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成语——居安思危,实际是讲泰极否来,盛衰可以循环往复的道理。因此,把握顺境,不安于顺境,在安稳中忧虑危险会随时到来,使人保持警惧状态,阻止或推迟“否”的到来,就显得十分重要。
人的一生也不可能总是顺境,同时也不可能总是逆境,长时间的逆境会让人看不到希望,而放弃努力,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人成为环境的附庸;如果顺境长了,也会滋长好逸恶劳、安于现状的习气。在此,曾国藩提出“顺境太久,必生波灾”的观点。
事情的起因是曾国藩的夫人欧阳氏得了眼疾。
欧阳氏,系衡阳欧阳凝祉之女,清封一品夫人、一品侯夫人。1816年2月30日生于衡阳水口乡五马冲。其父为曾国藩业师,与曾家早有交往。欧阳氏年幼时,在家受父训,读过《幼学》、《论语》等书。
1830年左右,曾国藩在欧阳氏父亲门下读书时,欧阳氏也在伴读。她常听父亲对曾国藩的称誉,早就萌发对曾国藩的敬仰。三年后,其父将她许配给曾国藩,正合其夙愿。
欧阳氏出阁后,因是曾家长媳,全靠她料理家务,虽不能专心读书,但常忙里偷闲看书习字,能作一般的诗文。
欧阳夫人早年跟从曾国藩,颇多劳苦。后来,曾国藩做了两江总督,欧阳夫人仍以“虽贵而家非甚丰,雇用婢妪无多”,所穿鞋褂等等由女儿所做。
1863年,欧阳夫人自原籍东下,“仅携村妪一人,月给工资八百文”。当时两房儿媳没有婢女服侍,“房中粗事亦取办于母氏房中村妪”。后来在安庆用十余钱买一个小婢,曾国藩知道后,大加申斥,欧阳夫人不得已转赠给他人。但曾国藩仍认为欧阳夫人顺境太多。
1868年12月,曾纪泽写信给父亲曾国藩,告知母亲欧阳氏眼疾加重,并称可用外国人的化疗法治病,曾国藩回信说:
知道你母亲眼疾一天比一天严重,不知是否还有希望治好?你母亲性情急躁而又爱好体面,假如她的眼失明,就很难再活下去。
我常说享有名声太盛,必然遭到很多遗憾,我实在与它很近;聪明过度,常少得到福利恩泽,你和它很相近;顺利环境太久了,必然发生波折和灾难,你母亲和它很近。
我常常为这三种情况而焦虑。为今之计只有大力推行孝悌,忠于友谊。多吃辛劳,少享清福,也许可以挽回万一。家中妇女近年好享清福而完全不能吃苦耐劳,我深深为这事感到不安。
外国人用电气治病的做法我根本不相信,目光不能和事物相比。外国人憎恨中国人的智力,是确凿的。所以不如用药物,专门治疗病根,至于你母亲的眼疾只有听其自然。
穆彰阿一生患有眼疾,常给我说:“治眼应该补阳,不可滋阴,尤其不能用凉性药。”按他的说法,熟地对于眼病大有妨碍。仅供详细参考。
1874年,欧阳夫人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