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上看,德国公海舰队司令官舍尔的诱敌行动计划无懈可击,但是事实上此次行动的天机已经泄露了。
早在1914年8月, 俄国 在芬兰湾口击沉德国“马格德堡”轻巡洋舰后,俄国潜水员在德国军舰的残骸里意外发现 德国 海军 的密码本和 旗语 手册,并将其提供给英国后,英国海军便如虎添翼,抢占先机。这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德国的出航计划在此前的前一天就被英海军知晓了,但是舍尔此次出航的目的,对英海军来说则依然是一个难解的谜。威廉港的无线电台继续用舍尔的旗舰“腓特烈大帝号”的呼号广播,使英国海军部认为德国的主力公海舰队仍在港内。
从截获的无线电电报中,英国海军知悉德国最近将有大的行动,虽然不知道具体的行动细节,但海军部仍能认定是歼灭德国舰队的非常有利的时机。如果能彻底歼灭德国舰队,那么英国海军就能腾出手来,对付令他们感到异常头痛的德国潜艇。德国潜艇偷袭的本领比较高明。
1916年5月30日12时,英国海军主力舰队司令 约翰·杰 利科 海军上将接到一份来自 伦敦 海军部的绝密情报:
德国大洋舰队将于明日出航。
在获悉这一封绝密情报后,杰利科将军和海军中将 戴 维·贝蒂 都感觉到德国海军将有意外的行动。杰利科决定,必须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给德国人一点颜色看看。杰利科命令第三战列舰分舰队要在次日凌晨做好战斗准备。
随后,杰利科上将召开军事会议。在会上,杰利科目光冷峻地扫视着在座的各位舰队指挥官,说道:“据可靠情报,德国大洋舰队将于明日出航。这将是我们歼敌的最好时机。”“将军,你知道我们都等待他们好久了,只要他们敢出来,我们就让它有去无回!”一位将军说道。
“为了达到这个作战目的,我们必须好好地筹划一下。”杰利科指着海图说道。
经过商定,杰利科连夜制定出一个与舍尔如出一辙的作战计划:戴维·贝蒂海军中将率领前卫舰队从 苏格兰 的罗赛思港出发,于31日下午到达挪威以东日德兰半岛附近海域,以期与德国舰队相遇。杰利科上将则亲自率主力舰队从斯卡帕弗洛港出发,也于31日下午到达贝蒂舰队西北方向60海里处的海域。如果此刻贝蒂的舰队与德舰队交上火,在主动示弱后,他应将对方引向舰队主力的方向,这样杰利科率领的庞大的舰群,就会出现在德舰的侧后。凭借英舰队庞大的火力和速度,杰利科认为皇家海军完全有把握歼灭出现在预想海域上的德国舰队。
约翰·杰利科,英国皇家海军元帅。1859年12月5日出 生在南安普敦 ,父亲是英国商船船长。1872年,13岁的杰利科进入 英国皇家海军 。1874年,他在海军学校受训完毕,成为一名候补军官。1880年,他晋升中尉,并在1882年的埃及战争中服役。1883年,他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在学习期间,杰利科得到了院长费舍尔的赏识。在费舍尔的眼中,杰利科将是“未来的纳尔逊”。1884年,他成为英国战舰“优异”号上称职的火炮射击军官,军衔中尉。1886年至1888年,他在战舰“国王”号上任射击上尉,这时他已成为炮术和鱼雷进攻的专家。1890年任海军部军械署长助理,后在地中海舰队海军上将乔治·特赖恩爵士的旗舰“维多利亚”号上任舰长。
在1893年6月22日,英国海军于贝鲁特举行的海上演习中,由于乔治·特赖恩爵士的错误转向命令,杰利科在明知要被撞沉的情况下,再三确认后被迫执行转向命令。结果不出所料,被“坎珀唐”号战舰撞沉了,包括特赖恩上将在内共有358名军人遇难,杰利科因预先有准备才得以死里逃生。事后军事法庭审判的时候,法官以“军令不可违”宽恕了他。从事后到1896年,他在地中海舰队的“拉米伊”号上服役。
1897年元旦,杰利科晋升为海军上校,开始在军械委员会任职。1898年任英国战舰“森都里安”号的指挥官。1900年6月,他作为海军上将爱德华·西蒙率领的分舰队旗舰舰长,参加了第一次北京“解围”远征。在镇压 义和团 运动中,他在陆上身负重伤,一颗子弹从此留在他的肺中。伤愈后,杰利科任海军部第三大臣助理,并于1903年8月被任命为装甲巡洋舰“德雷克”号的指挥官。
1905年至1907年间,杰利科担任海军部军械署长。1907年8月,杰利科晋升为海军少将,在大西洋舰队任职。1908年,他返回海军部,在 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 爵士手下任第三海军大臣,负责海军军械的现代化和无畏级战舰的装备计划。1910年12月,杰利科晋升为海军副中将,指挥大西洋舰队。后调回国内舰队,任第二分舰队司令。1911年11月,获批准正式成为海军中将,任大舰队副司令。1912年监察在英国战舰“雷电”号和“奥利安”号上的射击实验,并采用了派尔希·斯科特的火控系统。1913年,杰利科成为海军部第二大臣,并参加了该年的军事演习,在演习中任红方舰队指挥官。不久,他在乔治·卡拉汉爵士之下任本土舰队副司令官。
杰利科长期协助费舍尔海军上将对海军进行现代化改革,他也是 无畏舰 、 鱼雷艇 和 潜艇 的强力支持者。因此,他被费舍尔认为是在战争中率领主力舰队的最佳人选。1914年,由于费舍尔的鼎力举荐,杰利科顺利地战胜许多资深将领,出任英国本土舰队第2分舰队司令。
在1914年8月一战爆发时,杰利科取代乔治·卡拉汉爵士,被任命为英国大舰队司令,着手加强舰队的战斗准备。1915年3月,杰利科晋升为海军上将。杰利科是继1588年查理·霍华德之后,首位在战争中指挥整个海军舰队的海军上将。查理·霍华德,贵族出身,海军上将。作为海军统帅,霍华德具有着极卓越的组织才能,并能认真地听取下级意见,同时能够虚心向“海盗式人物”德雷克、霍金斯和马丁·弗罗比希尔请教。
时间的车轮转到了1916年5月30日,即将爆发的日德兰海战,成为杰利科上将在一战指挥的最大的一次海战。
5月30日17时40分,英国海军部向贝蒂和杰利科将军发出了警告:
德国人明晨将有所行动。
此时的英国主力舰队是海战进入装甲舰时代后,人类所目睹的最壮观最强悍的舰队。除贝蒂率领的6艘战列巡洋舰外,还有托马斯少将指挥的由4艘最具威力的“伊丽莎白”级战列舰、14艘巡洋舰、27艘驱逐舰组成的第5战列舰队,伯尼中将的第1战列舰队、杰拉姆中将的第2战列舰队、斯迪特中将的第4战列舰队,胡德少将的第3战列舰队,总计24艘“无畏”型战列舰,3艘“无畏”型战列巡洋舰,8艘装甲巡洋舰,12艘轻巡洋舰和52艘驱逐舰。有如此强大的兵力,在英国人看来击败德国公海舰队应该不成问题。
在 斯卡帕湾 ,杰利科将军命令本土舰队主力舰只做好作战准备。而在罗塞斯,贝蒂在他的 旗舰 -雄狮号战列巡洋舰上发出了“以22节出发”的命令。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据守 斯卡帕湾 控制北海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国主力舰队可以从这个阵地保卫本国通过北海的海运贸易航线,封锁德国商船经过北海的海运贸易航线,而且可依仗它所处的位置把敌舰围困在港口之内,在敌舰离港出海的时候,还可以插入敌舰与其基地之间,迫使敌舰应战。
时任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说,宣战以后的日子,是一段“心理上极度紧张”的时期。敌人随时都有可能袭击沿海地区或者进行别的挑衅活动。因此,丘吉尔认为“一场海上大战随时可能爆发”。果不其然,在德国海军的蠢蠢欲动之下,英国海军只有果断应战。
5月30日20时30分,杰利科率领的庞大舰队驶出了斯卡帕弗洛港。舰队掀起的海浪向四周扩散,引来成群的海鸥不知疲倦地飞翔,并不时地“嗷嗷”地鸣叫着,追逐着这些海上的庞然大物。海鸥发出的声音酷似小猫,所以有不少水兵亲切地称它们为“海猫”。
海鸥喜欢跟随船舶飞翔,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船舶在航行期间,高速旋转的螺旋桨总会使其尾部泛起一层很高的浪花。这时翻滚的海水把水中的小鱼全都翻到了上面。于是聪明的海鸥们便会纷纷赶来争相抢食,从而形成了一副绝妙的海上风景。
海鸥在舰艇尾部划出的浪花上空飞来飞去,其中有两只一前一后,互相追逐着、嬉戏着,就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伴舰而行的海豚,穿浪而翔的飞鱼,海鸥们围着高高的风帆打着转儿,甲板上的水手们静静的欣赏着这一切,是那么的祥和。
海鸥是一种非常神秘的鸟,它们来无影去无踪,总是以突然的神秘的方式出现在船舶周围或跟在其后,待船舶返航时再以同样的方式消失。水兵们喜爱海鸥,海鸥给水兵们带来了愉悦。
21时30分,英国海军将领贝蒂率领麾下的战列巡洋舰分队,包括第一战列巡洋舰分舰队,第二战列巡洋舰分舰队,第五战列舰分舰队和第一、第二、第三巡洋舰分舰队,第一、第九、第十、第十三 驱逐舰 分舰队开往海上。这两支舰队包括除无畏号、 印度 皇帝号、伊丽莎白女王号和皇权号之外的所有皇家海军战列舰和除 澳大利亚 号的所有战列巡洋舰。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在德国公海舰队出发的4个半小时前出发。
23时,英国的诱敌舰队在贝蒂将军的指挥下,拔锚离开苏格兰港口罗塞斯。舰队呈扇面形向目标挺进。
贝蒂率领的引诱舰队一出海,就被德国的潜艇发现了,并迅速地向德国基地发出报告:“敌人舰队出航!”德国基地指挥官得到这个报告后,以为英国海军中计了,不由得心生暗喜。随即命令本国舰队按行动计划小心行事。好戏就要上演了。
杰利科上将率领着强大的舰队驶向大西洋上的公海。此时的杰利科踌躇满志,信心满怀,决心给德国人以毁灭性的打击!
夜幕深沉,黑暗笼罩着整个大西洋,使本来就十分寂静的洋面显得更加异常的安静,海风吹来,让人感到阵阵的凉意。夜晚的海洋平添了些许的神秘。
在杰利科的作战室里灯火通明,参谋们正在紧张地下达着各种指令,无线电也在紧张地工作着,随时掌握着这150艘军舰的确切位置,一派战时紧张忙碌的场面。
这时,杰利科突然想起了他的编队中还有一艘新装备的“坎帕尼亚”号航空母舰。其实,他对这个“庞然大物”到底在海战中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心里并没有太大的底。他觉得,就凭舰上那几架飞机去攻击强大结实的坚船利炮,简直是以卵击石!但是,由于“坎帕尼亚”号的官兵们强烈要求参战,而他也想有这么个“庞然大物”壮壮舰队的声威,于是最终同意将“坎帕尼亚”号收于麾下。
“坎帕尼亚”号是英国当时最大的水上飞机母舰,于1915年5月1日服役。“坎帕尼亚”号是在一艘老式邮船的基础上改装的水上飞机母舰,排水量为2万吨,航速21节,飞行甲板长36.6米,可搭载12架水上飞机。但是,由于飞机甲板太短,飞机不能从甲板上直接起飞,仍然要用蒸汽机吊到海里才能起飞,使用起来显得很不方便。英国海军上将杰利科对此极为不满,随后要求飞机必须能从甲板上直接起飞,以适应战争的需要。
于是“坎帕尼亚”号又返回船厂,按照杰利科的要求进行改装。改装后的“坎帕尼亚”号的飞行甲板长度达到61米,飞机能直接在甲板上弹射起飞,使之成了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坎帕尼亚”的成功改装,对英国海军来说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使英国海军有了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而且开创了由民用商船改为航空母舰的先河,并成为英国海军的传统。“坎帕尼亚”号改装完毕后,便在斯卡帕湾加入了英国海军的主力舰队。
然而此时,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可是“坎帕尼亚”号却还呆在斯卡帕湾的锚地里!这是杰利科万万没有想到的。作为一艘刚刚服役的战舰就能参加这次大规模的海战,舰长奥利弗·施万将军和年轻气盛的水兵们都感到无比的兴奋。作为一个高级海军军官,施万与其他的英国海军军官一样,早已换上了盛装礼服,准备投入激烈的战斗中。全舰上下的官兵们也都整装待发,作好了一切战斗的准备。他们虽然对这次战役的具体行动并不是十分的了解,但他们已经预感到正处在一次大战的前夜,于是官兵们各个摩拳擦掌,严阵以待。许多水兵还给女友写了一封封激昂澎湃的信。
5月30日黄昏,“坎帕尼亚”军舰等待着最后出航的命令。舰长施万信心百倍地站在指挥台上,等待着总指挥官的命令。可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出发的命令却迟迟不下来,这让施万感到焦躁不安,不停地在作战室里来回地踱着步。旁边的军官们随着舰长不断扭动的身影,每个人的心里也更加的焦急起来。海风送爽,日垂西天,夜幕已经逐渐地将海面笼罩,战舰在还海水中随着波涛而稍稍的晃动着,让人感到心烦意乱。
正在大家的心里都感到十分焦急的时候,突然,有信号向“欣帕尼亚”号发来,施万不禁为之一振,他赶紧让信号兵把信号翻译出来。信号是负责锚地警戒的军官告知他们要关闭防潜栅栏了。
舰长施万一定到这个消息,心里感到莫名其妙,“不是今晚就执行任务吗?怎么要关闭防潜栅栏呢?”施万楠楠自语着,旁边的军官们也是面面相觑,不知道到底发生了怎样的状况。
“传我的命名,马上命令作战和通信等部门进行询问,我要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施万严厉地命令道。
很快,结果就出来了,原来整个舰队已于当晚21时启舰了!现在在整个锚地中,只剩下“坎帕尼亚”号一艘军舰了。
“什么?怎么会是这样呢?难道杰利科将军都急糊涂了吗?在大战的关键时刻,我们却向傻瓜一样被搁置在锚地里,等待着所谓的‘命令’,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施万感到大为恼火。
“将军,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一个军官口气有些焦急地问道。
“怎么办?难道我们在这里继续傻等着吗?传我的命令,立即拔锚起航,全速前进,追赶上主力舰队!”为了能赶上参加战斗,施万准备孤注一掷了。
施万不顾单舰航行会遭到德国潜艇攻击的危险,命令军舰立即启航,追赶舰队。同时命令无线电值班人员立即开机,不停地向主力舰队呼叫。
军舰驶出锚地后,主锅炉两班人员轮流工作,使军舰一直保持21节的最大航速,全力追赶舰队。5月31日凌晨2时,“坎帕尼亚”终于与杰利科取得了联系。这时,他们离主力舰队只有4个小时的路程了。杰利科到此时才醒悟过来,原来是临出发之前,自己忘记给“坎帕尼亚”号下达出航的命令!考虑到“坎帕尼亚”号处于单舰航行的状态,并且其附近有德国的潜艇活动,为了以防不测,杰利科命令他们立即返航。
“什么?返航?我们很快就要赶上主力舰队了,将军,我请求您让我们参加战斗!”施万请求着。
“施万将军,我希望你立即执行命令。你要清楚,你现在是单舰航行,容易受到德国潜艇的攻击!”
“将军,我会加倍小心的……”“请你立即执行返航的命令!”杰利科不顾施万的再三要求,仍然强令他们立即返航。对于杰利科的这项命令,施万感到愤怒至极。盛怒之下,他给杰利科拍去了一份电报,电文是:“你是个白痴!”杰利科看到电文后,只是漠然置之。作为指挥官,他必须保证舰队的安全,而不是冒险突进。一向谨慎的他不想打没有把握的战争。
舰长施万虽然怒火中烧,但是作为一个海军将领,他最后还是执行了指挥官杰利科的命令。“坎帕尼亚”号这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在大决战的前夕,载着12架飞机离战场越来越远了。
5月31日9时许,“坎帕尼亚”号又孤零零地回到了出发的锚地。在返航的一路上,官兵们的心情真是糟糕透了。年轻的水兵们更是满怀失望与不满,他们拿出还未来得及发走的信,将写满激情昂扬的信件撕成了一个个碎片,撒向寂静的海面上。看着那一张张飘在海面上的纸片,他们泪流满面,心都要碎了……
战后,英国著名军事家布赖恩·约翰逊指出:
“坎帕尼亚”号要是按计划出发,它的飞机在海战中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决非无稽之谈。在日德兰海战中,德方没有飞机参战。‘坎帕尼亚’号将会给舰队司令发出至关重要的关于敌舰队位置和航向的情报。但是,在战斗的紧要关头,杰利科没有得到这种情报,致使舍尔得以逃出英军重围。哪怕有一架载有训练有素的观察员和可靠的无线电设备的水上飞机,就能使海战从实际上的双方相持局面,变成对英国大为有利的局面。
当然,杰利科命令“坎帕尼亚”号航母返回港口是有原因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英国的驱逐舰就在北海加强了对德国的海上封锁。舰船在英吉利海峡和苏格兰跟挪威之间320公里的海面上巡逻,拦阻任何开往德国的船只,并确保德国船只无法进入大西洋从事海外贸易。英军一旦拦截德国商船,就在入港后没收其所有的货物。为了防止德国潜艇潜入英吉利海峡,英军在几个星期之内,成功地从挪威到英吉利海峡之间用防潜网构建了一条严密的封锁线。
防潜网的修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德国商船的海上贸易,因此,德国只得依赖中立国的船运。在战前签订的一些国际协议规定只有部分商品是违禁的,而中立国的商船只要不是开往敌国的码头,它的货物就不会被扣留。
英国对此的回应措施就是在拦截中立国的商船后,强行购买船上的货物,然后放商船回出发地。这样防止了人员伤亡,同时也给了船主一些经济补偿。
德国也部署了一些战舰和武装商船,企图拦截英国的贸易船只,但大多数都遭到了英国战舰的追击并被摧毁。德国人没有能力封锁英国的贸易,他们不得不另想办法。
1914年9月22日,一艘德国潜艇在距荷兰海岸一小时航程的位置,击沉了三艘老式的英国战列舰,造成了1400人的伤亡。这次成功的外海扫荡充分证明了潜艇的能力。德国潜艇初战告捷,令威廉二世的海军顾问冯·蒂尔皮兹上将开始意识到,在打击协约国的商船和摧毁英国人的贸易方面,潜艇也许会是一个更好的武器。于是潜艇开始被用来辅助商船。
商船一般都单独航行,海军舰艇很难给它们提供保护,尤其在它们偏离了海上主航道时。
德国的一些海军力量被分散在世界各地,大多数战舰在战争爆发后没有能力冲破英国皇家海军的交叉火力返回德国。他们的任务就是尽量对协约国的海上贸易制造障碍。其中最有实力的是德国海军上将马克西米利安·冯·施佩伯爵指挥的远东舰队,基地设在中国的青岛。
马克西米利安·冯·施佩,1861年6月22日出生在丹麦的哥本哈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施佩和两艘装甲巡洋舰正停留在南太平洋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波纳佩岛上,这是该群岛最大的岛屿。冯·施佩的舰队包括“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瑙”号装甲巡洋舰和“埃姆登”号等轻型巡洋舰,它的主要任务是攻击英国商船和运兵船。在这方面,冯·施佩指挥的舰队取得了巨大成功。
远东舰队的艾姆登号轻型巡洋舰,在战争的头几个月被派往印度洋袭扰船运。艾姆登号先后击沉过一艘俄国巡洋舰,一艘法国驱逐舰和16艘商船,最后被澳大利亚的海军击沉。冯·施佩的舰队又从青岛出发驶向南美洲,给盟军的海上贸易制造混乱。1914年11月1日,一个基地在南大西洋福克兰岛的英国舰队在智利海岸外与远东舰队发生了交火。在双方交火中,英军的两艘巡洋舰被击沉。
1914年12月初,英军在斯特迪海军上将的指挥下进行了报复,在福克兰岛外海域摧毁了施佩的舰队。施佩本人和他的两个儿子在战斗中不幸身亡。与施佩一起葬身海底的还有他的旗舰“沙恩霍斯特”号和2200多名官兵。海军指挥官应同旗舰偕沉,正是从施佩的战死开始,成为海军的一个传统。
此时的国际法规定,战船如果误袭商船,必须在商船沉没之前安置他的船员。德国潜艇最初也遵循这一法规,致使潜艇的海上封锁任务受到了限制。由于载员数目和空间有限,潜艇没有足够的食品和多余的空间在艇上安置商船俘虏。有时候,潜艇会帮助拖引被其击沉的商船上的船员,但这样它就很容易受到敌军的攻击。所以,在盘查完毕后,德国人通常让这些船员坐上救生艇,指明到达最近陆地的航线,然后任其漂流。百分之八十被俘获的商船被德国潜艇的前后甲板上的火炮所击沉。德国潜艇指挥官在感觉安全的情况下,甚至会直接将炸药放上船只,将其引爆炸毁。这是因为德国潜艇最多只能携带8枚鱼雷,因而不得不节省使用。
在注意到德国潜艇会浮出水面进攻商船后,英国制造了一种新的反潜武器,称为Q型船。Q型船取得了一些胜利,甚至还捕获了一艘德国潜艇。一直到1917年,德国的潜艇指挥官们才不会上这种当了。
此外,潜艇的优势在于潜伏水下,从事秘密的行动。公然地警告并拦截商船,使德国潜艇很容易暴露目标,同时也会受到英国战舰,特别是来自猎潜艇的攻击。猎潜艇是以反潜武器为主要装备的小型 水面战斗舰艇 ,主要用于在近海搜索和攻击潜艇,以及巡逻、警戒、护航和布雷等。
为了更为有效的打击协约国的商船,并保护本国的潜艇,1915年2月4日,德国宣布在英国和爱尔兰周围水域执行无限制潜艇战政策,也就是说将这些区域划为战争地带,任何进入该区域的船只都将被击毁,不予警告。
尽管德军承诺尽量避免击沉中立国的船只,但是由于担心商船的出没,德国潜艇的舰长们得到指示,保证潜艇安全才是第一要务。因此,误袭中立国船只在所难免,德国人希望这样的威胁可以阻止中立国的船只进入到英国的水域。
因此,英国对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大做宣传,谴责德国漠视文明国家的战争法。但是中立的国家却认为英国没收船上全部货物的做法也比德国好不到哪里去。
德军的潜艇不断地击毁协约国商船,他们感觉自己手中掌握了一种决定性的武器。但是,1915年5月开始的几起事件影响了德军的海防战略。5月1日,冠达海运公司的客轮卢西塔尼亚号挂着英国国旗离开纽约开往利物浦港。当天纽约的报纸发了一则通告警告说:挂英国国旗的舰船有可能在没有任何提前警告的情况下被击毁。
六天后,在西南爱尔兰外的海域,该船被德国U20潜艇发射的一枚鱼雷击沉。包括124名美国人在内的1198人丧身大海。美国曾经对英国扣留中立国船只货物的做法非常不满,但是由于此事件的发生,使得美国和英国立即站在了一起,对这场惨剧做出了异常激烈的反应。但是,经过查实,卢西塔尼亚号上确实携带有弹药等违禁货物。所以,美国没有因此对德国进行宣战,否则德国在海上将面临更加不利的地位。
随着英、德两国海军的矛盾的日益激化,海上大战在所难免。
1916年5月31日凌晨2时,破晓前的黑暗笼罩着威廉港,港口狭窄的出口处,一队幽灵般的战舰悄悄地驶出港口。
德国希佩尔海军中将率领分别由战列巡洋舰和巡洋舰组成第一和第二侦察分舰队与第二、第六、第九驱逐舰( 鱼雷 艇 )分舰队从杰得河口基地出发,驶往日德兰半岛西海岸。日德兰半岛,是欧洲北部的半岛,面积约为500平方公里,位于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构成丹麦国土的大部分。半岛的西部和北部为北海和斯卡格拉克海峡,东部为卡特加特海峡和小贝尔特海峡。
希佩尔所统辖的第一侦察舰队是公海舰队的精华所在,其中包括5艘战列巡洋舰,即“吕措夫”号、“德弗林格”号、“塞德利兹”号、“毛奇”号和“冯·德·坦恩”号,5艘战舰是清一色的“无畏”级战列巡洋舰。
根据舍尔的命令,这支“诱饵舰队”将沿丹麦西海岸北驶直趋斯卡格拉克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 位于日德兰半岛 和 挪威 南端、 瑞典 西南端之间,是 北海 的一部分。 海峡 西通北海,东经 卡特加特海峡 和 厄勒海峡 连接 波罗的海 ,是波罗的海沿岸国家通往北海以及 大西洋 、 北冰洋 的重要通道。东西长约300千米,宽度为110米至130千米,最窄处在日德兰半岛北端格雷嫩角和瑞典马斯特兰德岛之间,宽仅65千米,是本海峡的东端,也是北海与波罗的海的分界线。按照这样的航线,斯卡格拉克海峡两边地区的众多英国间谍就会将希佩尔舰队所经过的位置报告给伦敦的英国海军部。
不出所料,英国间谍亲眼目睹了希佩尔出海的情景,并迅即报告给了英国海军部。执行“诱敌”这样的任务,对于希佩尔来说简直是轻车熟路,习已为常了。舰队一出航,希佩尔就站在了舰桥上,随时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舰桥是军舰的大脑,是操控舰和指挥作战的地方,通常设置在舰艇上层 建筑 中的航行、作战 指挥 和操纵部位。一般位于桥楼顶部的前端,包括指挥室、驾驶室、露天指挥所等。这个名称来源于蒸汽机明轮船时期,当时操纵部位设在左右舷明轮护罩间的过桥上,因此出现了“船桥”、“舰桥”的称呼。后来虽然螺旋桨取代了明轮,但“船桥”、“舰桥”的名称被继续沿用至今。舰桥按照位置来分,对大、中型舰船有前舰桥和后舰桥之分,前舰桥在桥楼顶部的前端,是主要操纵指挥部位;后舰桥通常在后甲板室顶部,是预备指挥部位。小型舰艇上的桥楼即为舰桥。航空母舰或登陆舰一般只有一个舰桥。潜艇的舰桥在耐压指挥室围壳顶部,是潜艇在水面航行时的露天指挥所。
此时,在实施“诱敌行动”的航行中,站在舰桥上的希佩尔下令各舰的无线电发报机不停地发报,其目的就是让英国人知道德国人正在进行着海上行动。德国人透露的信息确实比他们想透露的多。英国东海岸的无线电探向站,辨出2.8万吨的“巴伐利亚号”是德国海军的主要无线电通讯部队。
此时,在希佩尔的身后,站着一位年轻参谋,他就是埃里希·雷德尔,德国未来的海军元帅,军事统帅。雷德尔1876年4月24日出生于汉堡的万兹贝克镇。1894年,雷德尔加入德意志帝国海军,并迅速获得升迁,于1912年擢升为弗朗兹·冯·希佩尔将军的参谋长,跟随希佩尔参加了多格尔沙洲海战和日德兰海战。在希佩尔率领的舰队的后面,紧跟着德国的海军指挥官舍尔将军。5月31日凌晨2时30分,舍尔率领着第三、第一、第二战列舰分舰队和由巡洋舰组成的第四侦察分舰队出航,执行掩护任务的是第一、第三、第五、第七驱逐舰分舰队。这是一支由21艘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和31艘驱逐舰组成的的庞大舰队,隐蔽在“诱饵舰队”舰队之后50海里处,随时准备聚歼上钩的英国海军。另外,一支由16艘大型潜艇、6艘小型潜艇以及10艘大型“齐柏林”飞艇组成的侦察保障部队,已预先在英国海域和北海海域展开,严密监视着英国海军的动向。
齐柏林飞艇是一种或一系列硬式 飞艇 的总称,是著名的 德国 飞船设计家 斐迪南·冯·齐柏林 伯爵在20世纪初期,以大卫·舒瓦兹所设计的飞艇为蓝本进一步发展而来的。由于硬式飞艇技术的成熟,使大型化成为了一种可能。在一战爆发后,德国陆军和海军都建立起自己的飞艇舰队。 德国海军 通常使用齐柏林公司制造的铝制龙骨的飞艇,编号为L开头。德国军方认为,齐柏林飞艇是他们手中的一门终极武器,飞艇一出,无往而不胜,无坚不摧。当然,在一战爆发时,这些飞机还显得非常的幼稚,也根本没有力量去阻止飞艇的光临,能够在夜间作战的飞机还没有出现。
与充当“诱饵”的希佩尔舰队大张旗鼓的航行相反,舍尔所率领的主力编队的出航保持了严格的无线电静默。无线电静默,就是在重大军事行动开始前的进攻方关闭无线电联络,以避免大规模部队集结和联络造成敌人发现意图的行动。在战场上,为了防止敌方通过无线电侦测到自己的存在,必须禁止发出任何无线电信号,这个时候只接收信号而不发出信号。这是舰艇静默出航的姿态,就是为了避开对方有限的雷达侦测。
同时,威廉港的无线电台仍然继续使用舍尔的旗舰,即“菲德勒大帝”号的呼号,同外界保持联络,这样就造成了舍尔海军上将及大洋舰队主力仍在港内的假象。
英国海军贝蒂将军率领的引诱舰队一出海,就被德国的潜艇发现了。潜艇指挥官立即向德国基地发出了敌人出动的情报。
就这样,英、德两国海军都以为对方上当了,于是各自怀着紧张而激动的心情开赴战场。