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乱世中出生的孩子

汉桓帝永寿元年,当时正是东汉政治腐败黑暗时期,社会危机日益加深,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就在这个时候,东汉大臣,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曹嵩的一个儿子出生了。

曹嵩给这个儿子取名曹操,字孟德,又名吉利,小字阿瞒。由于曹嵩的家境殷实,曹操从小就过着优裕的生活,拥有求知学习的优越条件,这样的家境对一般人来说是不敢想象的。

但是,这样的一种家世,和当时出身“四世三公”名门的袁绍、袁术兄弟是完全不能相比的。

宦官家世对小曹操来说,不仅没有丝毫可以炫耀的地方,而且可以说在他幼小的心中留下一个痛处。若换作一般人,身处没有可以借以炫耀的宦官家世,就只有沿着祖上给他铺就的路子,做一名依附宦官的权贵而已。

可是,从小就很机警并善于随机应变的曹操,却不安于这种境况。在少年时期,从所接触到的种种事物中,他目睹了统治集团的腐败,心里感到不平,时常发出“忧世不治”的感慨。

在曹操还是一个孩提的时候,他的母亲便不幸去世了。失去母爱,缺少亲人管教的小曹操,很少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令他养成放荡不羁的性情。尽管小曹操在幼年时期没有接受多少传统儒家教育,但是诸子百家的著作他却学了不少。后来,曹操在《善哉行》诗中追忆自己少年时的情况曾写道:

自惜身薄祜(怜惜自己福气不多),

夙贱罹孤苦(生来微贱孤苦无靠)。

既无三徙教(没有得到慈母教育),

不闻过庭语(很少听到父亲训导)。

“祜”是福,“薄祜”即福薄;“贱”指其出身宦官家庭,身份低贱;“三徙教”指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过庭语”指孔子的儿子孔鲤从庭院中走过,孔子把他喊住,要他读《诗》学《礼》。这段诗大体上反映了曹操少年时期的境遇。

少年时候的曹操是典型的纨绔子弟,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还到处惹是生非。

在曹操十岁那年,有一天,他独自在谯水中游泳,突然间一条大水蛇翘着脑袋向他浮游过来,他见躲避不及,便同水蛇勇敢地搏斗起来。最后,这条水蛇潜水退去了。这件事情,小曹操没对任何人说起过。

还有一天,小曹操同伙伴们一起玩耍,突然一条小蛇向他们游来,同伴们都很害怕,呼喊着往后奔跑,小曹操却不慌不忙地笑着说:“我碰上大水蛇都没有害怕,看见一条小蛇哪能怕成那个样子呢?”

这时他才说出上次独自同大水蛇搏斗的事情,大家都对曹操的勇敢行为感到十分惊异。

曹操在十几岁的时候,还经常同他的族兄弟曹仁、曹洪或其他伙伴外出打猎,奔驰在原野、森林中,感觉其乐无穷,玩起来没完没了,常常很晚才回家。他每次游玩都不让家人特别是父亲知道,因为他父亲是不愿意让他随意这样做的。

由于曹操太调皮捣蛋,他的叔父担心他终日游荡不务正业,不能继承家业,也不能争列名门,因而经常在他父亲曹嵩面前说曹操的坏话,曹嵩听后往往狠狠地教训曹操。曹操也很生气,对叔父搬弄口舌感到非常不满,就想找机会报复叔父。

有一天,曹操在半路上碰到了叔父,他立刻假装有病,变得口歪眼斜起来。叔父看他这样,大吃一惊,赶紧问他是怎么回事。曹操说:“我中风了,非常厉害。”

叔父便把曹操中风的事告诉了曹操的父亲,等到曹操的父亲到来之后,却见曹操一点儿事也没有了,一切如常。于是,父亲对曹操说:“你叔父说你中风了,现在好了吗?”

曹操说:“谁中风了?没有啊!可能是叔父不喜欢我,才编假话欺骗你的吧!”

于是,曹操的父亲便开始怀疑曹操的叔父所说的话,以后曹操的叔父再跟曹操的父亲说关于曹操的坏话,曹操的父亲也不相信他了。这样一来,曹操更加肆无忌惮了。

曹操总想展示自己的本事。有一次和小伙伴袁绍参加别人的婚礼,他就与袁绍商量一起把新娘子劫走,试试能不能成功。于是,曹操与袁绍两个人偷偷地溜入新婚夫妇的园子里,半夜里突然大呼:“有小偷!”

人们纷纷跑出来看,曹操就趁机进入新娘房内,用匕首胁迫,和袁绍一起迅速劫走了新娘。结果,慌乱中两个人迷失了方向,坠落在荆棘丛中,袁绍被困得无法动弹。曹操见状,突然又大声呼叫:“小偷在此!”

袁绍惊慌失措,十分害怕,情急之下竟然一跃而起,逃出了荆棘丛。原来这是曹操使用的计策。接着,两个人很快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曹操在家排行第三,从小就爱好游猎,游荡无度,常常带着几个小混混儿,在街上惹是生非,因此在人们眼里,曹操就是一个败家子、坏孩子,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

曹操的两个哥哥却勤奋好学,知书达理,人们都称赞他俩有公侯之相。曹操却不以为然,说他两个哥哥是书呆子,成不了大器,等着瞧他一定会比两个哥哥更有本事的。

父亲虽然恨曹操不争气,但因为他是小儿子,就格外宠爱他,对他的所作所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