诳也,非诳也 ① ,实其所诳也 ② 。少阴、太阴、太阳 ③ 。
①诳也,非诳也:诳,欺骗、迷惑。《武经三书·孙子·用间》即把诳释为“虚假之事”。全句意为,虚假之事,又非虚假之事。
②实其所诳也:实,实在、真实。实其所诳,是说把真实的东西充实到假象之中。
③少阴、太阴、太阳:原指《易经》中的兑卦(少阴)、巽卦(太阴)、震卦(太阳)。这里少阴是指稍微隐蔽的军事行动,太阴是指大的秘密军事行动,太阳则是指大的、公开的军事行动。
全句意为:在稍微隐蔽的行动中隐藏着大的秘密行动。大的秘密行动,也许正是在非常公开的、大的行动掩护下进行。参考第一计“太阴、太阳”解。
用虚假情况迷惑敌人,但又不完全是虚假情况,因为在虚假情况中又有真实的行动。在稍微隐蔽的军事行动中,隐藏着大的军事行动;大的隐蔽的军事行动,又常常在非常公开的、大的军事行动中进行。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
如令狐潮围雍丘 ① ,张巡缚蒿为人千余 ② ,披黑衣,夜缒城下 ③ ,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①令狐潮:唐代安禄山的部将,原是雍丘即今河南杞县县令,张巡的同学。安禄山、史思明叛乱时投降叛军,后率军围攻雍丘,被张巡打败。
②张巡:唐代南阳,即今河南南阳人,原为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受到群众拥戴,率军坚守雍丘,与数倍于己的叛军激战,击败令狐潮。后移守睢阳,即今河南商丘南,坚持数月。张巡足智多谋,善于用计,打了很多漂亮仗,后因兵尽粮绝,壮烈牺牲,人们为他建祠以表纪念。
③缒:用绳子系住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为古代防守时一种出城方法。
无而装作有,这就是欺骗。欺骗行为不能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容易被对方发觉,因此,空无不能始终空无。使无转变为有,这就是由假转变为真,由虚转变为实。自始至终是无,那是不能打败敌人的。由无变为有,就能击败敌人。
如唐朝叛将令狐潮围攻雍丘城,雍丘城守将张巡命士兵扎1000个草人,披上黑色衣服,夜里用绳子缒下城去。
令狐潮的士兵争先恐后地朝草人射箭,张巡一夜之间得到几十万支箭。以后,张巡夜里再把人缒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兵看着好笑,以为又是草人,并不防备。于是,张巡选派500名敢死队员,连夜缒下城去,攻击令狐潮的军营,烧毁营帐,把令狐潮的部队追杀到十多里之外去了。
本计计语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揭示了万物的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规律。我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把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到军事,进一步分析虚无与实有的关系。
《尉缭子·战权》中说:“战权在乎道之所极,有者无之,安所信之?”主张以无的假象迷惑敌人,乘敌人对“无”习以为常之际,化无为有,化虚为实,出其不意,打击敌人。
可见,本计的特点是,制造一种假象,有意让敌人识破,使之失去警惕,然后又化无为有、化假为真、化虚为实;真的攻击敌人了,而敌人却仍然以为是假的,不做防备,从而为我所乘,战而胜之。
无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以假乱真,以真代假,让敌人摸不着头脑。“无”是假的现象,目的是为了掩盖真的意图。无中生有的妙处在于使敌人防不胜防,其关键在于掌握对手的心理。可以说,无中生有的应用是高级将领斗智的最高境界。在当代商战的领域中,“无中生有”常被用作骗术,欺骗顾客,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东晋末期,前秦皇帝苻坚占据中国北方。当时东晋王朝在南京建都,由谢安担任宰相。苻坚野心勃勃欲灭东晋以统一中国,于是强征各族人马,动员百万大军,向东晋发起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而东晋却只有8万甲兵,由谢石、谢玄率领。双方力量的对比甚为悬殊。
10月,苻融率领的秦军首克淝水西岸重镇寿阳,即今安徽寿县。接着把前来援助的晋军一部围困在硖石,即今安徽凤台县西南,并控制了洛涧,即今安徽定远县西南,阻止了东面来解围的谢石的晋军。
谢石在离洛涧25里处扎营。苻坚为初始的局面沾沾自喜,亲自赶到寿阳想等待晋军来投降。天黑了,秦军只是呼呼地睡大觉,毫无战斗准备。
谢石立刻派5000人连夜偷袭了洛涧的秦军大营。在一片混乱中,秦军主将梁成被杀,秦军弃营而逃,晋军紧追不放,大批秦军跳进淮水淹死了。这一夜,秦军死伤1.5万人,晋军占领了洛涧。
天一亮,谢石、谢玄一面派兵乘胜沿淮河西进,解了硖石之围,一面率大军挺进到淮水东岸,隔河与秦军相望。
苻坚接到秦军大败的消息,慌忙登上寿阳城楼。向东望去,见晋军旗号鲜明,阵容严整;再听八公山下,传来晋军阵阵操练声。
他很吃惊。
这时刮来一阵北风,迎风向北远眺,恍惚之间,只见八公山上,漫山都是晋军,他感到心慌意乱。其实,那是八公山上的草木被刮得摇摆起伏。这就是后人说的“草木皆兵”。
这时,谢玄派了一名使者去寿阳,请求秦军后退一块地方,以便晋军过河决战。苻坚认为秦军有近百万大军,以决战消灭晋军不成问题,如果不让出一块地方来,倒显得自己胆怯了。他灭东晋心切,同意后退,并想趁晋军渡河时再出奇兵消灭它。
苻坚讥笑晋军太不自量了。其实,谢玄早料到苻坚的想法,故意装出螳臂挡车不自量的错举,麻痹苻坚轻敌;而且正确估计了秦军多是被强征来的各民族士兵,矛盾纠纷很多,而且都有厌战动摇的心理,从而大胆制定了以假象掩盖真相、以少胜多的策略。
苻坚出了寿阳城,命令苻融传令全军后退,让出战场。没想到秦军士兵趁机争先恐后地向后奔跑,谁也不愿去送死,几十万大军人挤马踏,乱成一团。
这时东晋的间谍在秦军的后阵连声大喊:“秦军败啦!”后阵的军队以为是前阵败了下来,转身向后狂逃。各队的将领被狂奔的人群拥推着后退,已无法阻止。晋军乘机渡过淝水大举冲杀过来。
秦军先锋苻融竟被冲来的人流撞下了马,被晋军乱刀砍死。秦军失去统帅,如脱缰的野马,向寿阳西北逃命,狂奔中听到风声鹤唳,也以为是追兵到了。逃出来的士兵已断了炊火,又冻又饿没有接济,又死了十之七八。苻坚在逃跑中,肩膀也中了一箭。等他逃回洛阳时,只剩十几万人了。
东晋的兵力只有前秦的十分之一,为什么能大获全胜呢?关键在于苻坚被晋军无中生有的状况所惑,产生错觉而恐惧所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在袭击德军运输车时也采用了“无中生有”计。有一次,苏联红军上尉高策里泽率领的突击小分队接到一个任务:某公路是德军主力获得给养的重要运输通道,必须马上在那条公路上布雷。可是,突击小分队此刻恰好没有地雷了,如果要临时去弄雷,就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于是,高策里泽命令士兵们制作一些上面用德文写着“小心!地雷!”字样的木牌子。晚上,苏军小分队潜过敌军的防线,把这些牌子插在公路上。天亮后,苏军在观察哨里看见德军的运输车在公路上停下来,司机们小心翼翼地靠近牌子,胆战心惊地读着上面的字。
读着读着,他们害怕极了。顷刻间,公路上堵满了装载着各种军用物资的德军汽车,交通全部堵塞。红军的炮兵这时对德军的运输车发动了突然炮击,一阵猛烈的炮轰,打得德军运输军队损失惨重。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自1952年10月8日至11月25日爆发了上甘岭战役。美国侵略军在约3.7平方公里的战场上投入36万人作战,扔下了成千上万吨炸弹,把整个上甘岭山峰削去了两米多。在这种情况下,坚守主峰的志愿军战士只好撤进坑道。美军不断向坑道里投放烟幕弹企图熏死中国士兵。
有一天晚上,我志愿军某连利用敌人疲乏之机搞了一次坑道外的骚扰战。他们先向准备出击的方向扔空罐头盒和其他发响的东西。开始,敌人对每一声响,反应都很灵敏,只要我军战士一扔罐头盒,美军士兵便朝发响的地方猛射一阵。
我们的战士反复搞了三次。到了第四次,美军就不再有反应了。这时,志愿军的一个突击爆破小分队带上炸药包,迅速跃出坑道,转眼间就把距坑道口20米远的美军掩体炸上了天。当美军意识到发生什么事情时,志愿军小分队早已安然无恙地撤回了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