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借助机会入宫辅政

周宣帝病亡后,颇有心机的刘昉便想到宣帝驾崩之后,势必要由八岁的静帝宇文阐来继承大统,可是,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够担得起治国的重任呢?

虽说早在一年前宣帝便已经传位给静帝,自己当太上皇,而实际上依然是宣帝来主持朝政。现在宣帝一死,静帝是不可能亲自掌握大权、治理国家的。

刘昉认为,此时应当找一个权重位高的皇亲国戚来辅政,于是,他便找来好友郑译商量此事。

郑译立即想到了老同学杨坚,杨坚是宣帝杨皇后的父亲,也是静帝的外公,又是北周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忠的长子,颇有声誉,可以以国戚之名来进行辅政。后来,他们又同一些心腹商量后决定让杨坚来辅政。

骤然的变故令杨坚有点儿措手不及,昨天还在为身家性命的岌岌可危而提心吊胆,似乎一觉醒来的工夫就站在了宫门之外,推门而入,这天下就成杨家的了。

历经五代君王,各个都在怀疑杨坚会造反,忍耐了那么多年的非议,他一直在为自己的清白而辩解着。如今,有了重兵,大好的机会就放在眼前,却让他有些举棋不定了,生怕一着不慎,便难保善终。

郑译等人看到杨坚的犹豫态度,急得直冒火。于是,这一帮人给他来了个最后通牒,让他赶紧下定决心。这时,杨坚的故交刘昉干脆当面对他说:“事已至此,你要是愿意干我们依然拥戴你,要是不愿意,我可就自己上了。”

这时,杨坚已经住在大内。杨夫人派人捎话过来,说:“事已至此,夫君是骑虎难下了,索性一试吧。”

于是,杨坚便横下心来打算大干一场。杨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篡改遗诏、控制兵权、排除异己、培养亲信、架空权臣、位晋丞相,他革除苛政、躬行节俭,进而一步步地掌握了朝政大权,并且笼络了部分贵族势力。

由于周宣帝死时并没有留下任何遗诏,于是辅政大臣的职位就成了大家争夺的焦点。郑译等人是支持杨坚以外戚的身份来进行辅政的,而宣帝的心腹颜之仪则力挺宗室赵王。只是由于北周宗室诸王当时都在京外封国,因此颜之仪孤掌难鸣。

于是,郑译等人便伪造诏书,抢先替杨坚夺得了兵权。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朝臣们纵有疑心,却因无人主事,加上杨坚素来有威望,也就懵懵懂懂,随波逐流了。

刘昉和郑译也开始办自己的“大事”了,他们提出由杨坚出任北周大冢宰,郑译出任大司马,刘昉出任小冢宰。依照北周的官制,大司马管理军事,小冢宰管理司法,而大冢宰的地位是最高的。

不过,基于宇文护当年担任的就是大冢宰,周武帝理政后,对于这个职位心存忌惮。于是,为了避免今后有宇文护一类的权臣把持朝政,周武帝大大削弱了大冢宰的地位,如今的大冢宰空有高高在上的官衔,并没有实际的权力。

杨坚立刻明白了他们的意思,他们是想把自己推向前台做样子,而由他们把持住实际的权力。杨坚哪里肯当他们的傀儡,他决定去找一个自己早已结交的帮手求教。

这个帮手的名字叫李德林,在当时享有盛名,周武帝曾为能够请李德林做官而扬扬得意,宣帝却有意冷落父亲重用的人。不得志的李德林得到位高权重的杨坚的青睐,自然对杨坚充满了感激。如今,他见杨坚找他商量大事,他义不容辞地为杨坚出主意:“随公不可以听从刘昉和郑译的安排,他们是想架空你的权力。”

“那依您的意思,我应该如何去做呢?”杨坚问道。

李德林胸有成竹地说道:“随公,您要出任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

“果然是妙计!”杨坚为李德林的计谋拊掌,觉得李德林果然是个人才,几句话就击中了要害,解决了问题。

大丞相能够总揽朝政,假黄钺掌管着百官万民的生杀大权,而都督中外诸军事掌管着军权,掌控了这些权力,其实已经与皇帝相差不远了。杨坚依计行事,以辅政大臣的身份出任了大丞相,将各种权力揽在了手里,又命郑译为丞相府长史,刘昉为丞相府司马。

听到这消息后,刘昉和郑译简直傻了眼,他们本来是想自己掌握大权而让杨坚当个摆设,没想到杨坚却让他们当了他的部下。

刘昉和郑译原以为杨坚是个老实人,没想到却是如此老奸巨猾,此时,他们也没有办法了。因为他们手上没有兵权,在朝廷上又没有杨坚有名望,也只能愤愤不平地接受这个安排了。

周宣帝发丧时,举国无人真心哀悼,这时的人们忍不住对时局担忧起来。周宣帝的葬礼结束后,小皇帝宇文阐亲政,杨坚的监国生涯正式开始了。他命宇文阐搬入宣帝以前住的天台,把宇文阐从前住的正阳宫改为了丞相府。

正阳宫是东宫府邸,一直是太子住的地方,杨坚明目张胆地把这个地方当成了丞相府,他的居心可以说暴露无遗,群臣这才如梦初醒,露出了愤怒的表情。

杨坚想要以主人的身份走进正阳宫,可是群臣却不敢僭越,没几个人愿意跟随这位新任的丞相做这等胆大包天的事。

面对这情景,杨坚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于是便对自己的护卫卢贲使了个眼色。卢贲是一名武将,因在北周对北齐的战争中立下了战功而成了皇城的军官,私下里早已经和杨坚站在一起了。当他看到形势不对时,就对群臣高声喝道:“想要荣华富贵的人,就跟着丞相走。”

早就和杨坚有交情的人自然会跟着杨坚走;一些处于观望状态的大臣听到这么一声,糊里糊涂地随着众人向前走;一些期盼着升官发财的大臣,决定不得罪杨坚,也跟着走了;当然,也有一些是顾念旧主的人,他们不愿意跟杨坚走,但是,当他们看到卢贲手下的侍卫举着明晃晃的武器,凶神恶煞般地盯着自己时,被吓到了,也跟着向前走了。

处于那样一个时代,大臣们已经习惯了政权的更迭,虽然心有怨恨,却也并不觉得权臣当国是什么新鲜事,并没有多少人真的愿意为维护某个政权而不惜牺牲性命。

如今,杨坚有了权势,又有卢贲的武力威胁,他们只好跟着杨坚走上了谋篡的道路。到了正阳宫,正阳宫的守卫拦住了去路,不肯让小皇帝宇文阐以外的人进入东宫。

这时,卢贲走上前去连呼带喝,守卫们也不愿得罪辅政的丞相,于是退开,让出了大门。杨坚带着群臣走进了新的丞相府。当他看到下人正在搬运物品,摆案设几,他才有一种踏实的感觉,确定自己真的站到了权力的巅峰。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