。因此,他的家庭生活始终是幸福而和美的。
在娶妻后的第二年,杨坚的父亲杨忠因病去世,靠着父亲留下的关系和功勋,杨坚的仕途之路迎来了一次大爆发,28岁的杨坚在父亲死后袭爵随国公,等到周武帝时,又因为军功成为柱国,随后又被任为定州总管和亳州总管。
然而“福兮祸所依”。杨坚所处地位的骤然上升,还是引起了周武帝和周宣帝的猜疑和忌惮,必然遭到了不少的针对。为此,杨坚开始韬光养晦、隐藏自己。他很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更知道在自己还不够强大的时候,风头过剩,只会沦为他人的攻击的目标。这种谨小慎微的行事风格,多次帮助他渡过了危机,进而保全了如今的地位和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